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会参与校园民主治理模式探析

2017-11-27夏梦滢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参与

夏梦滢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学生会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现状及问题。认为学生会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或治理的途径不多,学生参与多集中在民主协商阶段,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层面相对较少。学校的校园民主治理模式是“行政权威引导为主、学生层级参与为辅”。其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轉变校园民主治理理念,规范校园民主治理相关章程,提升学生会有效参与的能力,建立校园民主治理的去精英化参与模式。

【关键词】 高校学生会;参与;校园民主治理

随着依法治国步伐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高校治理的改革进程也随之跟进,大学生民主协商素养及治理参与能力是高校教育综合改革和依法治校的应有之意。校园民主治理主要是由高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几个环节内容构成,这几方面内容的不同组合方式和实现方式,就构成了高校民主治理模式。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会参与校园民主治理主要表现为:参与学校民主治理的学生代表一般来自院系不同级别的学生会组织。学生代表就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事务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民主协商。但是,在涉及学校教学规划、人才培养大纲制定、学生权益维护、学位授予等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学生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环节较少,即当前校园民主治理是“行政权威引导为主、学生层级参与为辅”的模式。因此,应转变高校治理理念、规范大学章程建设、扩展学生会参与范围、提高学生会民主协商参与认知与能力、扩展参与途径,提高普通学生参与校园治理的积极性,建立以学生会为主导、学代会、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参与的校园民主治理模式。

一、当前高校学生会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学生会作为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纽带,是学生利益反映、权利维护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认可的利益维护机构。学生会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或治理的途径不多。在现实的校园民主治理参与过程中,学生会组织的参与状况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第一,在对协商民主相关问题认知上,学生对协商民主在校园治理中的价值、组成部分、参与程序等认知水平不高。

第二,学生参与多集中在民主协商阶段,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层面相对较少。

第三,学生会成员自身参与校园民主治理满意度评价方面。学生干部对校园民主治理的满意度与其学生干部级别相关,级别低的学生干部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对校园治理协商民主的阻碍因素调查中,“缺乏相应的民主环境”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分别是参与途径单一、学生组织参与能力不够、缺乏制度保障。

第四,校园民主治理程序认知、学生代表大会程序要点的了解情况、参与学校民主协商相关会议次数、提出建议被采纳情况、提出建议得到反馈情况、校园民主治理满意度都与学生干部身份相关。因此现在学校的校园民主治理模式是“行政权威引导为主、学生层级参与为辅”。

二、高校学生会参与校园民主治理模式对策

从依法治校及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来看,高校校园治理中学生会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范围及环节需要扩展、协商民主治理认知需要提高。高校治理理念需要转变、各主体尤其是学生会成员对协商民主参与的认知与能力需要提高、大学章程建设需要规范并严格执行。同时,要扩展校园民主治理参与途径,实现学校参与模式的民主转变,为规范高校校园民主治理、规范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组织的桥梁和服务作用、为培育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1、转变校园民主治理理念

人们一直反复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角,为此,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我们需要更新和创造一种新的大学治理理念和文化,使大学治理的使命不再是满足教授们的团体愿望或管理者的权威主义欲望,而是使大学真正的主角和学习者不会被边缘化,促进教育利益最大化及和谐校园建设的实现。传统的统治与管理的模式越来越被民主决策、学会妥协、公开透明、解决问题等治理要素所替代。尽管不同教育主体或者客体都有着不同的治理追求和价值取向,而正是不同的治理诉求,才构成治理决策领域的广泛空间,只要经过对话、讨论和协商,总会达到某种共识。中国高校治理改革正处于继续发展的关键时刻,而关键之关键则是要建立新的治理决策机制、协商机制、保障机制和监测机制,以确保各治理主体及组织的合法、科学、有序治理参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各主体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2、规范校园民主治理相关章程

“立治有体”。法律法规及章程治理体系是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制度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大学章程是规范大学运作的基本纲领和法则,大学章程一般规定一所大学的校名、校址(校区);办学宗旨;内部管理机制;教职工的权利义务;学生及校友的权利和义务;经费、资产和财务制度;社会服务与外部关系;章程修改程序。大学章程的实施将推进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推进“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而学生会等各组织参与校园民主治理的相关制度规定,首先应以大学章程为基础设置,就有关学生参与学校内部管理的体制及运行机制、校内申诉与调解、相关学生利益的决策程序等重大问题做出全面规范,明确学生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合理划分学生会组织机构的权限与职责,使学校的管理规范化、法治化。

3、提升学生会有效参与的能力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治理现代化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制度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全局性的、长远性的,但缺乏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并不是治理体系越完善,治理能力就随之越强。有科学的制度,还要有高效的执行;有严谨的设计,还要有高效并富有创造性的落实。一个高校学生会组织参与治理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这个学生会组织的参与能力、落实政策能力相关。学生会组织的积极有效参与及贯彻落实相关治理措施到学生们中去的能力将有力地推进校园治理水平的提升。学生会组织参与校园治理能力与高校自身校园民主治理能力高低相辅相成。

4、建立校园民主治理的去精英化参与模式

建立以学生会为主导、学代会、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为校园民主治理参与组织的去精英化参与模式。学校是学生的学校,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学校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合适的模式积极吸引学生对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从学生角度讲,参与学校校园民主治理首先应从广大学生中开始,当然实行学生普遍参与是不现实的,我们提倡以学生会为主导、学代会、学生事务管理委员会为校园民主治理参与组织的去精英化参与模式。

三、结语

有效的学校治理参与既需要真正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共担责任的大教育观、大治理理念,同时也要建构成熟的学生组织以进行责任的担当和规矩意识的培养。还要有相应的功能性支持体系以营造适宜的治理环境,如此,才能形成现代性的特色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信川.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J].科技视界,2012(24)138-139+315.

[2] 郭燕,李晓超.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校学生工作绩效评估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9)68-70.

[3] 刘希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J].潍坊学院学报,2007(03)151-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
“互动式”英语教学之浅析
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机制研究
依托社区学习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