APP下载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Android应用开发的课程教学方法

2017-11-27蒋晓南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方法

蒋晓南

【摘 要】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教学中Android系统应用开发存在的学生有兴趣、教材难选择、教学有难度等问题,应科学选择教材,改进实验环境与应用测试方法,做好教学切入点与内容扩展延伸工作。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Android;应用开发;教学方法

一、绪论

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半开源操作系统,目前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及数字电视上,由Google和开放手持设备联盟开发与领导。Android 系统最初由安迪·鲁宾(Andy Rubin)制作,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8月17日被Google收购。2007年11月5日,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成開放手持设备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来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并生产搭载Android的智能手机,并逐渐拓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随后Google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

经上述对Android历史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知道由于Android免费开源,不仅在智能手机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也在其它智能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市场对Android程序员的需求量也很大。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在Android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虽然Android的应用在工业上早已经普及,但是在教学上它还属于一门新兴课程。并且随着Android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教学上一直未能形成成熟的教学方法。因此,作者作为高职高专教师,想就Android教学中的体验谈一谈教学方法。

二、Android教学中的感受

1、学生有兴趣

手机作为现代人通信和娱乐生活的必备品已经有很长时间,Android手机的用户更是占大多数,所以学生对于这样一门讲解Android应用开发的课程普遍存在浓厚兴趣。有兴趣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它可以顺利推动教学的开展。然而如何让这种兴趣持续存在不减退,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2、教材难选择

作为一门新兴课程,Android的教材五花八门,切入点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个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该选用入门级的教材。然而,作者发现很多入门级教材虽然知识点全面,但选用的案例普遍规模较大难度较高,很容易让初学者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不太适合在教学中讲解。

所以,作者认为,如果可以找到利用很多有趣小案例融会贯通各个知识点的教材那将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如果找不到不妨不用教材而使用自己编写的讲义。

3、教学有难度

Android应用开发要求设计者有JAVA基础,当然如果有JAVAEE的开发经验会更好。因此,开设Android应用开发之前,至少先要开设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方法将很难开展Android应用开发的教学。

然而我们知道,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效果是堪忧的,学生往往因为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没有信心或是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很差,甚至导致对这一类课程的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所以当学生发现Android应用开发会是使用JAVA语言进行大量程序设计,往往最初的兴趣与热情会大打折扣,甚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慢慢失去信心和动力。

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展好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作者的另一篇论文“浅谈高职高专院校JAVA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方法”中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限制,用户很难获取更全更新的官方资料,例如开发工具、文档等等。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国内网站也可以获取到较全面的资料,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果使用Eclipse搭配Android插件作为开发工具,往往会遇到因版本不匹配而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而如果使用官方推荐的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往往又会遇到因教学PC配置不够高而导致运行速度太慢的现象。

三、Android教学方法的建议

以上诸多问题都会影响到Android应用开发的教学效果,所以作者只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一些可控因素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提供参考。

1、教材选择的建议

前文中有提到,如果可以找到利用很多有趣小案例融会贯通各个知识点的Android教材,那应该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找不到,也可以多参考几种教材,选取其中适合用于教学的内容编写讲义,再在网络上搜索适合的案例用来充实教学内容。

2、实验环境与应用测试的建议

实验环境:

(1)前文中也有提到,如果学校有较好的PC开展此项教学,那么android studio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先安装JDK接着安装android studio即可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不需要安装其它任何插件也不需要进行繁琐的配置,非常方便,稳定性也非常好。

然而,如果学校用于教学的PC比较陈旧,那么选择android studio会让你崩溃,运行速度之慢令你难以想象,几乎无法开展教学。这时你还有(2)(3)两种选择。

(2)使用Eclipse搭配Android插件。大致过程是:先安装JDK;然后安装Eclipse;接着安装Android SDK;接下来在Eclipse中安装ADT插件,这一步比较麻烦,安装过程中会连接到官方网站下载数据,这时需要将地址改为国内的一些镜像,否则下载速度太慢;最后再进行一系列的配置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

需要说的是这种方法虽然也比较常见,但安装过程繁琐,而且需要保证JDK、Eclipse、Android SDK、ADT的版本兼容性,尤其是Android SDK和ADT必须保证版本统一,否则无法正常运行。endprint

由于此方法安装过程繁琐,出现问题的几率也很大,所以作者不建议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

(3)使用配置好的ADT Bundle。ADT Bundle是官方发布的以Eclipse为基础并集成了Android SDK和ADT插件的集成IDE工具,它已经完成了所有组件的安装和配置,可以直接使用。所以只要先安装JDK,然后解压ADT Bundle,就可以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

需要注意的是ADT Bundle在更新升级上会有比较大的问题,因为你需要考虑到Android SDK和ADT的版本兼容性,这样就又回到上一种方法的问题漩涡。

虽然不能保证使用到最新的Android组件与功能,但是就教学而言,不升级也没问题,加之此方法安装简单无需配置,所以作者推荐在教学中使用。

应用测试:

谈到手机应用的测试,大家首先会想到模拟器。模拟器是在实验环境下启动的虚拟手机设备,用于测试手机应用程序。模拟器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在Android Studio下模拟器的运行表现比较好,而在基于Eclipse的实验环境下表现比较差。

如果学校用于教学的PC设备能够满足Android Studio的运行要求,那么不必考虑以下问题。如果因为PC设备陈旧而使用后两种实验环境,那么模拟器的运行也是一个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速度很慢且不够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验内容的测试还有两个选择:

(1)可以选择联机测试,即利用数据线连接真实手机与PC,对实验内容进行测试。当然,这种方式也有它的缺点,即需要在PC上安装手机驱动,而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驱动也不同,不一定能保证每部手机都能够成功安装驱动,所以作者并不推荐。

(2)可以选择打包后发送,即利用实验环境直接将实验内容打包成.APK文件,通过QQ或者各种免费WIFI软件发送到手机,然后安装测试。这种方式不需要数据线也不需要安装驱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者推荐。

3、教学切入点与内容扩展延伸的建议

教学切入点:

作者认为,应该以一个简单的图形化应用作为切入点开始Android的教学。(例如:制作两个小猫小狗图案的按钮,点小猫就可以听见猫叫,点小狗就可以听见狗叫。)并且最好在真实手机上进行演示,这样可以极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个简单应用可以直接引入Activity以及相关的图形组件,接着可以引入Android应用的设计模式和事件处理方法,最后引入打包和测试的方法。

为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类似应用进行练习。

内容的扩展与延伸

如果平稳起步,接下来就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逐步地扩展与延伸。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首先,利用更复杂的界面设计案例引入界面布局的相关知识。

接着,利用界面切换的案例引入Intent以及Activity生命周期的相关知识。

最后,利用“打电话”、“发短信”这样的小应用案例引入DDMS视图和程序调试技术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

首先,利用类似“音乐播放器”这样应用案例引入Service的相关知识。

接着,引入消息处理和Status Bar Notifications的相关知识。

最后,引入Broadcast receivers和数据存储的相关知识。

第三階段:

首先,如果还有充足的学时,可以选用一些合适规模的案例引入Content Providers的相关知识。

接着,再选用一些合适规模的案例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

最后,对以往的案例进行回顾,并以课程设计或者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

四、总结

经实践检验,此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Android应用开发有一个整体认识,且学习始终保持高度兴趣与积极性。当然,这样的方法会对Android深层细节的讲解有所遗漏,知识点覆盖不全面。然而,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了兴趣和必备的基础知识,入门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

【参考文献】

[1] 何红辉.Android源码设计模式解析与实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

[2] 顾浩鑫.Android高级进阶[m].电子工业出版社.

[3] 林学森.深入理解Android内核设计思想[m].人民邮电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