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①

2017-11-27郑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郑涛

(开平市第一中学 广东江门 529000)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①

郑涛

(开平市第一中学 广东江门 529000)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而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全面的增进人的健康。人们对体育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终身体育慢慢被人们接受和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是青少年教育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高中生身心发展逐渐处于稳定与成熟,各方面的可塑性都非常高。对高中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对其终身体育的形成和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

终身体育 高中生 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出现各种对人们的健康状况不利的因素,比如体力活动减少,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摄取的热量过多等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产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人们对健康的要求逐渐提高,而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健康状况,逐渐使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全面增进人们的健康,保持精力充沛,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锻炼需要常态化与终身化。

1 加强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性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人体自身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伴随终身。人的一生一般要经历3个发展时期,即生长发育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时期人体发展的特点不同,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要求也应该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锻炼要求,是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成熟期的锻炼要求,是保持旺盛的精力与充沛的体力;衰退期的锻炼要求,是延缓衰退、延年益寿。体育锻炼不可能一次完成,更不能一劳永逸。

高中生处于人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其身心发展逐渐处于成熟与稳定,是人生长发育期与成熟期的过渡阶段。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黄金的阶段,它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阶段。在高中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环境氛围和体育课堂,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体育,提高独立锻炼的能力,加强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掌握一定锻炼身体的知识,使每个学生至少有一项自己爱好和拿手的运动项目,为全民健身打下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 打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校园文化氛围是指笼罩在学校整体环境中,体现学校所推崇的特定传统、习惯及行为方式的精神格调。校园文化氛围是无形的,以其潜在运动形态使学校全体成员受到感染,体验到学校的整体精神追求,从而产生思想升华和自觉意愿。因此,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1 学校制度与机制要保证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

学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作为约束和导向,保证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保证师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性,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参与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工作实效落实相应奖惩。要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统帅,中层领导分年级管理,层层落实,齐抓共管校园文化氛围的管理机制。

2.2 打造该校特色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形成一定校园文化氛围

在设置体育大课间内容时,可以根据该校的特点,安排一些项目。比如现在国家对校园足球非常重视,该校又是足球传统学校,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时,加入足球元素,既能丰富大课间活动的种类,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足球兴趣,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打下基础。积极开展出我校特色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3 建立学生体育社团,形成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学生社团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创建各类体育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育爱好,选择不同的社团。通过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各项体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4 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赛,形成一定校园氛围

学校内的各项体育竞赛都是形成良好学校文化氛围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师是各项体育竞赛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等等各项比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到外面学校去比赛和参观,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要组织外面学校进来比赛,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校内、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

3 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所以,在高中学校教育中,体育课不仅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运动锻炼最重要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中之重。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3.1 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喜欢体育,养成锻炼习惯

在高中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参与运动,首先就要学生喜欢运动,如果学生都不喜欢运动,没有运动兴趣,怎么让学生去参与运动,更何况让学生自主去参与运动。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在上课中要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自我内心里去喜欢和接受体育。同时要注意体育后进生的培养,要让每个学生至少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能够在体育课外主动去关注和参与运动。

3.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们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变化,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状态等等多方面因素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高中篮球选修模块教学时,可以加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一看高水平的NBA比赛,体育老师在一旁解说,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个运动项目,产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上课,如:合理利用游戏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往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体育课的上课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改变传统上课模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体育课上课模式就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一趟课下来学生学习的很枯燥,有时候老师讲的太多,学生一直站在那里,导致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太低。爱玩爱动是学生的天性,任何追求“规范”和“标准”的做法都会压抑他们对运动的欲望,导致学生没有体验到运动乐趣之前就已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体育课中应该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精讲多练,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运动中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简单粗暴,要耐心施教,以表扬和肯定进步为主,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信心和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4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高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不同对待,通过改变难度程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进步,从而得到运动满足感,吸引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体育活动,从中发展兴趣,培养爱好体育的情感,引导他们形成体育动机。

3.5 加强对学生意志力培养,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学生意志力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意志力薄弱。在体育课中,有时候运动比较辛苦,有的学生总是伴随着自己的惰性,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重视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力,让他们意识到身体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只有战胜各种困难,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运动习惯是经常锻炼而形成的,如果连体育课中的困难都不能克服,没有一定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抓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逐步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4 体育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足球,有的学生喜欢排球,有的学生喜欢其它等等项目,当学生遇到不懂的体育问题时,首先会找体育教师来询问。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提高自己,跟随时代的发展,教学过程才会得心应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各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不落后于时代,才能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 结语

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完成,也不可能只是体育课上去注意,而是要贯穿整个3年的高中学校教育。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具有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让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生活中离不开体育。对高中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1]陈根苗.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9):54.

[2]郁华.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新课程(中旬),2013(2):14-15.

[3]马辉.浅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2):98-99.

[4]房阳.如何促进高中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M].吉林教育:综合版,2007.

G807

A

2095-2813(2017)04(b)-021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215

郑涛(1983,3—),男,汉,湖南郴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