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比较

2017-11-25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原诗意境差异

王 丹

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比较

王 丹

一、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概述

(一)语音方面

从音节与节奏上来看,中国诗以五言、七言、绝句见常,并讲求平仄。这是由于汉语的词语本身可以由两字或三字等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诗词常常可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词组。由于汉语的这种特性,每个词组之间自然形成短的停顿,因而中国诗词具有独特的节奏感。而西方诗歌则多由抑扬格或扬抑格等的节拍组成。由于西方语言的字词有重、轻音节的区别,因此西方的诗歌也特别着重字词的节奏。

(二)情感表达方面

在情感表达方面,中国诗歌较为含蓄,而西方诗歌的表达方式则较为奔放。爱情诗歌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就很明显,比如中国诗歌中描写爱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很含蓄的。而西方诗歌中则很直接且较为热烈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如“And the sunlight clasps the earth, and the moonbeams kiss the sea.What are all these kissings worth? If thou kiss not me(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月光在吻着海波。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要是你不肯吻我)”。

(三)诗歌意境方面

在意境表达方面,中国诗歌常以间接形式来表达,通过渲染与烘托来营造所要呈现的意境;相比而言,西方诗歌常以直接的形式来呈现,呈现方式则较为明显。中国诗歌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营造意境,而西方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并由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国诗歌更注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文化重心因素

中西方传统文化重心的差异对中西方诗歌发展有一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儒家的“中庸之道”曾一度作为封建历史社会中行为的基本准则,它的核心为现世性的人伦关系,它强调群体性的文化,并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因此儒家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以及“中和之美”对塑造中国文学艺术含蓄深沉的总体美学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西方传统文化的核心则是“天人相分”思想,崇尚以个人为中心,宣传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此外,基督教作为西方的文化主流,它对西方人的道德理念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西方诗的发展呈现出“以我观物”的特点。

(二)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角度因素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着中西方诗歌翻译,进而影响中西方诗歌的审美。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此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在进行中西方诗歌翻译审美差异对比时,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及其在语言上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可忽视。

三、对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进行比较的主要方法

(一)文化层面

主要是要处理好跨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要正确处理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

1.了解文化差异,优势互补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诗歌发展具有差异性,进而影响着中西方诗歌翻译中的审美。因此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根据文化自身特点而强化双方,优势互补。了解彼此差异,有助于取长补短,相互接近。而彼此影响,互相渗透,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而增强。因此要了解探究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就必须要从文化层面上分析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2. 加强学习和沟通,增进文化交流

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密切,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文化差距的逐渐缩小,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受到同样影响,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将新鲜元素注入本国文化,也能促进本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发展。在对中西方诗歌审美差异比较的过程中,除了学习语言外,还要学习双方的文化,因为词语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才有意义。加深对中西方文化领域差异的认识,注重学习和沟通才能更好地为文化交流做贡献。加强学习与探究,深入了解中西文学艺术的审美特色。

(二)翻译角度

诗歌翻译过程中,在追求形似上,即从诗歌翻译的审美角度来看,王佐良先生提倡“以诗译诗”就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诗歌翻译的主要原则。因此,原诗如果有韵,那么译诗也应尽量用;如果原诗无韵,译诗也应无韵,即使用韵,也不能太过整齐,只应是个别诗句中用韵。形似应尽量在用韵与否以及诗行长短上予以体现,这样既保存了原诗的形美,又再现了原诗的音美。

四、结语

充分了解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的产生原因并探究审美差异比较过程中运用的方法,有助于为中西方诗歌翻译中审美差异的态度提供启示。通过对比能够深入了解中西文学艺术的审美特色,从而深刻地认识中西诗学理论所独具的民族特色及其世界意义,促进中西诗学的发展。

吉林工商学院 130507

猜你喜欢

原诗意境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峨眉山月歌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改诗为文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