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校体育学生人才改革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7-11-27杨寿强王一博徐宏兴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术科河北省人才

杨寿强王一博徐宏兴

(1.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体育教学部 天津 300270;2.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000;3.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401)

河北省高校体育学生人才改革培养模式研究①

杨寿强1王一博2徐宏兴3

(1.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体育教学部 天津 300270;2.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000;3.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401)

该文分析了河北部分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状况,从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以及课程设置等角度介绍了河北省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情况,并结合高校教育改革的有关精神,对河北省高校体育学生人才改革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河北省 高校 体育学生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意识越来越强,体育生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广泛实施,人们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社会上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但是,当前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和模式相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体育人才的供给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人才供给的数量、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供需矛盾[1]。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这无论对于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全民健身的深入发展、提高全民体质,还是对于高校自身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河北省高校体育学生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培养目标情况

高校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是国家有关部门按照高校教育总体要求以及各类专业教育的目标和性质,对培养主体和对象提出的标准和规格。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指该专业人才培养对象要达到的要求、规格、各类和层次。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规定性作用,是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才适用于社会领域的培养方向。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下称《课程方案》),按照《课程方案》,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为:能够从事体育竞赛、训练、教学和教育工作,能够开展体育科学研究,能够从事体育社会指导和体育管理[2]。从调查情况看,河北省大部分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都与《课程方案》相一致,其目标的设置都紧密结合实际,按照时代所需来确定,基本符合当前社会对各类体育人才的需求。同时,各所高校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体现了各自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校园文化特点,各具特色。

1.2 培养规格情况

河北省高校体育学生人才的培养规格,大部分依据各自培养目标来设定,其内容包含了体育专业知识、政治思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适应能力等。从培养规格的角度讲,这与《课程方案》有所冲突。当前,河北各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在高考招生时其文化控制线只有本科线的60%多,如果按照《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就业率和学位率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调查结果看,河北有的高校对体育专业的英语和计算机考级未做刚性要求。

1.3 课程设置情况

河北省大部分高校在体育专业的课程结构,都是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等情况设置的,一般都设定了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等,其中专业课又分设了学科与术科。选修课又分设限选课与任选课。有的高校在选修课里设置了跨专业、模块化、分方向等任选课。各所高校都按照自身特色、传统、资源等设置任选课,内容上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等,体现了科学培养人才的理念,有利于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必修和选修、限选和任选的比例上,各个高校各有不同,差距较大,有的未达到教育部有关要求。有的高校术科比例过高,不符合国家提高学科比例的要求。在实践教学方面,河北省大部分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较为单一,教育教学的手段不够丰富。

2 河北省高校体育学生人才改革的思考

2.1 改进课程体系

科学的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在于5个方面:一是课程要具有全面性与基础性;二是注重培养综合能力;三是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四是注重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五是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对此,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处理各方面关系,构建起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1.1 增设选修课,培养适应能力

近年来,河北各高校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不断改进,但目前与国家有关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如必修课多、选修课少,选修课内容单一,任选课比例低等。这一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化发展。所以,应充分发掘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加大选修课的开发力度,适度提高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如在师范类高校,可开设教育学类课程;财经类高校,可开设经济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各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学科,构建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对选修课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结合专业方向实际开设体育设施、竞赛编排组织、运动处方等小、快、灵的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拓宽教育教学空间,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具广度与深度。在此模式下,学生可按照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等进行灵活选课。

2.1.2 优化学科和术科结构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中学科和术科课程结构不断优化,增加学科比例的趋势明显。但是,关于学科和术科的比例,认识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学科课程增加,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加重视体育研究,培养其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也有的认为术科课程的比例应提高,主要因为当前体育专业学生生源质量较差,而且在就读高校之前很少有人经过专业化训练,其体育运动技能较弱,因此必须强化技能方面的培养。从河北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术科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结合生源情况和就业状况,对学科和术科的比例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设置。

2.2 丰富培养途径

河北省大部分高校重视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但总体来看,其在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上还存在单一的问题。当前,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多元化、大众化,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也应随之调整,向多领域进行辐射。在实践教学方式上,要丰富教学的方式,如组织体育竞赛、社区健身、社会指导等。要拓宽对学生的培养途径,加强裁判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业余培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适应社会需求。要积极开设第二课堂,灵活组织论文撰写、学术讲座、读书笔记等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2.3 提高师资水平

《课程方案》要求,高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内容要包括人体学、社会学、武术、体操、球类、田径等;选修课的内容要包括体育锻炼的方法手段、体育保健和康复、民族体育、社会体育等。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民众喜爱的体育项目越来越丰富,如瑜伽、拳击、气功等。体育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对各高校体育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河北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专门人才,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在人才培养意识、知识技能方面存在不足,致使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各所高校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充实到体育教学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师资队伍的教育培训,使其不断了解新理念、新项目,增长新技能,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3 结语

当前,河北高校体育学生人才培养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与社会发展需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日益旺盛和多元化的体育人才需求,河北省各高校应以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构建体育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1]陈宗霞,李廷宇.以高职教育推动体育改革——论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79-183.

[2]谢剑忠,谢军.福建省高校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2):82-89.

[3]张楠楠.新课标下高等院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拳击与格斗,2016(14):39,41.

G807

A

2095-2813(2017)04(b)-0147-02

京津冀协调发展视域下河北省高校体育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现状及其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RS-2016-3101)。

杨寿强(1982,10—),男,天津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王一博(1981,7—),男,河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徐宏兴(1979,11—),男,河南漯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147

猜你喜欢

术科河北省人才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人才云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基于“术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术科现状调查与对策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