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解构主义视角解读巴塞尔姆的《玻璃山》

2017-11-27邵华妮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唐纳德

邵华妮

【摘 要】 文章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解读美国短篇小说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玻璃山》。主要分析巴氏《玻璃山》中所体现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以及对于传统二元对立的消解。以解构主义的视角打破常规的文学解读模式,感受非传统的文学魅力。

【关键词】 唐纳德·巴塞尔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二元对立的消解

一、解构主义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将文学作品看作是作者极具创造性生活的产物,认为作品能够表达作者最真实的内心活动。然而,结构主义学家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作者已经“死了”,文学作品也不再具有阐述真理的功能。结构主义的这一基本原则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受到新一波法国主流知识分子的攻击,至此诞生了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作为后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在文学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解构主义被看作是一种批判视野,这一批判视野主要关注的是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法国著名学者同样也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1966年曾发表一篇题为《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嬉戏》。这是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正是从这篇论文开始,解构主义的浪潮传到了美国。“德里达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对西方哲学的传统思想,尤其是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了大胆的怀疑。”[1]

本篇论文中所应用到的有关德里达的观点是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二元对立的消解。首先,“在他的经典著作《论文字学》中,曾强调,‘结构的概念,甚至是在结构主义的理论里面,总是要先假定一个带有某种意义的中心,对于这个中心的渴望则被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来源于《圣经·新约》,带有最大程度的存在感。”德里达却反对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他认为,任何试图撤销某个特定概念的尝试都将被概念所依赖的术语捕获。

其次,二元对立的消解。关于这一点,“德里达认为,唯一可做的是不让一个系统里的任何一极成为中心,例如好和坏、意识和无意识、真理和谬误、肉体和精神,等等;换言之,唯一可做的是超出二元对立的思想习惯。”

二、巴氏《玻璃山》中的解构主义特征

巴氏《玻璃山》中所体现的第一个解构主义特征便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体现在巴氏的《玻璃山》中亦即美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同样也是“美国梦”的内涵:艰苦的工作可以带给人们物质生活上的极大满足。

然而,原本的价值观并没有经受住现实的洗礼,发生了质的改变,它已被解构成了人们对于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的一味追求,人们变得贪婪不再虔诚。

首先,“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体现在文本中可以用“支离破碎”这四个字概括,其中包括文本内容和语言自身的解构。主人公不遗余力地到达山顶后,却意外地发现呈现在他眼前的并不是美丽的公主而是一个受了诅咒被困住的公主,因为那个原本代表传统价值观的公主已被解构,美丽已不在,毫不犹豫地,主人公将眼前这个公主头向下扔向了山下。

其次是语言自身的解构。整篇故事由100个标有序号的独立句子构成,一句话就是一个段落。第93到第96段是对第8段的重复,这种文字堆砌的现象在文中随处可见,作者想要用这种文字游戏的方式来表达他解构中心的目的。

最后,一个被解构了的文本还需附带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所有的文本都是开放式的结构,符号和意义仅仅是任意的关系。意义只能指向无限的其他含义。”显然,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附带开放式结局短篇小说的代表,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无疑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玻璃山”。

巴氏《玻璃山》中的第二个解构主义特征便是二元对立的消解。在原著斯堪的纳维亚的寓言故事中存在着公主所代表的美和镇守城堡的鹰所代表的丑这样一对二元对立。而在巴氏《玻璃山》中這样一对二元对立被彻底打破,公主不再是美丽的化身,而是象征着变质了的美国传统价值观。同样地,鹰也不再单纯地意味着丑陋,它还代表着通往玻璃山山顶这条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令读者惊奇的是,主人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有效地利用前进道路上的阻碍,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此时的公主不再美丽,鹰也不再丑陋。那么,美与丑这样一对传统的二元对立被打破。

除了美与丑之外,还有就是两位攀登玻璃山的攀登者之间的对立。在原著的寓言故事中,攀登者是一位身穿铠甲的勇士,而在,巴氏的《玻璃山》中,攀登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就是这样一个身处困境会迷茫,遇到困难会害怕的普通小男孩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巴塞尔姆并没有宣扬绝对的英雄主义,而是强调英雄能够做到的普通人一样可以做到。至此,存在于普通人与英雄勇士之间的二元对立被打破。

三、结语

解构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它侧重于分离已经建立好的文学理论,为读者鉴赏文学作品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学视角。巴塞尔姆的《玻璃山》是解构主义应用于文本分析最适当的文学案例,读者在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学之美的同时又可以欣赏到解构主义批评方法的非传统文学魅力。

【参考文献】

[1] 刘捷, 邱美英, 王逢振.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唐纳德
错误的绑架目标
错误的绑架目标
A Seaside Adventure 一场海边冒险
海边奇遇
又一次爱上你
超现实想象
爱从零开始
唐纳德的答案
吃手指的唐纳德
美老翁死后中千万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