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专项周期性运动在中学业余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①

2017-11-27袁建军汤新徐国添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3期
关键词:周期性中长跑业余

袁建军 汤新 徐国添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非专项周期性运动在中学业余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①

袁建军 汤新 徐国添

(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实验法,以及测试法,以佛山市顺德区桂花城学校学生分为2个组的学生的中长跑训练实验前后的成绩比较为例,分析了一般耐力训练之非专项周期性训练在中学生中长跑训练中的效果研究,得出了一般耐力训练方法之非专项周期性运动在中学中长跑训练中加入后,起到的较为明显积极的作用,运用此项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中长跑训练成绩,此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学生中长跑教学以及训练的课程中。

业余训练 中长跑 一般耐力训练方法之非专项周期性运动

作为中学生业余中长跑运动员来说,在保证正文化课的同时还要完成业余的训练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通过有效的训练方法既能保证中学生的文化课不受到影响,而且又能实现中长跑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一般耐力方法在中学生中长跑的运动中经过试验的分析研究证明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中学生耐力训练中长跑业余训练中应用

1.1.1 中学生业余中长跑训练的特点

中学生业余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一些条件的影响,因为毕竟不是专业的中长跑运动员,在接受训练的条件以及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中长跑的课程训练与专业的中长跑运动员有着显著的差异,可以说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如何能够更好的抓住中学生业余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首先要保证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育的正常,其次又要在不耽误文化课的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快速的提高中学生业余中长跑的运动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中学生业余训练的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选择有效合理的方法进行中长跑的训练,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的目的。

1.1.2 中学生耐力训练的身体素质情况

耐力素质是随着人们的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在人们20岁的时候耐力可以达到高峰,以后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下降,一般的讲,女生在9岁时,耐力提高的速度较快;12岁时,耐力再一次得到提高;当她们进入14岁的时候,耐力的水平将逐渐的下降,当到了15~16岁时,耐力的水平下降的最多。而男生在10岁,13岁和16岁时,耐力的素质有着大幅度的提高。青少年学生业余中长跑运动员从青春发育期开始以后就进行无氧耐力的训练为好,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选择性的进行练习,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较为充分的间歇时间,有效的兼顾中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稳定性。

1.2 试验内容分析

在此次试验中,以佛山市顺德区桂花城学校中长跑业余训练的两组学生(男生)为实验对象,分别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6个人,两组分别进行800 m和1 500 m的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对照,其中A组(实验组)的学生采用的是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中的非专项长时间周期性运动+专项周期性运动,而B组(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专项周期性运动,通过试验过程的分析进而得出一般耐力训练方法之非专项周期性运动在中学生中长跑业余训练中的具有实践性的结论。

1.3 实验前两组学生的分析与检测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实验前的年龄差异性统计显示A组(实验组)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2岁,B组(对照组)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3岁,其两组的年龄差异P值为0.127,P>0.05,说明了两组之间的学生的年龄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年龄都在1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正是耐力素质提高的阶段,对于业余中长跑学生来说是要较为注意的,同时也符合实验的要求。

中学生中长跑训练实验前训练年限差异性统计显示,A组(实验组)的学生的平均训练年限为3.3年,B组(对照组)的学生的平均训练年限为3.4年,其两组的训练年限差异P值为0.141,P>0.05,说明了两组之间的训练年限没有显著的差异,训练时间都在3年多,通过表1的分析得知两组学生的年龄都在16岁左右,其两组的学生在13岁左右就进行了中长跑的业余训练,训练时间和训练年龄都比较早,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业余的中长跑训练对于中学生的年龄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该校的学生比较喜爱中长跑运动项目,进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文化课外的中长跑业余训练。

中学生800 m成绩实验前训练成绩差异性统计显示:A组(实验组)的学生的800 m平均成绩为2分25秒,B组(对照组)的学生的800 m平均成绩为2分23秒,其两组之间的800 m成绩差异P值为0.156,P>0.05,说明了两组800 m的成绩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跑出的速度相差不多,因此两组学生在800 m的运动技术的能力上处在同一水平上,掌握运动技术也处在同一程度上,没有出现高低强弱的现象,在训练的进度上比较接近。

中学生中长跑实验前训练成绩差异性统计(1500 m)显示:A组(实验组)的学生的1500 m平均成绩为4分32秒,B组(对照组)的学生的1500m平均成绩为4分31秒,其两组之间的1500 m成绩差异P值为0.145,P>0.05,说明了两组之间的1500 m成绩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两组在实验之前没有采用任何的训练方法,根据自己业余训练的技术动作的掌握的程度尽力的跑出的速度都在4分钟多,没有出现明显的异议,因此两组的学生在业余的中长跑训练中有着较为一致的训练进度,并没有有目的的运用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成绩。

1.5 试验后两组学生的分析与检测

中学生800 m成绩实验后训练成绩差异性统计和中学生中显示:A组(实验组)的学生的800 m成绩为2分17秒,较实验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P值为0.014,P<0.05,说明了两组之间在800 m成绩存在了明显的差异性,同时也可以看到在1 500 m的成绩中,A组(实验组)的学生的1500 m成绩为4分23秒,也比实验之前有了提高,两组的差异P值为0.011,P<0.05,两组的学生在1 500 m的成绩中也存在了显著的差异,说明了A组采用的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之非专项周期性运动+专项周期性运动在中学生业余中长跑800 m以及1 500 m的训练中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帮助了学生提高了运动成绩,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适用于中学生业余的中长跑训练中,在16岁这个年龄段进行有效的耐力素质的训练对于提高训练成绩来说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合理的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中长跑业余训练的成绩,为以后的中长跑训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之非专项周期性运动的加入,在中学生业余中长跑800 m以及1 500 m的训练中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帮助了学生提高了运动成绩,一般耐力训练的方法之非专项周期性运动适用于加入中学生业余的中长跑训练中。

(2)16岁这个年龄段进行有效的耐力素质的训练对于提高训练成绩来说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合理的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中长跑业余训练的成绩,为以后的中长跑训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建议

(1)由于青少年的年龄不同,一般耐力的训练要根据个体的差异进行分组训练。

(2)在中学生中长跑业余训练中,加入不同的非专项周期性运动来提高其耐力水平,比如:让中长跑专项学生在训练中加入高强度的足球、篮球、攀岩等项目的训练。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编.体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G822

A

2095-2813(2017)08(b)-001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3.017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题《体育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DJK2015034)。

猜你喜欢

周期性中长跑业余
如何提高中长跑成绩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高校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参与研究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如何快速解答抽象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的问题
为业余棋手诊脉
浅谈如何培养大学生中长跑兴趣
遮荫有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