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区域体育教研有效性因素分析及对策①

2017-11-27王政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体育教师

王政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015)

影响区域体育教研有效性因素分析及对策①

王政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015)

区域教研工作上承领悟新的课程改革思路,下接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区域教研工作是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一座桥梁。该文剖析了影响区域中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提出了重构体育教研文化、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认知和实践能力、创新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开展教研督导评价等策略,切实提高中区域中小学体育教研有效性。

中小学体育 区域教研 有效性 策略

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场域中,区域教研部门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其教研品质直接影响区域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实施要求区域性教研工作要有新的功能性转变,传统教研需要向符合时代需要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总体需要转变。该研究从中小学体育学科出发,对影响区域性中小学体育教研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剖析,寻求增进区域体育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更好地发挥区域教研活动功能。

1 区域体育有效性教研内涵

区域教研是指研究者所在的行政区(县)为单位,由教研部门策划组织的将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作为研究问题,通过研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为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区域体育有效教研是指体育教研员针对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教研机制,不断调整改进教研内容、方式等手段,提高体育教师参与积极性及实施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高质量的中小学体育教育。

2 影响区域体育教研有效性因素分析

2.1 体育教师自身影响

2.1.1 体育教师自身认知影响

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区域教研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体育教师教研学习思想认识不到位,参与体育教研热情不高,相当一部分体育老师只是把区域教研当作继续教育学分考核需要;即使参与区域教研活动学习,对学习的体育课改新理念、新的知识也没有贯彻于自身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没有真正用新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行为,在教学工作中缺乏后续行为跟进,导致部分体育教师参与区域教研学习积极性下降。其次是缺乏教学反思,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养成反思习惯,在实施体育课改和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缺乏理性思考,只知道埋头做事,没有对教学规律的东西进行总结提炼,导致自身体育教育教学能力始终停留在较低层面,这也是影响体育教师参与区域体育教研活动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1.2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影响

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小学体育学科目前学校的地位尴尬,导致体育教师群体整体认同度偏低,在专业发展方面缺乏主动性,逐渐形成了各自为阵、安于现状的局面,显得教学研究欠缺活力。另外,由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指导思想影响,导致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知识学习水平低,运动技能掌握不过手,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学习主动性不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的理念和要求理解不到位、对体育教材的解读不准确,加之教学技能的积累不够,导致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低效重复,这些都势必影响区域体育教研活动有效性。

2.2 区域体育教研活动本身影响

2.1.1 区域体育教研活动内容安排影响

现行区域体育教研活动机制从很大程度是自上而下,忽视体育教师主体性地位,区域体育教研内容上传下达多、深入研究少;理论学习远离现实课堂,不能解决体育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教研缺乏明确主题或者主题选择和安排上难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段体育教师群体成长的需要,导致体育教师参与区域体育教研热情不高,双向研究互动交流不够,严重影响区域体育教研的有效性。

2.2.2 区域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影响

受教研机构自身传统职能定位影响,体育教研员在区域体育教研活动设计上“一言堂”的教研活动方式比较普遍,教研活动形式相对单一;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区域体育教研活动形式需要创新和改进,做到形式多样化,以调动和激发体育教师参与区域体育教研热情。

3 提高区域体育教研有效性策略

3.1 重构体育教研文化,发挥体育教师主体作用

新课程下体育教研员应成为教研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而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发挥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的各自作用,需要重构合作、对话、探究的新型教研文化。

区域体育教研活动应体现教研员和体育教师双边的联合行动,双边的互动参与应成为教研常态,真正体现出相互研究、切磋、交流与提高。同时,还应强化群体研究的氛围,要能够把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问题,带领体育教研团队开展跟进性实践研究,从被动适应教育改革到主动参与,真正发挥每位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满足体育教师提升自身多方面素养的需求,激发体育教师参与教研的内驱力。

3.2 开展研训一体教研新模式,创新体育教研活动形式

区域体育教研工作对于落实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目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体育教研工作方式也应随之改变,以适应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首先,区域性体育教研工作重心应下移到基层学校,通过听评课、参加教研组活动、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谈话,了解体育教师教学和研究中的困难与问题,将其中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作为区域体育教研研究内容;其次,加强教研转型研究,深入开展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模式,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培训、教研的优势互补,组织研究团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以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反复的实践研究,最终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然后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升华,作为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资源纳入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培训课程。

3.3 开展课例观摩和主题式教研,提高体育教师认知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研员应通过任务驱动,安排体育学科中心组教师、体育教研组长、体育骨干教师围绕研究方向收集学习内容,推动学习方式从“一言堂”向主体参与式学习转变;其次,组织开展系列化主题教研活动,聚焦教研主题,以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口,对问题解决过程和方式作深入探讨,拓展教研时空,提高区域体育教研的有效性;再次,以体育课例展示为依托,针对性解决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中小学体育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和解决自己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和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3.4 开展区域教研全程评价,推动区域体育教研发展

开展区域教研全程评价,一方面,教研机构管理部门加强区域教研活动管理,重视对体育教研员队伍工作意识形态、业务能力、参与程度、综合素养等进行考评;积极开展区域体育教研工作督导评估,重点关注区域体育教研设计、教研内容、模式和参加区域教研体育教师的即时感受的调查,加强对教研结束后体育老师回到工作岗位的后续跟踪指导,不断提高区域体育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从而提高区域体育教研的实效性,实现区域体育教研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之,探索区域体育教研活动有效性新机制,提高区域体育教研活动有效性,体育教研员需要认真学习课程与教学理论,不断思考区域性教研有关理论和实践操作,精心选择和设计教研主题,解决体育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水平,最大限度调动区域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教研和投入研究的热情,促进双方的共同研究和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区域体育教研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于素梅.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育教研[J].学校体育,2012(1):42.

[2]张勇.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68.

[3]田长青.区域教研方式转变的思路、策略与抓手[J].江苏教育, 2012(10):46.

[4]杨春红.强化区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 2011(9):90-92.

G63

A

2095-2813(2017)04(b)-02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000

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走班制实践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cqjwgz2008)阶段成果;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双边联动”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行动研究》(课题编号FHB1205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政(1971,9—),男,汉,重庆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