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析①

2017-11-27唐光耀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武德意志品质武术

唐光耀

(邵阳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武术教学中的德育价值探析①

唐光耀

(邵阳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项深受国人喜爱的体育运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武术教学不仅能教会学生武术知识和技能,还有着重要的德育价值。该文论述了武术与武德的统一关系,浅析了传统武德的当代内涵,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武术教学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意义。

武术教学 德育价值 探析

孕育在中华传统文化怀抱中的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武术伦理体系,为所有的习武之人所共同认可和尊崇,这就是武德。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武德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但总体而言仍有清晰可见的道德脉络,即武德与中国传统道德始终保持着内在的一致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复杂多元,道德滑坡的现象客观存在,这为大、中、小学中青少年的道德培养带来了挑战。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武术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承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精髓,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武术与武德

武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原石社会时期,由于原始社会时代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来说十分恶劣,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下去,就必须充分发挥身体的运动功能,与野兽搏斗,并产生了一定的格斗技巧,这就是武术的雏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但与此同时基于财富掠夺的部落战争又频繁地爆发,人们依旧需要学习和改进格斗技术。时代在发展,人类对于格斗的需要却一直客观存在,于是逐渐发展出了专门研究战斗技术的武术。在早期,武术虽然是基于实践需要而产生的,并没有太多伦理内涵和思想底蕴,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武术以新的意义和价值,遂产生了武德。就从字面意思来看,“武”字属于会意字,由“止”和“戈”字构成,“止”古代通“趾”,其字意为站稳拿着武器,有展示暴力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武”字时写道:“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武”就已经具有了止息干戈,维护正义与和平的道德意义。由于古代的习武之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古代并未流传下系统的关于武德方面的理论著述,武德大都通过师门训诫、师徒口授的方式传承下来。在一般的意义上,武德基本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戒骄戒奢的形式来表现,概况而言,武德是以忠、仁、义、信、敬、勇等传统伦理道德为核心的道德体系。

2 传统武德的现代内涵

武德是中华武术道德价值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武术开枝散叶,宗派林立,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与此相应,武德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现代社会,整个社会的治理方式、社会结构、思想文化、法律规范、伦理道德等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武德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武德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最突出的特征就出保留了其普世性的道德精神,摒弃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糟粕,虽然其道德内涵发生了诸多变化,外在形式也与过去不同,但其核心道德价值不仅没有被削弱,还因为时代所赋予的新元素而愈加厚重、丰富。在中国武术协会制定的《武德守则》中,将现代武德概况为十个方面,分别为:热爱人民,精忠报国;弘扬武术,以德为先;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强身健体,文武兼备;遵纪守法,伸张正义;维护公德,尊师爱生;爱岗敬业,勤学苦练;团结友爱,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知行统一;仪表端庄,礼貌待人。从《武德守则》的具体表述中,非常清楚地表现出对传统武德的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忠、仁、义、信、敬、勇伦理原则在其中都有体现,同时,又添加了诸如崇尚科学、求实创新、爱岗敬业、仪表端庄、礼貌待人等现代伦理道德规范,这就使得传统武德在新的时代更趋完善。

3 武术教学的德育价值体现

3.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青少年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其整体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不论是人格还是思想都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正是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时期。只有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学生们才能在学习、生活和日后的工作中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让学生在习武过程中不断接受优秀传统道德的熏陶,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想,为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理解,助其明确人生的前进方向,为长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内在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训、习武守则等形式强化武德对学生们的道德规范作用,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自我约束言行举止,做一个明理知礼的青少年。

3.2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优良的意志品质的人。当学生拥有了优良的意志品质,就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才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习武是是一条比较辛苦的学习道路,需要进行大量的运动来改善身体机能,也需要进行很多机械重复的训练来掌握武术技巧,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难以长期坚持下去的,所以才产生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古谚。一方面,通过在武术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尤其是强调武德中的强身健体、勤学苦练,能够让学生正确理解练武的性质和特点,从思想上摆正认识,从而自我调整习武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习武过程中的刻苦锻炼能够有效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克服各种训练困难的过程中能够坚定学生的信念,培养学生无所畏惧的勇气,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利条件。

3.3 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大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强势文化以书籍、影视、动漫、游戏等等各种方式大量输入我国,让很多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西式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反而对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和文化形态十分生疏,导致了青少年民族精神的淡薄,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任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式微,则中华民族未来将无以赢得世界的尊重,也无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封建时代,荆轲刺秦、岳飞抗金、霍元甲弘扬中华武术的壮举无不显示了中华武者披肝沥胆的侠义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不断激励着后世的武者。如今,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渗透武德教育,能够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熏陶,切身体会民族精神的要义,并自觉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之中。这对于增强我国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其民族凝聚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4 结语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在武术教学过程之中渗透武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也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广大武术教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履行武德教育的职责。

[1]时延芳,郭建平,王焰钢.浅谈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S1):144-146.

[2]黎燕燕.浅论武术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S2):125-126.

[3]李建建.武术教学中礼文化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6.

[4]郭庆.浅谈中职学校武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2.

G852

A

2095-2813(2017)04(b)-020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203

唐光耀(1973,2—),男,汉,湖南邵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

猜你喜欢

武德意志品质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