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①

2017-11-27王莎莎李盼盼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教美国大学教练员

王莎莎李盼盼

(1.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2.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

美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①

王莎莎1李盼盼2

(1.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438;2.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1)

美国不仅是公认的竞技体育强国,还是体育和教育结合的典范,该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以及图书馆的文献,对美国学校体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体教结合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为完善我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参考,以期为高校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美国 高校 体教结合模式 竞技体育

自从我国在1987年启动体教结合模式,颁布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政策以来,发展至今,我国已经有275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体教结合模式虽然在我国高校已经实行近30年,但是依然存在着招生机制不健全、教练员力量薄弱等问题。而美国高校的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大学生运动员不仅保证他们的全面发展,还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竞技体育人才。因此在发展高校竞技体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符合我国高校特色的体教结合模式。

1 美国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最早的学校体育产生于1823年马塞诸塞州的朗德希尔学校,德国民族主义运动领袖杨的3位学生,通过第一次移民浪潮将学校体育引入了美国[1]。拿破仑战败后,杨的3位学生为了寻求政治庇护将德式体操引入美国,使美国产生了最早的系统化、正规化的学校体育模式。在1861—1900年这一时期,德式体操开始传播到欧洲,受此影响,美国的学校体育开始受到重视,当时美国的学校体育主要以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为主要内容[2]。

2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概况

哈佛大学是美国的第一所大学,是在1636年由移居美国的清教徒创建的。美国大学竞技体育起源于1852年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两校间的划船比赛,标志着美国大学的竞技体育进入初步发展阶段,1906年,美国大学形成了竞技体育组织和管理机构——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NCAA的建立是美国大学竞技体育深化发展的阶段,1956年,NCAA 正式成为有强制执行力的组织,标志着美国大学竞技体育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3 美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

3.1 美国高校体教结合之大学生运动员的来源

美国高校的大学生运动员基本来源于中学,申请进入大学的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自高中、大学预科学校和两年制的学院。美国各大学在招生方面自主、灵活,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可能收到来自50多所大学的邀请函和奖学金,奖学金的金额大概在每年5 500美元左右。美国大学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大学生运动员的招收。申请高水平运动员需要向资格审查委员会提出申请,只有达到资格审查的要求才具有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格。这种资格审查制度确保了美国高校能招收到体育和教育双优的学生。

3.2 美国高校体教结合之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

运动员的训练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不仅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还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负荷作保证[3]。美国各高校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学习质量,把他们的训练安排在下午,而上午的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而且NCAA章程规定运动员每天参加训练和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多于4 h,每周不多于20 h,每周必须保证一天的闲暇时间。美国高校的教练员允许聘用,既可以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也可以是俱乐部、专业队的教练员,这些教练员不承担教学任务,是专职的大学竞技体育教练员。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和运动能力,这就为大学生运动员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可靠的保证[4]。

3.3 美国高校体教结合之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

高等教育最核心的职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美国的高校体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较高地位,美国负责管理全美高校竞技体育的机构是NCAA,主要负责招收、管理大学生运动员,NCAA下设的执行委员会负责联合会的具体工作,其委员都是由正式成员和成员联盟推荐。美国高校的运动队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聚合体,优秀的运动队不仅需要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还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水平的医务人员。因为美国大学的竞技体育给学校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院校对学校运动队伍的投入和支持也比较大。

4 美国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启示

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人类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衰告诫我们,竞技体育只有与高等教育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竞技的魅力[5]。我们在发展高校竞技体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良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提出“体教结合”的初衷是培养优秀的学生运动员,但是从实行过程中来看,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只是“换汤不换药”,运动员在高校训练只是更换了训练地点,并没有真正融入到高校的教育之中。没有关注到大学生真正的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存在很大差距。“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不仅仅是为了金牌和比赛的胜利,而是通过运动训练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组织及时间管理能力。因此高校要关注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和长远利益,这才是健康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4.2 利用奖学金政策吸引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在我国虽然一些体育特长生可以以较低的分数进入到大学,但是仍然有好多体育特长生因为付不起高额的学费而放弃了进入大学的机会。而美国高校通过多种途径为体育特长生提供经济资助,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其经验,对体育成绩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高额的奖学金资助,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或者是偏远山区的体育特长生,高校可以给他们提供助学金和免费的住宿,也可以免除学费或者生活费,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到高校学习、训练和生活。但是高校对奖学金的发放要有明确严格的规范,规定优秀的学生运动员进入高校之后,仍然按学校规定的学分制度和比赛成绩以及综合成绩进行奖学金的评定,保证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4.3 采取聘用制招募高水平教练员提高竞技体育的发展

根据北体博士郑婕对48所承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院校的调查发现,我国普通高校还没有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因此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教练员采用聘用制,招聘具有较高运动能力和学术能力的教练员,其中可以包括国家队退役的运动员和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和他们签订详细的聘用合同,同时规定他们不能承担教学任务。如果教练员在合同期间违反相关的规定,将要承担责任以及经济赔偿,如果在聘任期间表现良好,可以继续签订聘用合同,如果未能完成合同的约定,学校将强制与其终止合同。

5 结语

美国是公认的体育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却是我们望其项背的。虽然美国的高校体教结合模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在实行体教结合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应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的特色,解决我国高校在体育体教结合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动体教结合模式在我国高校体育中的健康发展。

[1]Daryls.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fitness and sport [M].Mcgraw Hill,2012(4):18-24,28,31.

[2]徐勤儿,陈金凤.美国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比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7(5):160.

[3]张杨,霍丁鹏,马连鹏.中国高校与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比较[J].体育学刊,2014(6):60-65.

[4]池建.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走进美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5]戴兵,茅善琴,朱玉霞.高校“体教结合”发展与存在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59-61.

[6]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19.

G807.4

A

2095-2813(2017)04(b)-02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236

王莎莎(1990—),女,汉,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教美国大学教练员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