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

2017-11-27郭际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图书馆

郭际

【摘 要】 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及时获得有关“一带一路”的新书,更快地向读者推介;在三馆联合的基础上,发展多方联合;应积极加入“‘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工程”;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分门别类的研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图书交流;加强专门的文献资源服务人才及国际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一带一路;图书馆;数字文化工程

2016年8月17日,党中央召开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我国省市地县图书馆(以下简称“各级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坚持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各级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和高校图书馆,正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言而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图书馆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文化先行,还是学术交流;无论是“一带一路”的历史挖掘与研究,还是“一带一路”的现代探讨与发展;无论是舆论宣传,还是扎实推动;无论是国内“一带一路”人才的培养,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总之,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图书馆发挥作用。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三年多来,他们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也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国各地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在各尽所能、群策群力地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我们试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及时获得有关“一带一路”的新书,更快地向读者推介

我国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有关“一带一路”的图书,图书馆应该主动与出版社联系,及早获得这些新书的信息,更好地利用传统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宣传、推介工作。例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的《丝绸之路通鉴丛书》,就值得图书馆配合出版社,进行宣传和推介。

二、在三馆联合的基础上,发展多方联合

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三馆联合”,已经是国内外即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张汉平先生指出:图书馆和丝路各博物馆、档案馆的联合,可以“有序集约三馆资源,积极开发数据库的研究咨询、传播普及、综合利用等诸多功能,使之成为丝路各国收集保存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理论研究中心,开发利用中心”。我们以为,还可以以“三馆联合”为基础,积极发展图书馆与政府部门、出版界、宣传行业、文化机构(包括民间的文化团体、学会、诗社等组织)、旅游部门、出版界乃至企业界等等的多部门跨行业的“多方联合”。例如,甘肃省图书馆举办的“一带一路”浙江·甘肃书法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既是图书馆与文化形式(书法篆刻艺术)、茶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联合,又是跨省联合。该活动由甘肃省图书馆与甘肃省文化厅、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甘肃金石篆刻研究院、书画纵横网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包括了“一带一路”浙江·甘肃书法交流展、“一带一路”书法艺术创作交流、“一带一路”书法文化合作论坛、“一带一路”诗性的杭州书法及其历程讲座等内容,成为助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盛举。特别令人瞩目的是,“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工程项目为我们做出的先例。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央广视讯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筹办的“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工程项目,在外交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指导下,于2016年1月26日宣布启动。该项目包括打造数字富媒体产品“一带一路图书馆”、合作推进文化产品版权输出、搭建海内外数字文化版权交流平台三大核心。目前,“一带一路图书馆”已经在中国移动咪咕阅读平台上线,它通过手机移动应用、网站等多形态,以富媒体方式集中、深入、多角度地对“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资讯报道、图书文献、人物事迹、思想言论、教育学习等进行视听立体呈现。应该说,这种多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共同建立文献研究与展示、文化引领与宣传的大合作圈,是构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重头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求健康发展。

三、地方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加入“‘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工程”

为了进一步完善地方和高校图书馆“一带一路”网络平台建设,应该积极加入加入“‘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工程”。该工程现有咪咕公司这一国内最大的正版数字内容聚合平台的支撑,书刊数量多达 43万册,同时还有6000多家合作伙伴,具有强大的优势。地方和高校图书馆加入这一平台,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料来源,而且也可以发挥我国省市地县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各自的特点和特色,充实和丰富这一平台,从而使该平台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四、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更为深入细致、分门别类的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的陸雪梅同志的《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策略—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图书馆外语类学习型数字资源为例》一文,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通过对“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内的39所国内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调查,分析这些高校图书馆的外语类学习型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外语类学习型数字资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这就启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库、高校图书馆联盟和“‘一带一路数字文化工程”等平台,深入开展“一带一路”的区域文化研究与整理,深入探索所在地域的“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特色。大到对某一门类文献资料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小到编写丝绸之路诗歌之类的专题等,都需要我们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及时开展研究工作。

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图书交流

在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要发挥以书为媒的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图书交流。在这方面,我国一些图书馆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与示范。例如,上海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在世界很多国家建立的“上海之窗”、“重庆之窗”,不仅增强了他们与其它国家和城市之间的联系,而且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经济往来。

六、加强专门的文献资源服务人才及国际性人才的培养

随着“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急需众多的专门性文献资源服务人才及国际性人才。馆员队伍的专业化、国际化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两类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发明.弘扬丝路精神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网,2017.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