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1+3”教学体系设计①

2017-11-27司张峥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期体育课体育教师

司张峥

(河南省工业学校基础部 河南郑州 450000)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1+3”教学体系设计①

司张峥

(河南省工业学校基础部 河南郑州 450000)

“1+3”教学体系的设计,重点解决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分项目教学与各项目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有机整合。它的实质是把学生入校以来4个学期的体育课,分别设置为1个学期的体育规定项目学习和3个学期的体育选择项目学习;然后再根据《纲要》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每一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该文主要对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实验法、对比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传统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希望“1+3”教学体系的设计能够改善体育教学中的部分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 教学体系 “1+3”

1 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积极响应5、4、1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使体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改革现有的体育课教学体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体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努力创建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借鉴兄弟院校的基础上,探索更加适合中职学校体育发展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2 传统体育课堂中的问题分析

2.1 “半放羊”的教学模式

中职体育课是有2个课时连堂上,中间没有课间。大多时候第一节课用来教学,组织学生学练体育项目;第二节课由学生自主练习,由于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主练习多表现出课堂控制力低,学生的练习密度、强度不够,我们想要实现的身体锻炼效果不理想。

2.2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运动量低,体质能差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差的情况。每年的体育达标测试中,不能够达到国家体质检测标准的学生非常多,尤其是在800 m或者1 000 m长跑项目测试中,不能达到合格标准比例较高。体质差的原因很重要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本身就没有参与运动的习惯,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在体育课堂中,老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也是有限的,班级人数过多也导致教学进程受影响,教师不能顾及到全部的学生,学生自身也有偷懒的心理。

2.3 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有限

班级人数多,学生的运动兴趣不同,基础水平也不同。安排教学能容只能就低安排,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讲,体育运动技能也得不到提高。每学期学生至少要接触2个以上的体育项目,每个项目学习的时间也短,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比如:排球往往学生学到自垫球和发球技术,却不会在排球场上打比赛,也感受不到赛场上带来的快乐,就相当于学游泳的人,只告诉他身体如何运动拨水,却不给他下水尝试真正游泳的机会。

2.4 “大锅饭”的体育教学模式很难发挥体育老师的专业特长

目前,多数情况是体育教师一师多专,同一个教师会向学生讲授多个体育项目。4个学生在校的4个学期内,教师要教给学生排球、篮球、田径等体育技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体育”简单两个字却包含了无数多个项目,虽说体育院校在学习过程中,很多项目都作为普修课学过,但普修的科目通常都只学一个学期,最多2个学期,本身能够学习到的技能也是有限的;同时每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也都是不同的专项,存在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未必是自己的专项,比如:田径老师教排球,健美操老师教篮球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教给学生的技能会有多少可想而知,教师放着自己的专业特长不去发挥教学生,反而总在教自己本身就不擅长的项目。

2.5 体育课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生缺少成就感

虽然学校配发的有体育教材,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没有按照教材来执行的,教学内容往往是由体育教师决定,教师愿意教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什么内容。体育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教学内容随意,教师教的没有压力,学生学得也没有压力,体育学习内容比较零散,不利于终身体育的培养。

3 “1+3”教学体系的设计

制定统一的体育各专项教学大纲(教学任务),采用“1+3”的体育项目教学模式。学生入校要上两学年共4个学期的体育课,分别包括1个学期的体育规定项目学习和3个学期的体育选择项目学习。

3.1 第一学期设定为体育规定项目学习

新生入校处于不稳定期,在这个学期设定一个学期的体育必修科目,具体的内容设置以田径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田径类可以包含有短跑、中长跑(600 m或800 m)、4×100 m接力、立定三级跳、掷垒球等项目,与运动会项目相结合,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身体素质训练可以包括1 min小绳跳、3 min大绳跳。如果与大课间相结合,需要教学生广播操(个性操),可以适当调整身体素质训练的教学,增加广播操(个性操)的教学。每一个项目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测试标准,合格的标准可以适当调低,但是优秀的标准适当高一点,以学生学会掌握技术为主(不过度为难体质差的学生),鼓励体质好的学生争取优秀的成绩,比如:1 min小绳跳,及格120个/min,良好1400个/min,优秀1700个/min。

3.2 学生选择相对喜欢的体育项目学习

根据学校体育教师专业特长设定4~5个体育运动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的项目进行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以后3个学期均为体育选修课,且3个学期的体育选修项目不允许重复,学期开学第一次体育课为室内理论课,主要由体育教师将能够选择的体育项目向学生做具体介绍,学生理性地进行选择,填报第一、第二选项。避免学生扎堆选报相同的项目,适当控制各项目选择人数。

3.3 体育选项班的组成

全校班级分一、二年级相对集中安排体育课,同一时间段只安排一个年级的体育课。一个体育项目选修班的组成只分年级不分性别,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45人以内,由体育老师根据各班填报的体育选项报名表确定选修班的名单,分班时以学生填报的第一选项为主,参照第二选项和各选修班的组成人数进行综合调配。

3.4 达标测试月计划

每学年9月份为达标测试月,国庆节前结束达标测内容,10月份开始进入体育项目教学。学期开学,体育教师组织学生按照原始行政班级进行集中测试,达标测试前不再带领学生集中做准备活动,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做测前准备,体育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分项测试。另外,体育达标测试器材列入体育器材购买计划,不要出现因缺少体育达标器材致使不能按时完成达标测试的情况。

3.5 体育选修项课成绩的审报

各专项选项班的教师将所教学生专项成绩以班级为单位分别交给原始行政班的体育教师,原始行政班级的体育教师对班级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汇总,并且标注该生体育成绩的项目类别,留下备份,为下学期学生的选项做参照(要求学生每个学期选择项目不同),汇总后的体育课成绩由原始行政班级的体育教师按原始班级名单上报督导。

3.6 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校运动会比赛项目相结合

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有所用。比赛项目设置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结合,比赛内容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就会大大增加学生在运动会中的参与度,活跃学生气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能够增强运动会的观赏性,比如:篮球运球跑、投篮;排球垫球;足球颠球、绕杆射门;健美操也可以作为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项目;等。另外,建议开展运动会的时间不要过分压缩,根据学校在校生的规模,通常每年的运动会需要2天或者2天以上。中职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与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拼搏舞台,而且更容易促进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

3.7 “1+3”教学体系对体育课堂管理的要求更高

(1)要求体育教师准备详尽的体育课教案,各体育必修课和体育选修课分专项统一教学内容及进度,且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2)体育教师需要有更强的专业责任心,每节课上课的场地固定,且上课途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随意离开教学场地。(3)为了各运动项目教学更家规范,不建议跨项目借器材。(4)严格体育课学生考勤制度,体育选项课教师分别做详细的记录。

4 “1+3”教学体系的优点

(1)“1+3”教学体系符合中职学校学制设置和学生的特点,也能使体育教师的特长得以发挥,体育课堂更加规范有序,教学目标明确。(2)学生能够选择相对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3)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每个学期都能学习到更加系统的体育专业技能。(4)体育选修课的设置更能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为体育竞赛选苗子。(5)体育课教学内容与运动会比赛项目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为竞赛的顺利进行打基础,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激发了学生的竞赛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6)体育课的改革同时也能够促进该校其他文体活动的开展。

5 结语

“1+3”教学体系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增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制定详实有效的体育教学计划,进一步规范体育课堂,完善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李建芳.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的六点思考[J].运动,2012(34):112-114.

[2]高凌.浅谈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对中职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81.

[3]卢宏德.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观念的渗透[J].职业技术,2013(1):50.

[4]陈津津.浅析互联网思维下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178.

G807.4

A

2095-2813(2017)04(b)-007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1.079

司张峥(1980,8—),女,汉,郑州人,硕士,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学期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