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27周飞然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

周飞然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宣讲工作的实践经历,提出要成为基层干部群众欢迎和认可的理论宣讲人,必须勤于学习,夯实理论宣讲功底;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守宣讲纪律和规矩;必须创新方式和手段,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 理论宣讲;实践;思考

理论宣讲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干部群众当中,落实到基层、深入到人心的重要工作方法。

如何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在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中,成为一名能够受到干部群众好评,得到干部群众普遍认可的理论宣讲人,本文结合笔者10多年的理论宣讲经历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重视学习提高,努力夯实理论宣讲功底

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在理论掌握上先人一步,才能更好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话语权。从事理论宣讲工作,必须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努力练好理论基本功,掌握讲好理论的本领。

深学快学,增加理论宣讲的深度。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学习就得跟进一步。只有学得深,才能把得准、讲得透;只有学得快,才能跟得紧、讲得好。在学习时间上,要求自己快人一步;在学习深度上,要求自己胜人一筹。要时刻关注党的理论创新,关注党和国家新的大政方针,及时跟进学习,反复体会琢磨,尽快消化吸收。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结束的时候,有单位邀请笔者给全体干部讲一课,那时统一的宣讲提纲还没印发下来,我有些犹豫,担心吃不准精神。后来宣讲得到了该单位的高度评价,讲课结束以后学习了上面印发的宣讲提纲,与笔者所讲的主要内容、框架与提纲大同小异。这次成功的宣讲,正是得益于多年的理论积累和对全会精神的及时学习和深刻领会。

广学博学,拓宽理论宣讲的广度。理论宣讲面对的不只是机关干部党员,还有广大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点多、面广。搞理论不光要学理论,还要广泛涉猎、积累。只有广学博学,广泛积累,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满足群众不同的宣讲需求。为了搞好宣讲,笔者时常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时政报刊杂志,经常到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站涉猎知识,了解社会民生动态,也有为了讲好一堂课而追剧的经历。在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专题时,正在热播《芈月传》,为了用好这个素材,我花了10多天把这剧完整再看了一遍。

在调研与实践中学,摸清理论宣讲的准度。要讲出一堂精品课,不仅要吃透上情,掌握政策,也要吃透下情,了解基层的群众需求,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才能摸清理论宣讲的准度。这样的报告才能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群众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老师,社会是我们学习的最好课堂。深入到基层与群众中调研,能够随时了解基层的需求,可以让宣讲更贴近群众。理论宣讲人必须利用各种机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摸透实情。

二、坚持守土有责,严守宣讲纪律和规矩

理论宣讲工作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具有很强的工作政治性和导向性。落实中央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对理论宣讲工作者来讲,就是要坚持守土有责,严守宣讲纪律和规矩。

坚定自信有定力。只有自身自信,才能让别人相信。一个理论宣讲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宣讲就很难有底气,很难理直气壮,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就有可能产生动摇。理论宣讲工作多年的经历启示我,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只有这样,在宣讲工作中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更好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

把握导向有立场。正确的宣讲导向是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根本。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理论宣讲任何时候都姓“党”。这是理论宣讲工作的立场。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必须分得清,记得牢,做得到。该讲的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大讲特讲,占领意识形态阵地,不给错误思潮传播的市场;不该讲的,一句话、一个字都不能讲,严守纪律和底线;更不能信口开河、口无遮拦,随意阐释。还要做到准确严谨稳妥,防止片面化、简单化。

围绕中心有作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遵循,也是理论宣讲工作的职责。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突出责任担当,才能在讲究奉献中有作为。必须大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入宣讲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宣讲各级地方党委的重大工作决策和部署。真正让党的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走入群众,落实到基层;真正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鼓与呼,起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干劲的作用。

三、讲究宣讲艺术,不断提升理论宣讲效果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只有以群眾的语言、大众的视野、基层的实际来宣讲理论、阐释时政,让大众易于接受和认同,理论宣讲才能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

创新“三个方式”讲。一是“点单”讲。理论不能高高在上,理论宣讲也不能居高临下,单靠教育灌输。在思考干部群众对理论的实际需求时,笔者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择3至4个专题,精心备课,列入宣传部门年初发下的理论宣讲“菜单”中,供各单位学习“点单”,这种形式很受欢迎。二是互动讲。理论宣讲志愿小分队送学时,或是在祠堂里,围坐在一起就讲起来,或是来到车间、田间,三五个对象,也能讲起来,没有讲台,没有话筒,面对面,在话家常、聊天式的交流互动中宣讲理论,润物无声。三是网上讲。自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网上宣讲能让听众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选择性更强。

注重“三个结合”讲。一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高深的理论不能让听众觉得很玄奥很空洞,宣讲中经常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会听众如何用理论分析身边的事,看待社会的热点,帮助他们解疑释惑,这样的宣讲更有生命力。二是宏观和微观结合。党的创新理论的提出往往站位高远,着眼全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是宏观的谋划。宣讲中既阐述大环境大背景,又着重结合本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讲,用具体的分析深化理论的内涵。三是要点和热点结合。无论是讲中央的大政方针,还是讲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或者是某个文化党建专题,理论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准确发声,把要点讲清讲准,不能把经念歪。同时也要联系热点来讲,思考当下听众在想什么,对什么最感兴趣,最想听什么。

达到“三个要求”讲。一是“精”的要求。首先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每次讲课前,对讲授内容吃透吃准,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次在细节上精心雕琢,例如,宣讲中,一张图片的使用是否合适,事例的运用时候是否准确,在授课前,都要让自己满意。再次是精彩宣讲。我们都有体会,从小学到大学,凡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老师,讲课都充满激情。理论宣讲也是一样,要有感染力,必须充满激情,这样的课才能算得上是精彩。二是“活”的要求。首先是方式灵活,宣讲中分类施教,因人而异,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一次市国土局请笔者去驻点村讲文化发展繁荣这个专题,到了现场我很意外,来听课的基本是老年人。笔者当即对讲授的方法作了调整,宣讲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是事例鲜活。宣讲中不能用理论讲理论,要用事例去讲理论。在宣讲中注重收集和积累最近最新的,离群众很近的鲜活事例,力求取得最好效果。三是“实”的要求。首先是作风朴实,不论是在大单位做宣讲报告,还是几十个人的小单位,同样认真对待,从不敷衍应付,即使在田间地头跟农民讲,在厂矿和工人讲,务必讲透讲清。其次是情感真实。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讲政策说理论,也要用真心、用真情去感化人。宣讲中常常将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给听众,讲听众的心里话,也常常能获得听众热烈的回应。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8.19.

[2]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12.11.

[3] 郭云甫.以严格的纪律和规矩做好理论宣讲工作[n].青海日报,2015-11-10.

[4] 王保利.关于基层宣讲工作的一些思考.阿勒泰党建网, 2016.08.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