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无为而治”对民办高校管理的启示

2017-11-27王秋平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无为而治道家民办高校

王秋平

【摘 要】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民办高校中管理应充分吸收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思想精华,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关键词】 道家;无为而治;民办高校;管理;启示

道家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华思想的魁宝。道是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消极避世。“无为”,是《老子》管理哲学的最高原则,它对民办高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是“道”。老子认为, 人与万物都根源于“道”,“道”是人与世界的一种本原关系,它是“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 ”、“众妙之门”,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道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家追求的天地万物的理想状态;“无为”则是人与天地万物相处之道,“无为”则是“道”的重要内容。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等等,都说明了“无为”在道家思想中的重要性。“无为”,既不是什么也不为,也不是任意妄为,而是人们行事应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守候万事万物的本性,顺势而为,使万事万物彰显其本性,最终取得无不为的效果。

第一,“无为”意味着不干预或者少干预的态度。“无为”就是要求领导者实行无为而治,意味着减少干预,使人们自由地从事各种活动,增加员工们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有更加广阔的发展。领导者的这种“无为”,事实上使员工更能有所为。

第二,“无为”,并不是教人什么都不干,而是对干的要求还是非常认真、谨慎和严格的。老子反复强调,不但对大事、难事要认真对待,对小事和细事也必须脚踏实地地做好。所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充分说明了老子对做事的严肃态度和求实精神。

第三,“无为”还意味着稳定。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说治理大国就要像烹煎小鱼一样,少搅动,这样才能做出完整的一道菜。在民办学校管理中,政策要是没有稳定性,就会使员工们无所适从,从而引发学校管理混乱现象,就会给学院的发展带来巨大问题。

二、道家“无为而治”对民办高校管理的启示

1、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本规律,存在于万物之中,支配着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应规律。对于民办教育来说,应该遵循“自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有这样的遵循“自然”,事物的潜力就会得到最大解放,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创造理想的大学。

崇尚自然,道法自然,在教育上,道家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榜样去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教师要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榜样,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高校教师应该工作认真、作风严谨、无私正直、谈吐高雅、仪表端庄、乐于助人、敬老爱幼、好学上进、尊师重教,这些优秀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无为而治

(1)管理“无为”。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必须在组织结构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激发员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员工巨大的发展空间。正是领导者的“无为”,造就了员工们“有为”, 实践证明,管理者只有敢于“无为”的思想,才能有所大为,这就是管理的辩证法。

(2)理念“无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要求学校管理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要求管理者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顺其发展,不横加干预,不强作妄为,随性随心“无为”,守护了员工们的“有所为”,从而实现了学校发展的自然和谐发展。

(3)方法“无为”。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是作为一种策略,来达到最终目的“争”,实现不争善胜。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在自然界中,新生之物都是柔弱的,也是充满生机的,积蓄着巨大力量。所以说,把自己放在柔弱的位置,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扬长避短,这样便能无往而不胜。 “不争”和“守柔”体现的是“无为”思想的一种高超的管理方法。

3、效法自然

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为无为,方有为。老子说:“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教育方面,老子同样认为人类只有效法自然,不自生,才能长存而不败。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不言之教”,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榜样去引导大学生。 教师应德才兼备、宽厚大度、作风严谨、无私正直、谈吐高雅、仪表端庄、敬老爱幼。这些优良品质对学生产生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去模仿实践。 道家认为,“学生”要当好,就要树立和谐的道德,从天地自然中领悟道德要求,获得道德新知,受到道德启示,并将其化入实践中。 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宽容于物、致虚守静等品德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走出去,拓宽视野,以物为师,从实践中学习,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细致观察,独立思考,从社会中去体悟新知和完善自我。

4、天人合一

在道家看來,人和万物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庄子·齐物论》上说,“天地与我并,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曰:“何为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天道”指宇宙自然之规律“人道”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处理社会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准则“合一”,即“人道”与“天道”具有同一性,要求“人道”符合“天道”,强调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我们应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追求“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融会贯通,作为主体的人应效法天地之道,既热爱自然,又向自然虚心学习既能成自然之美,又能体验融于自然之乐。

在民办高校的管理中,应该既关注天之道,关注社会需求,关注学校发展,更应该关注人之道,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建百年名校!

【参考文献】

[1] 老子著.老子[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8.

[2] 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3] 杨启亮.道家教育的现代诠释 [M]. 武 汉 : 湖 北 教 育 出 版社,1996.

[4] 谢阳举.道法自然与大学之道 [J].西安:华夏文化,2008(1).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为而治道家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漫画道家思想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引领下的班级自主管理
论“清单式管理”:现代治理改革重要标志之一
《庄子说》(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