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演讲课对英语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

2017-11-27黄斐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言输出能力培养

【摘 要】 英语演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输出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在演讲课程设计中应积极组织课堂教学、各类演讲观摩和演讲活动,并注重演讲后的反馈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关键词】 英语演讲课程;语言输出;能力培养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以语言输入方式的教学模式,考试的设计也多以读写为主、听力为辅,基本不考口语。英语口语训练机会非常有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偏低。虽然多年的英语学习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学生仍然无法顺畅地进行口语表达。即使一些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还是不敢开口或者英语讲得不流畅。另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就业市场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实要求也呈提高趋势,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受到关注。各个涉外行业要求毕业生除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之外,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们对此也很清楚,只有充分结合语言能力的各个方面的作用,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口语交际能力更是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的综合体现。他们希望能增加听说训练来弥补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

英语演讲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补充和拓展。语言技能的获得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实践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学生也应该是实践的主体。根据认知理论,语言的学习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语言能力的获得是从语言知识向运用的转变过程,要实现这种结合和转变,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不断实践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要满足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展现学生的个人魅力及风貌,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为他们创造机会,用最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教师能够“寓教于乐”,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一、输出假设理论及其作用

Swain(1985) 提出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认为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 是二语习得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而没有准确性的输出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习得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也需要可理解性输出的实践。英语演讲训练是语言输出假设最直接的应用,学生通过模仿、朗读、背诵、对话以及演讲陈述,注意到他们想要表达的与能够表达的之间存在着差距,他们经过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对语言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所不知道的目标语知识。当学习者对自己的目标语使用进行反思的时候,输出能够使他们控制和内化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因此,他们会在以后的输入中更为关注相关的语言特征,加强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这有助于习得的内在认知过程,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二、英语演讲课程设计

英语演讲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语言输出实践。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07年开设英语演讲与表达课程,经过数年的课程建设,笔者将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出假设”应用到英语演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系列口语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演讲教学实施主要分三块进行,具体为:1.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性概述等;2. 组织各类演讲观摩,让学生在精彩的演讲片段中学习语言,学习演讲技巧,学习他们的生活态度,最重要的,学习他们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丰富他们的百科知识;3.组织演讲活动。

组织演讲活动是英语演讲课主要的教学手段。笔者一般会在课程内安排3-4次演讲任务,三次命题或半命题演讲,类型分别为介绍(speaking to introduce)、信息(speaking to inform)和劝说类(speaking to persuade)演讲。一次为即兴演讲(impromptu),视学生程度布置。系列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师生互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接受命题,学生开始演讲前的准备,包括收集演讲材料、阅读、对材料加以整理或梳理、撰写演讲稿提纲,提交老师修改、得到反馈、撰写演讲稿、提交老师修改、得到反馈、准备演讲;2.演讲环节,学生运用习得的演讲技巧进行专题演讲;3.演讲后的反馈,师生当场口头点评。同学事先被分配好点评任务,他们各司其职,部分同学记录演讲时间,部分同学就内容进行提问,部分同学对同一题目的演讲进行比较和对比......老师则从语言、技能、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鼓励性的评价。

三、结语

英语演讲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依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就是通过学习活动来获得。学生在获得信息、理解信息、输出可理解的信息、得到反馈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真正锻炼,通过反复演讲实践既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能不断地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演讲的流利程度和准确程度,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学生在提升语言输出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進而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伙伴评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了学生交流意识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In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2] 周萍.英语演讲活动引入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尝试和思考[J].外语教育教学(语文学刊),2010.

[3] 黄斐.英语演讲课程建设初探[J].现代交际,2014.

[4] 谈谷雨.二语习得理论在高校英语演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输出能力培养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以说促写”教学实践研究
优化综合语言实践项目课设计提高语用能力探究
英语专业技能课运用PBL促进语言输出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