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2017-11-27吕冬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阳光运动

吕冬伟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广州 510980)

试论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吕冬伟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广州 510980)

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2007年国家教育部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及共青团中央,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决定正在全国各级院校内实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该文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期能够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阳光体育运动 高校体育教学 改革策略

1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强健身体为目的人类适应自然及社会的能够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以看出,阳光体育运动其核心在于“运动”当然这里的运动并不是随意的,由大脑进行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体育活动。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不能够脱离运动。阳光体育的本质也是以锻炼为基础的一种运动形式。深入一点来讲,阳光体育运动可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部分”;另一部分是“精神部分”。物质部分是指体育运动开展的物质保障如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相关的工作人员等。精神部分,相对来说就比较抽象了,包括一切保障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规章制度及体育思想、体育文化等。因此上述内容不难看出,阳光体育运动具备以下特点:第一,阳光体育主要以肢体运动为练习手段;第二,阳光体育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第三,阳光体育是课内外为一体的,体育锻炼持久化的一种理念。因此阳光体育可以理解为,以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强健青少年体魄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以促进全国人们身体素质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学校体育活动。

2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单一,优化功能难以发挥

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模式上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已经由单纯的授课方式转化为部分自有选项,但其在教学模式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单一,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教学进度,而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主要来自课堂的灌输,而测量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依赖于考试,同时以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的量以及技术掌握程度来判定教师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教师占据着教学主导者的地位,因此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服从,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职业素养的高低,学生都得无条件服从。由于教师的核心地位,导致课堂氛围紧张,学生有想法也不敢轻易表达,到时学生的感情及思想受到压抑限制,以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淡漠,更有甚者会产生对立的情绪。

2.2 体育课程安排方面存在缺陷

高校体育教学在课程安排方面多以竞技类项目为主,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与体育锻炼之间的联系以及体育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联被忽视,以至于教学比重划分不均衡,从而致使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以至于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理念无法很好的贯彻实施。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一般在前两年实行的是必修课形式,而到了后期,关注度就明显下降,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体育学习,喜欢参与就参与,不喜欢的可以不参加。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内容逐渐的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由于受到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学大纲制定以及课程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一般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或男女分班的形式进行授课。以至于体育课程在安排的形式以及内容上均存在缺陷,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导致通过体育教学进行引导学生参与阳光体育锻炼失去了根基。

2.3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第一,教学目标预评价手段不一致,在教学时间中存在着为了考核而考核的做法,将考核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考试中考什么就教什么,因此出现了重视学生运动技能掌握,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及社会适应力的培养。第二,体育成绩评价不够科学,只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的评价,忽视陪学生体能素质的高低以及学生意志力、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合作交往能力及创造力的评价。以此导致只注重学生的引动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情感的培养,并没有给予学生综合测评,进而不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3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3.1 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构建一体化模式

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及运动训练,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意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及体育锻炼习惯,将体育运动推广为大众性群体性的活动。因此,当前阳光体育背景下,各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不应该局限于体育课堂之上,同时应该注重课外时间的锻炼。因此,应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构建一体化模式。所谓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就是在常规的体育课堂进行体育教学之外,还应配合早操等其他课外体育活动并努力促使其形成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优化。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方案中,对于学生所参与的体育活动,包括广播间操、课间操、自由活动时间、活动游戏时间等等都做了精确的安排与规划,由此可见课外体育活动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位置。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进行充分的准备,进而促进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3.2 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

在高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充分利用区域文化,开展民族体育活动,进而创新传统的体育项目,让民族的传统与特色得以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传承。第二,进行竞技运动的创新开发,可以通过运难度的降低、场地器材规格的调整、运动负荷的降低以及优化技术结构等等来降低运动难度,进而优化竞技运动将其转变为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更加符合学生能力的,同时在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及接受喜欢的运动方式。第三,将现代娱乐健身教材化。通过现代社会以及家庭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当前社会以及生活方式发展的基础之上,将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深受好评的具有健身性、娱乐性、时代性的体育项目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来。进而通过这样的而形式实现阳光体育课程体系的丰富。此外还应重视理论教学在学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能录方面培养的重要作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全体学生参与及实践的阳光体育运动主要形式。

3.3 转变评价考核方式

首先应转变教师的观念,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考核机制,传统的只用“远度、高度、时间”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顺应阳光体育的教育评价需求,应该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相关的练习方法测试与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外活动相结合进行考核。针对未达标的学生,开设指导性的必修课。学生的达标情况以及进步情况统一计入体育考核成绩中,同时计入学校的综合考核评定,作为学校评优以及三好学生评选的参照。同时学校应注重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考核成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因此大学生体育素养直接影响着国民整体的体育素养。在阳光体育的背景下不断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葛红,丽敏.试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1).

[2]吴润平.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5):100-103.

[3]范永辉.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河南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的分析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G807.4

A

2095-2813(2017)08(a)-000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004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阳光运动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体育运动
走,出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走在阳光路上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