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体测猝死”看可穿戴智能设备在体育锻炼中的价值①

2017-11-27孙赫朱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孙赫 朱超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从“体测猝死”看可穿戴智能设备在体育锻炼中的价值①

孙赫 朱超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一方面,中国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学校组织的各类体质测试、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中发生的“猝死事件”又屡见报端。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身体锻炼尤其是长跑等项目变成了“高危项目”。如何让学生们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合理、有效的锻炼,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体测 智能设备 猝死 体育锻炼

北京青年报于2016年11月19日发表了题为《“体测猝死”折射学生体质之殇》的文章,不啻一记警钟,惊醒了梦中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近年来已成为了“高危动作”,各高校教师在最担心在长跑测试项目出现问题,以至于,某所高校要求学生在参加测试前和校方签订免责协议书,这种行为完全偏离了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的初衷。这条炸弹性新闻无疑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国家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无可争议,在测试中发生猝死事件仅是个案,不能以偏概全,因噎废食。反而这种现象的发生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和在体育锻炼中的安全及身体锻炼的价值。

2014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其中明确规定:新学期开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体育测试达不到50分,将拿不到毕业证,也没有资格参加评优和评奖。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大的环境下,学生的身体素质被一次次的忽视,虽然中高考体育都有考试,但和分数高的文化课相比,体育考试很容易被排在最后考虑。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测试中倒下;当学校综合测评输在体育成绩上,家长和学校还会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和分数么?当国民体质监测数据逐年下降,影响到人才强国战略时,应试教育还能如此继续吗?

可见,“体测猝死”事件频发,折射学生体质之殇,当引起教育部门警醒与重视。此前,体育“入中考”,将体育成绩同大学毕业证挂钩,力助学生体质的提高,便是一个良好开端。应加大力度,使体育成为高考必考项目,实现与中考无缝对接,并提高体育成绩占中、高考总分的比重。特别是,应实行关口前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体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体”。当面从“体测猝死”反应出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也必须亟待解决的。

1 问题与思考

1.1 90后接班人的体质隐忧

今些年各类媒体时有报道各级学生在运动会、体质测试、军训中出现低血糖、晕厥、猝死等情况,很直观地反省了当代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如今社会重视文化发展,却忘了根本上还是要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重视学生的体质就是重视祖国未来的基础。

1.2 学校教育的导向性偏差

教育家梁启超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学校学习的日子,恰好是一个人三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但是,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应试教育,学校即便培养出才高八斗的人才,也可能只是温室花朵,也很难“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如今大学生身体素质差,不堪一击,归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从义务教育开始就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然而,当今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体质也着实让人担忧,肥胖生、眼镜生和豆芽型学生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不乏社会与家庭的因素,但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缺失,值得深刻反思。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总教育方针,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和智力教育等都是同等重要的。近年来,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教育部已经三令五申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工作,颁布制定《学生体育工作管理条例》、出台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等。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校并没有高度重视起来,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付出实际行动。

1.3 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学生的生命安全关乎到每个家庭,甚至多个家庭的幸福,很多时候的隐患不是外来条件的威胁,而是自身素养缺陷的体现。安全重于泰山,学生生命安全一直是体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体育教师也是一个高危职业,近年来,在测试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学校领导胆战心惊,为了防患于未然,校方终止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活动。这样的做法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心里暗示,在从事体育活动的时候就非常谨慎,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近年来全国各级学校已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列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但学生的健康状况的改善仅仅靠测试是不够的。真正的改善是需要在社会、家庭、学校等3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训练等手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借助可穿戴智能设备进行体育锻炼已不再是设想,已经成为现实的智能技术,能够在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锻炼方式,为社会、学校、个人提供更为有针对性的监控与指导。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引入可穿戴智能设备,加强体育运动的个体化管理有助于从根本上弥补体育锻炼中实时监控这个薄弱环节,极大程度保证了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并在不同层面体现出具体价值。

2 看可穿戴智能设备在体育锻炼中的价值

2.1 个体锻炼的生命护航价值

运动过程中可以借助可穿戴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学生的基本生命体征,如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血压、心跳、运动姿态等重要生命体征出现是否出现快速、异常变化,可以第一时间给出危急信号,根据信号层级做出停止运动、进行救治等精准判断,防止悲剧发生,确保最基本的运动生命安全。这种智能设备要起到纽带作用,能第一时间监测到人体的生命体征,这也是可穿戴设备和其它智能产品的唯一区别。其主要目的是让体质测试组织方主动观测学生的体征变化,可以及时制止危险动作,进行施救。因此,可穿戴智能设备不只是一个没有温度的仪器,它可以实现随时观察人的动静态等各种行为对生命体征数据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人类健康的运动方式,建立真正的移动医疗,为健康的运动保驾护航。

运动时我们通常处于兴奋状态,对于心脏的感知度很低,特别是在高强度的运动状态下,我们很难感知到自身的心率状况,一般是从出现心绞痛时才会有所察觉,所以在已往的“运动猝死”大部分都是心脏疾病引发的。在医学领域,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有前兆的,而穿戴智能设备就可以监测到这些前兆变化,综合医院的大数据系统做出初步诊断。当学生在参加测试过程中出现了心脏病的前兆,智能设备就会自发报警,从而及时提示教师和相关负责人员给予问题学生及时的治疗。

2.2 学校场地监管的应用价值

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视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校体育在管理方面的监控能力。如在校内运动场所安装摄像设备,使管理者通过网络终端能清楚知道运动场所的使用情况,对于锻炼人数少的场所运用增加技术指导、增加竞赛安排等方式,提高场地利用率。对于长期拥挤的运动场采用干预法进行分流,一方面避免人员增多引起的踩踏等群体事故发生后;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校方体育硬件改善提出扩建方案,提高体育场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科学性。

2.3 个体健身的指导价值

每年对体质测试不合格的学生配发可穿戴运动设备和制定配套的运动处方,利用设备记录的数据指导、跟踪、监督并合理规划他们的运动情况,定期给予科学指导。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积极锻炼,养成健身习惯。真切地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和监控范围之内。

2.4 大数据支撑的健康观念价值

现有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归属于学校为单位的数据库中,学生无法看到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期间连续性的测试数据。运用数据服务器向客户端开放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的网络接口,提供相应的获取学生运动数据的功能。为学生建立属于个人的体质健康档案,方便保存和浏览个人运动数据,学生毕业后,为学生提供求学期间的运动数据和相应的运动处方,为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观念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科技发达的今天,由于新一代,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体质过于薄弱,运用于体育锻炼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应用而生。其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变体育锻炼方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能有效避免在正常体育运动量下学生发生猝死的悲剧。

[1]张西流.长跑必测倒逼体育必改[J].湖南教育,2014(6):13,15.

[2]彭云.学校体育教育与育人机制探讨[J].体育时空,2014(9).

[3]刘慧.浅议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应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若干方法[J].教育观察,2014(10):26-27.

[4]占叶俊.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与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4).

G806

A

2095-2813(2017)04(b)-02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213

孙赫(1989—),女,汉,黑龙江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学。

朱超(1984—),男,汉,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测试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心理测试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