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训练在游泳运动员耐力提升中的应用①

2017-11-27徐茜白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间歇耐力

徐茜白

(江苏省常州市青少年体育学校 江苏常州 213000)

间歇训练在游泳运动员耐力提升中的应用①

徐茜白

(江苏省常州市青少年体育学校 江苏常州 213000)

间歇训练是众多训练方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不仅能改善训练效果,而且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间歇训练有助于改善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对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身体素质也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该方法在游泳运动中开展的并不乐观,因此,推动该方法在游泳运动训练的应用是提升游泳运动员耐力的重要途径。

间歇训练法 游泳运动 耐力提升

游泳训练需要运动员接受科学的训练,这也是提高整个游泳项目整体水平的必然要求。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游泳运动员的训练不科学,因此,提高训练水平,改善训练方法是培养游泳运动员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间歇训练可以控制训练量、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和磷酸原的供能效果,被认为是提升运动员游泳训练效果的最佳方法。同时,该方法对训练的硬件设施要求不高,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1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的不断加深,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采用各种医学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进行科学的训练监督。监督发现,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1.1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肺活量的影响

肺活量是指一次呼吸的最大通量,这不仅是衡量游泳运动员耐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机体呼吸功能潜在能力的重要指标。游泳训练以水上训练为主,在间歇训练条件下,由于身体长时间受到水压、阻力和浮力的作用,游泳运动员呼吸肌的运动能力显著提升,机体的呼吸功能也得到了提高,这使得运动员的肺活量得到显著提高。此外,游泳运动可以使运动员冠状动脉血管变粗,口径变大,血管壁的弹性增加,血液流动通畅,从而使心脏更健康。

1.2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心率的影响

心率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对自身训练负荷强度和生理负荷量评价的生理指标。采用心率监测,是因为运动员的运动心率与负荷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加之检测手段简单且灵敏度高,所以,很适合在游泳训练中使用。游泳运动员的心率相对较低,在相同的运动负荷后,可通过测试运动员心率恢复的速度判断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在间歇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以很快地恢复至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因此,间歇训练法对于运动员快速适应运动负荷有较大的帮助。

1.3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肌酸激酶的影响

血清肌酸激酶在骨骼肌中产生,通常条件下,人体内的肌酸激酶含量并不多。高强度的运动后,肌酸激酶大量产生,它能增强肌肉细胞膜的通透性,甚至能够破坏肌肉细胞膜,因此,血清肌酸激酶的含量可以作为反应运动员运动强度的一项指标。由于游泳运动中运动员骨骼肌承受的训练负荷强度比较大,所以,运动员运动后的血清肌酸激酶浓度较高。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游泳运动中运动时间对血清肌酸激酶浓度的影响要远低于运动强度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可以使游泳运动员的血清肌酸激酶的浓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

1.4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尿素的影响

血尿素与运动训练量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血尿素可以作为反映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化指标。在大量运动负荷训练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能够显著提高,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血尿素水平的恢复速度较快。在相同的训练负荷条件下,若运动员血尿素的含量增加较小,恢复速度较快,那么可以判断该运动员可以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因此,将血尿素的机能监测与运动员实际状态相结合是防止运动员训练过度的有效手段。实验证明,相比较传统的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使得运动员血尿素含量增加较少且恢复速度较快。

1.5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睾素的影响

睾酮是一种机体内的雄性激素,其在机体内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合成代谢情况,睾酮的含量与机体运动负荷有关。在高强度训练过程中肌肉对睾酮的摄取量增加,睾酮的合成速度下降,降解酶的活性随之增加。如果血睾酮在安静状态下下降,则运动员机能状况不佳,反之,则运动员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运动安排,机体的状态良好,因此,血睾酮指标可以判断游泳运动员的疲劳程度。研究显示,如果机体内血睾酮指标较低,则机体的合成代谢能力不足,表明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运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有效恢复。在间歇训练过程后,运动员的血睾酮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运动员内分泌机能很好地调整至正常状态。

1.6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红蛋白的影响

血红蛋白是构成人体内血红细胞的蛋白质,是人体机能状况的生理指标。通常条件下,人体内血红蛋白的水平相对稳定,对个体在训练过程中的运动能力、机能状态等反应比较敏锐。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影响最大。机体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与氧含量是正相关的,较大的运动量容易导致体内血红蛋白的减少,红细胞被破坏,少量血红蛋白会合成新的红细胞或者细胞内蛋白。因此,在训练中对血红蛋白指标监测可有助于及时了解游泳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情况。在间歇训练过程中,随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应,血红蛋白指标会逐渐增加,继续增加训练强度会使血红蛋白指标下将,但训练结束后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

2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专项技术、身体素质的影响

2.1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运动员游泳比赛成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科学的训练技术是创造优异成绩的根本保障,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与科学的训练方式密不可分。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采用最前沿的科学理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身体的潜力。调查发现,无论传统的训练方法还是间歇训练法都能使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但采用间歇训练法要比传统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加显著。专项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专项技术的基础,因此,对运动员运动间歇训练法提高专项身体素质是提高专项技术的前提。

2.2 间歇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专项技术的影响

技术对于游泳运动员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游泳运动的快速发展,游泳项目的比赛竞争更加激烈,努力提高专项技术是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必须重视的问题。传统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都能提升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但是,间歇训练法在提高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有氧耐力的能力,在提升成绩方面效果更加显著。

3 间歇训练在游泳运动员耐力提升中的应用

3.1 间歇训练在游泳运动员耐力提升中的作用

游泳运动的训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课题,训练的设计与安排极其富有灵动性。在传统的训练过程中间歇训练法的使用较少,训练效果并不理想,采用间歇训练对运动员专项素质、技术和运动成绩都有着很好的改善。相比于传统的训练法,间歇训练能使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得到显著提升。间歇训练能改善游泳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为不同能量供应系统提供氧气,保证机体在高强度的运动过程中有充足的能量供应,所以,呼吸系统是现代游泳系统比赛中获取胜利的保证。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间歇训练法要比传统的训练法对于呼吸系统的改善更加明显。

肺活量是运动员一次完成吸气与呼气的气体量,运动员换气的时间越短则肺活量越大,运动员在水中游泳的时间就越长,运动员游泳速度也越快。高强度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会升高,但是间歇训练可以降低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帮助运动员稳定发挥。间歇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运动员的生化指标。生化指标能有效地反映出机体在训练过程后的训练效果,根据对运动员训练前后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睾酮、红细胞压积等生化指标的对比发现,间歇训练法对生化指标的改善在整体趋势上大体一致,而且间歇训练法相比较传统的训练方法在改善运动员心血管系统能上效果更加显著。

间歇训练法对于改善专项身体素质起到关键作用。专项身体素质是决定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是平时训练的核心。间歇训练在运动员力量、耐力、爆发、速度等方面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尤其是在短距离的项目比赛中更能显著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此外,间歇训练还能提高运动员的身心素质。

3.2 游泳运动员在应用间歇训练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间歇训练法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升游泳运动员的身体体能;二是提升无氧供能条件下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在采用间歇训练法的过程中要以发展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为主导,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训练方针,充分考虑到游泳运动员的调整适应能力,训练形式在保证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同时还要确保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训练过程中,要通过观察运动员生理化指标的变化来调整训练负荷,帮助运动员或得优异的成绩,该方法不仅简单可行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在大力推进与开展。

4 结语

间歇训练法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训练方法,长时间的坚持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但是,该方法对于训练过程要求较为严格,在进行设计间歇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如训练的时间、强度、训练量等,提高间歇训练的质量和科学性。由于间歇训练的相对复杂,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探讨,同时还要加大间歇训练法在全国高校中的推广力度,使游泳运动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1]王海旭.游泳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4(20):252-253.

[2]王倩倩.间歇性低氧训练对高校游泳运动员生理机能的适应变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104-105.

[3]陈万田,诗彬,刘倩,等.游泳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中肌氧含量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5):106-110.

[4]车俊一,于泉海,李正.结合球间歇训练法提高青年足球运动员无氧耐力水平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0-40.

[5]夏小慧,胡扬,王卉.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耐力影响的系统综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1):68-72.

G808

A

2095-2813(2017)08(b)-005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052

徐茜白(1979—),女,江苏常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游泳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间歇耐力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