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对高等体育教育的指导意义①

2017-11-27贺仕刚谭志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动静形体身体

贺仕刚 谭志刚

(南华大学 湖南衡阳 421001)

刍议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对高等体育教育的指导意义①

贺仕刚 谭志刚

(南华大学 湖南衡阳 421001)

传统养生体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传统养生体育可以强健我们的身体。传统养生体育的观点出自于中医养生,注重的是人和自然达到统一,顺其自然的一种境界,以静可以休养生息,以动可以保养身形。在高等体育教育当中,传统养生体育对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体魄,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素养。

高等体育教育 体育养生 传统养生

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包含许多内容,有娱乐教育、经济教育、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和心理教育,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校体育课的课程目标也设定了许多项目。体育教学的大纲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健康,大幅度提高学生整体的体育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心理健康以及外形塑造,全面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质。

1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基本观点

1.1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在自然界当中,人是其中的生物之一,要想能够更加长远地在自然界中生存,就必须和自然相互发展共同进步。自然界中的万物和人都一样,要不断地去适应自然环境,《内经》曾经提及:“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正确的养生要求,顺应天地的自然变化,坦然地去面对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当身体不能和外界的环境相适应,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疾病,传统的体育养生非常注重顺其自然。

1.2 动静兼养,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我国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早就意识到了运动对于人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形体的锻炼可以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每天要重视锻炼,并且要将锻炼的每一个动作做到精准,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锻炼。传统的养生健身法有导引、气功、权术,通过长期的锻炼可以意识到,以相互结合动静相互兼养,可以使养生之道效果更好。在中医的养生学中,最早提出了动静结合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精神极欲静,气血急欲动”。静修可以养起精神,动修可以滋养形体。人体应该保持阴阳平衡,动静两相宜,过于极端的动或者是静,对于身体都是没有益处的,严重还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清代养生家曹庭栋非常重视以动来养生,认为散步可以养神,对于散步的动作以及要领非常的严格。“绕室行千步,始就枕”认为以动可以来养静,睡前进行运动可以有助于睡眠,强调了动静结合的重要性。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养形体,可以使身体内部的血液更加流通,血脉相通就会巩固筋骨,进而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健康的必备法则之一,活动形体可以使体内的精气流通,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中医养生强调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可以滋润养形体,由此可以看出,心态对于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少思寡欲、恬淡寡欲以及平静超脱,是传统体育养生的主要原则,静养生息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仅是要养成一个平稳的心态,同时还要注重日常的锻炼。

1.3 形神合一,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形神共养,注重的是要保持形体的健康,同时还要注意精神状态,保持自己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素质。身体和精神需要多到统一协调的发展,利用中医养生学当中的一些养生方法,可以从本质上去提高身体素质。在平常的生活当中,要注重保护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形体方面的健康也需要注意,身体和心理要达到同时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去推动形体和身体的共同发展,必须要保形全神,意思就是说在生命基本存在的基础之上,产生相对的精神活动和其他的生理功能。只有形体健康才可以促进精神的发展,如果形体发展的较好,精神也会相对有所提高,如果形体逐渐衰败,那么精神渐渐地也会不复存在。

2 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对高等体育教育的指导意义

2.1 重视“养内”,注重身心和谐

西方的体育教育比较重视运动系统功能的锻炼,所有的一些运动项目都是在提高人体的形体健康,就不会过多地去注重心理发展。重视内心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内到外来进行全面提高,才可以真正地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善养生者养内,意思就说大多数养生专家,都会从修养身心来作为养生的开始。在中国养生体育的运动方法上,受到传统体育养生的影响,开创了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中国的传统养生观念,非常的注重身心和谐共同发展,不仅仅要提高形体上的协调能力,还要推动心理健康的共同发展。

2.2 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的谐调统一

要想提高学生整体的健康素质水平,必须要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相互协调发展,在培养意念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要培养专注度。熟悉就是要调节运动中的呼吸,循环畅通的呼吸节奏,有利于开展体育健康运动。只有保持内外动静两相宜,才可以推动全身的健康发展,养生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也融合了现代的养生理念。通过融合当代的运动观念,推动了体育教学养生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体育教学不仅仅要维持形体的健康,同时还要修养学生的内在心理健康。运动养生其实就是通过适当运动,疏通体内的一些气血运转,使身体内的血脉更加畅通,肢体更加的柔软轻盈,进而达到健身的最终目的。

2.3 强调劳逸适度,适量锻炼

在传统的养生体育教学中,主张适当的运动,过于激烈的运动不仅会损耗身体器官,同时还会给精神造成损伤。西方的体育锻炼和东方的体育锻炼,两者在发展理念上存在着许多差异,西方强调充分地发挥人体的潜力,比较崇尚于一种极限的运动。在我国传统的养生观念中,推崇生命整体的和谐统一发展,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是要保持适可而止,劳逸结合之间是相互协调的统一关系,为了满足人体发展的需要,需要保持身体的劳逸结合。“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这句话就充分显现中国传统的养生体育观念中,运动是要适可而止,不宜大强度大运动量的去运动。

2.4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地去避免紧张激烈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身体锻炼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要经常不间断地去锻炼,还可以保证形体的健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运动锻炼,才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流水不腐正是这个道理。在运动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选择符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案,循序渐进地去加强运动的强度,保持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激发身体的内在潜能,顺应自然运动的变化规律。

3 结语

传统养生体育的观点出自于中医养生,在高等体育教育中,传统养生体育对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动对于人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锻炼,动静两相宜对于身体都是有益处的。

[1]宋旭.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D].成都体育学院,2009.

[2]张磊.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超越[D].首都体育学院,2008.

[3]唐克己.山东省高校阳光体育养生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09.

[4]霍军.创新传统养生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G807

A

2095-2813(2017)08(b)-005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056

湖南省教育厅教研与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6sjg13)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建设及优化发展对策研究。

贺仕刚(1973,10—),男,湖南衡阳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研究。

谭志刚(1964,8—),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体育养生研究。

猜你喜欢

动静形体身体
初探雨林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微·视界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动静之间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