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发展的困惑与突围①

2017-11-27赵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竞赛足球青少年

赵亮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

校园足球发展的困惑与突围①

赵亮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

校园足球是我国足球人口和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的基础,当前,校园足球面临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实现我国校园足球的科学化发展,对我国的足球发展战略、学校体育改革和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足球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校园足球的改革者与践行者需要理性的思考,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的规划与创新,在突破与求证中探索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途径。

校园足球 改革发展 趋势

2015年3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公布。主要目标包括校园足球在内涉及足球领域的各个层面的具体部署,为中国足球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校园足球是有效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践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校园足球以其庞大的足球群体,肩负着我国足球后备力量培养和“教体结合”足球人才培养的重任。足球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是支撑国家足球运动水平的基础,只有健全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建立长远目标和规划,才能促进国家足球水平的稳步提高。时至今日,在中国足球改革与发展良好氛围下,校园足球虽然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实现校园足球的发展目标依然面临诸多困惑和难点。以理性的思维,在创新与实践中求证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途径。

1 发展校园足球是足球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旨在促进中国足球事业迈上新台阶,其主要目标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三步走”战略,即中国足球最终走向世界强队行列。改革涉及机构改革、俱乐部建设、竞赛体系、校园足球、社会足球、人才培养、国家队建设、场地建设、资金等诸多方面。这些都需要大批高水平的人才资源保障,从校园足球改革入手。

在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进程中,曾经长期依靠校园足球、青少年体校足球,以及省、区、市体工队到各级国家队的培养体系。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开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即校园足球、足球学校、青少年体校足球,以及省、市体工队、职业主球俱乐部后备队到各级国家队。从培养途径来看,足球学校和职业俱乐部后备队的加入丰富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然而中国足球后备人才并未见大量涌现,我国足球的顶层水平也未见质的提升。那么,就很有必要分析一下这些支撑中国足球顶层的后备力量培养机构。

第一,足球学校作为职业足球开展以来的新生力量,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省会城市最多时一个城市可达十余所。然而,足球学校很快就面临着许多困境,师资配备、场地设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方面出现的问题都使其一度难以为继。较低的成才率和学生的出路都是不容忽视的难题。至今,只有很少的足球学校在艰难的维持。足球学校并非不适合中国足球,也许人们对足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还未理解其真谛。

第二,青少年体校足球培养一直是肩负各级省、市足球顶层水平的最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各级青少年体校并非都有常年的足球训练,体校的项目设置会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项目布局等情况。足球后备力量培养机构在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困难不小。因此,体校足球后备力量整体上人数有限。

第三,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队,中国足协要求中超、中甲、中乙等职业足球俱乐部都应该建立完备的后备力量梯队。实际操作中只有一些实力雄厚的俱乐部在后备力量建设方面上比较完善。很多职业足球俱乐部只重视一线队伍,后备力量梯队投入不足。

由此看来,在诸多后备力量培养机构中,足球学校、青少年体校、职业俱乐部后备队都无法为中国足球提供强大的人才基础。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至关重要的因素还在于这些足球后备力量培养没有把选材的视野投入到更广泛的空间。特别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经20多年,却没有突破后备力量培养的瓶颈。中国足球改革是促进足球事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但改革必须符合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还要适应中国的国情。

校园足球的改革和发展或许是解决中国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中,校园足球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但校园足球面对的是亿万青少年学生,当我们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的时候,却没有把更多的人、财、物力投入其中,也没有依托校园足球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但曾经所有的付出还远远不够。当新的中国足球改革开始之际,校园足球理所当然地被置于优先改革与发展的行列。

2 校园足球发展的困惑

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石一直在人们的期待与关注中发展。校园足球本身是一种教育活动,必然与学校教育改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1987年高校开始“体教结合”试办高水平运动队。2009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提出以学校为依托,“体教结合”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随后,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又下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2015年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再次规划校园足球目标,提出以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目前,校园足球的发展环境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困境。

第一,校园足球政策制定与实施。新一轮的校园足球改革与发展是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制定与实施的。但校园足球却不能凌驾于学校体育之上,必须融于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之中。学校在面对政策的同时,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和长远的规划。校园足球政策落到实处,从学校层面就面临着抉择与困惑。

第二,校园足球教学、训练与竞赛。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是校园足球改革的重要目标。需要以教学来保证足球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发展。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和学习足球,足球教学就必须被列入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之中。足球教学需要与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并纳入学校体育教学整体计划之中。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如何安排足球教学的比重和时间,是需要学校体育认真考虑的问题。

足球教学中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来学习足球;教学目标能否适应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需求和校园足球的发展目标;课程建设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衔接有序而不重复建设;教学方法要能体现足球教学的特点;教学环境否能满足足球教学的要求;教学信息与反馈机制是否完善和顺畅,能否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良好的沟通与信息反馈机制,并促进足球教学的顺利开展;现有的学校体育教师储备能否满足教学的需求。在足球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环节的诸多要素,对目前的学校体育而言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足球训练是教学的延伸,是更为专业、复杂的教学过程。在校园足球训练过程中文化学习与常年训练的矛盾。学生还面临着训练时间、训练伤病、训练的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采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的专业水平,对待校园足球训练全身心的投入和敬业精神都是校园足球面临的现实问题。

足球竞赛是教学和训练的镜子,从区域校园足球竞赛到全国竞赛,从小学、中学足球竞赛到大学足球竞赛,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竞赛体系。竞赛体系人数是层级递减,竞赛水平却要层级递增,以至于最终体现每个阶段的目标。这不仅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细致的理论研究和不断的实践探索。目前,这项工作依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校园足球的运行环境和资源。校园足球在现实操作层面上必然涉及其运行的环境和资源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校园足球的运行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政府、社会和家庭构成的环境因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促进校园足球顺利发展。社会环境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足球文化。在我国基础教育优势资源短缺的现状下,升学压力和家庭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期望,致使许多家庭都无法为足球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校园足球发展的内部环境是学校所能提供的支持校园足球运行的环境和资源。这些环境包括学校的足球场地设施等硬件环境和校园足球文化环境。目前城市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特别是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和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场地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的需求。但在全国范围内占基础教育70%以上的乡镇和农村地区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校园足球场地设施的达标还需要不断地加大投入力度。

3 校园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突围与对策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对校园足球做出了明确的规划,其中包括: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推进和普及学校足球、促进文化学习和足球技能共同发展、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扩充师资队伍等5个方面,涵盖了校园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问题。

第一,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足球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团队协作、集体精神、顽强拼搏、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要将校园足球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给予平等的对待。首先,将校园足球列为学校体育主干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足球游戏、足球基础训练手段、足球竞赛等充实体育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了解足球;其次,加强校园足球课程体系建设。以区域性足球课程和校本足球课程为基础,形成与全国性的足球课程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最后,把校园足球教学与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推进和普及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的普及将构筑起庞大的足球参与群体,需要社会、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在普及层面上,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信息技术、网络媒体、广告宣传等手段。学校可与社区、家庭共建校园足球月、周等活动,组织校园足球亲子活动。举办校园足球沙龙、足球开放日等活动,形成学校、社区、家庭的互动发展。

第三,促进文化学习和足球技能的共同发展。参与足球运动对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毋庸置疑。从体育运动本身而言,适当地参加足球在内的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体育运动与文化学习是相互促进的,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与足球技能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适当加大足球在体育学习和考核中的比例,在小升初、中考、高考中加大足球考核的比例,并适当予以政策倾斜。各级重点中小学应该预留一定数量的足球特长生招生名额。高校也按此比例招收。

第四,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小学、中学是后备力量的培养阶段,建立完善的省、区、市级小、中、大学足球竞赛体系。设立各级校园足球竞赛联盟,分设主席单位,负责区域各级别校园足球比赛的组织、筹备和协调等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性的竞赛体系。

第五,扩充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大学校园足球不仅培养运动员,还要培养适应校园足球发展的足球管理人才、足球裁判员、足球教练员、足球科研人员等,形成体育院系和普通高校共同培养足球人才的多途径、多元化发展道路。大、中、小学校在招收新教师时增加具有足球运动背景的教师数量。

推进校园足球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中国足球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当然,校园足球的发展涉及诸多因素,如校园足球教学、科学选材、青少年专项训练、校园足球业余俱乐部、竞赛体系、高水平运动员选拔机制、区域校园足球联赛、全国校园足球联赛等。就目前我国学校足球改革与发展来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把政策与资金落到实处,加强管理,完善已有的竞赛体系是当务之急。许多足球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作为支撑国家足球基础的重要举措,如巴西的校园足球文化、德国的校园足球“天才计划”、日本和韩国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实现校园足球的突破和科学发展,使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在中国走向体育强国之路上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排头兵,无疑会鼓舞人心,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体育改革的进程。

[1]国务院办公厅.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Z].2015.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Z].2009.

[3]中国足协.中国青少年足球“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征求意见稿)[Z].201l.

[4]方仁权.韩国学校足球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机制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6):56-59.

[5]孙一.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60-65.

[6]项和平.中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90-93.

G80-32

A

2095-2813(2017)08(b)-0126-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126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6JK1478);陕西省体育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6028)。

猜你喜欢

竞赛足球青少年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让足球动起来
创新思维竞赛(3)
少年快乐足球
创新思维竞赛(6)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