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质论的中小学“健康体育”教学理念的反思①

2017-11-27陈李凡范尧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课理念

陈李凡 范尧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基于体质论的中小学“健康体育”教学理念的反思①

陈李凡 范尧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健康体育”的教学理念为学校体育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加深对“健康体育”教学理念的理解与认识,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的本体出发对“健康体育”的教学理念进行审视。体质论的主要观点是学校体育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健康,所以学校体育与健康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得出以下结论:学校体育可以促进健康,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但现实的学校体育并不一定是“健康”的,学生体质的提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校体育 体质论 健康体育 体育教学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体育”一词是地道的舶来品并非产生于我国,在体育被引入的同时,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当中加入了一些西方的体育思想和理论,在丰富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然而每个国家地区是存在差异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欧美国家的体育思想过分强调心理与社会适应层面,但在实践教学中,生物体育观影响学生的身体往往被忽略,这个现象与学生体质状况不断下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健康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对学生健康的要求相同,但在现实过程中却偏离了轨道。该文以“健康体育”教学理念作为研究对象,对体育课开展的现状进行反思,以加强人们对体育课价值的认识。

1 体育的功能与学校体育的本职

体育是一种“身体”的教育,体育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本原”教育。在我国体育的人道德的影响课追溯到商周时期,《礼记.射义》载:“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2]。与其他具体的知识教育不同,对身体的教育更加注重对人“本原”的关怀。在社会生活中体育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利用体育进行道德与文化的教育是很常见的,但是在现实的学校教学当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更重视思想与心理的教育而忽略对身体的关注。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下位概念,所以应在教育的框架内对体育进行解释:(1)目的论,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同等地位,共同组成整体教育目的;(2)实践论,实现身体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并列的体育教学或称之为学校体育[3]。

2 基于体质论“健康体育”教学理念的反思

2.1 “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的误区

提到学校体育课的作用很多人会想到提高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更有甚者把当前学生体质下降归咎到体育课和体育教师身上。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评价体育工作者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把学生体质的好坏作为学校体育的成功与否,是违背体育自身特性的。将方向性愿望视为达成性目的,一如为了分数的教育是畸形的,为了体质的体育也是残缺的,就好像“体检”与“医疗卫生”一样,作用是有限的。

中小学把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兴趣和正确的态度、学会体育锻炼方法以及促进身体全面发展等放在重要的地位,给予体育课太多的目标、任务与功能。体质测试并不能反映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差异与变化,更不能反映学校体育对课程改革、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以及体育对健康的作用,体育的作用往往被人们过度夸大,完全背离了体育的“本体”与“本职”。

2.2 逐分而走的学校体育

从“中考体育”到 “高考体育”,体育考试貌似是学校体育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学校体育的工作重心正由强调“学业”偏向重视“考业”[4]。虽然体育考试对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催生了“考试体育”这样的结果。“考试体育”主要表现在,体育老师以及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专门练习考试所涉及到的项目,“课堂教学围绕着体育考试”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无奈选择,为追求这种“短期效果”而忽视了“终身体育”的目标与作用,使本来“健康活泼”的体育课变得“死板单一、枯燥无味”,毫无吸引力,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又何来“健康体育”。

2.3 “安全第一”的“健康体育”

虽然学生的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但是现实的学校体育课却举步维艰。过分强调学生的安全更加迫使体育教师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使体育课流于形式,如同鸡肋。国家规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等在校学生在毕业之前,该生体质测试成绩不足50分,视为肄业;体育课无故缺勤,一学年累计超过应出勤次数1/10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在现实当中学校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吗?即使学校按照《标准》执行,社会、家长和学生会不会又把责任推给学校,推给体育老师。

2.4 学生的健康只能靠学校体育吗

健康仅仅指的是身体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同样,学生的健康只能靠学校体育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同样,教育的影响因素也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是在现实当中大部分人都将学生的体质下降归咎于学校体育的不作为,只要每年国家公布学生体质状况,众人都将目光转向学校体育。即使学校体育课正常开设,负荷量达到健身的要求,项目开设合理齐全,但是仅仅依靠学校每周2~3节,每节45 min的体育课就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吗?在学校之外,学生是否经常参加锻炼、运动负荷是否达到健身要求。仅仅依靠学校有限的体育设施、有限的体育课时、有限的体育教师就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未免也太理想化了,就如同“体检”一样,“体检”能预防和发现疾病,“体检”能治病那就夸大了其作用与地位。

3 结语

很多人对体育的认识有限,体育好比是个筐,无论什么都可以装”,在这个筐在还有存储空间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装进筐里的东西太多了,也许会不记得这个筐之前装了什么,或者说这个筐应该装什么。体质论对学校体育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体质论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也符合“健康体育”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和社会矛盾当中离最初的设想越来越远,任何事物都是有局限性的,“健康体育”理论本来就是舶来品源于西方,这种“健康体育”不仅仅是局限于学校体育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但现实的学校体育是不健康的,过分强调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导致学校体育流于形式;追求考试高分只开设与考试有关的项目,使体育课变成“考试体育课”;对体育课赋予的责任过于夸大,对学校体育要求超出了学校体育的作用与能力。当今和谐社会都要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体育也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3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努力,学生的体质健康并非靠学校体育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1]冯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回顾——曲宗湖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7,14(9):1.

[2]王继华.浅议体育中的体质论与竞技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4):209-210.

[3]王立东.再言“体质论与竞技论”之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63-64.

[4]罗勇义,仇军.基于体育本体论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2):105-111.

G807

A

2095-2813(2017)04(b)-012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125

陈李凡(1989,9—),男,汉,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课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回答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课上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