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视域下应试教育的影响

2017-11-25李艳青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中学阶段心理健康心理

李艳青

大学生心理健康视域下应试教育的影响

李艳青

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形成的学业至上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心智发展和心理健康,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自我意识、恋爱心理和性心理、人际交往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影响。

应试教育 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 人际交往 职业生涯

对中国的中学生而言,高考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正是因为高考对中国学生的意义重大,所以它就像一个指挥棒一样决定着学生们的努力方向。从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来看,高考在很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但是在中学阶段,对学业的重视和关注超过了一切,学习是主业、正业,其他都是副业。所以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或者掩盖在学业问题之下没有引起关注,到了大学阶段,虽然在高考中取得成功,但是很多积压的心理问题得以暴露,包括一些成绩好的优秀学生。在大学阶段回头看高考应试教育将会为中学阶段的教育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高考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有如下表现。

一、自我意识的模糊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及其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它包括对物质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的认识和体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之中不断探索发展起来的。活动范围越广,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索的越充分,自己的长处短处、性格气质特点、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情感、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等等才会有充分的暴露,自己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义务和权利等信息才能被感知,才能进行调整完善。这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的内容。

由于中学生的实践活动绝大部分都是学习活动,所以他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特点认识相对好一点。他们习惯与用学习成绩来评价人、衡量人,用成绩好坏作为最高的价值准则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这种思维和视野的局限使他们中有的人思维狭窄、性格偏执

二、恋爱心理和性心理的不成熟

在中学阶段,有高考这样的一个紧箍咒在头上,往往恋爱和性话题被认为是禁区,家长和老师们往往尽量避免青少年过早地接触到有关的信息,造成一些学生对恋爱和性有关的知识非常欠缺,对恋爱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盲目拒绝恋爱。一些学生认为,我要好好学习,不能谈恋爱。于是遇到动心的异性会很纠结,面临心理冲突,但是在拒绝了异性之后又会遗憾悔恨不已。第二,盲目追求恋爱。一些学生认为,到大学后有恋爱的自由和权利了,不少大学生在对自己以及对方的需求、性格、人生规划、价值理想等都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或接受追求,进入恋爱关系。第三,缺乏处理亲密关系的基本态度和常识。有的学生进入恋爱关系后,相处中却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一个女孩以为谈恋爱就是和男朋友一起吃饭、一起上自习,对方对她关心、爱护等等,这些就是恋爱的全部,但是当男朋友要亲吻她时,她感到震惊,不理解恋爱中为什么要有身体接触。

三、人际交往态度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欠缺

(1)影响学生对人际交往功能的认识。如有的大学生认为一个好汉三个帮,人际交往的作用就是将来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有人帮忙。

(2)对人际交往技能的影响。如有些人在人际关系发生问题,如和好朋友闹了别扭不知如何维持和修复人际关系;还有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尊重他人边界,干涉他人正当的权利和自由的想法和行为等。

(3)影响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意义的认识。比如有些大学生不重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将人际交往仅仅看成是玩乐,而不愿意在人际交往中花时间、花心思去学会关爱他人同时获得他人的关爱,觉得各种人际互动浪费学习的时间。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享受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成长完善自己各方面的人格。

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

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小学就开始,让学生从小对自己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以及职业价值有逐渐成熟清晰的认识,当孩子们慢慢成长,往往就会逐渐确立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偏好。这样他们就能够在专业选择、职业生涯的规划方面表现得成熟、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职业能够带给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满足自己的职业需求。

中国的家长和学校在平时往往只关注学生考不考得上,而在学生志愿的填报上,中国的家长、学校和孩子们就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报热门专业、报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报赚钱多的专业等等,很少有家长和学校将专业填报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思维活动特点、心理特点、职业理想、职业价值等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不少孩子到大学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也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很多人不能顺利转专业,思想苦闷,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厌倦生活,严重的有的为此患上抑郁症等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既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又浪费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

综上所述,大学生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与长期的应试教育有紧密的关系。为了减少和预防大学生心理困扰的发生,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和学习生活质量,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就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开展并强化科学的恋爱心理和性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掌握各种人际交往技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到中小学阶段。

[1]李林霞.在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2]潘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求知导刊,2015(24):54.

湖北警官学院)

猜你喜欢

中学阶段心理健康心理
开展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中学阶段为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