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观照下叶紫的革命文学观及实践

2017-11-25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左翼斗争农民

马 丹

中国左翼文学思潮观照下叶紫的革命文学观及实践

马 丹

社会历史的剧变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叶紫以揭露农村阶级压迫的尖锐性著称。其作品真实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和斗争,展现了火与血的事实。

一、 叶紫与左翼文学

叶紫,湖南省益阳县人,1910年11月15日出生在洞庭湖滨的余家垸,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左翼革命作家。

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创作中,叶紫是一位创作态度严谨而勤奋的作家。1931年,“左联”执委会通过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叶紫积极践行这一决议。他的小说和散文创作倾向,与决议的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要求作家“必须抓取反帝国主义的题材;必须抓取反对军阀地主资本家的政权以及军阀混战的题材;必须抓取苏维埃运动,土地革命,苏维埃统治下的民众生活,红军及工农群众的英勇的战斗的伟大的题材;必须描写农村经济的动摇和变化,描写地主对于农民的剥削及地主阶级的崩溃。”①五项任务中,叶紫在四项题材要求上取得突出成绩。

左翼文学,是由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文学的论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以及1930年至1936年“左联”六年以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文学②。优秀的左翼文学作品有: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小说写党领导下的早期农民武装运动的风暴。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作品把知识分子的爱情和革命故事置于壮阔的历史背景中。“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结束了“革命文学”的时代而向前迈进了。③沙汀《法律外的航线》、张天翼《华威先生》、吴组缃《绿竹山房》、艾芜《南行记》等均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主题鲜明,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读者易接受,成为左翼文学中主要的小说体式。

二、 叶紫的革命文学观及实践

叶紫的生活道路,影响并制约着他的文学创作。他生活道路的转折,使他能够更深入了解社会的底层,历经人世间的艰辛,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题材。他的作品情调,总是热辣辣的,充满着隐痛和愤懑。

《丰收》以湖南农村抗租抗税斗争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湖南大革命失败后农民在地主阶级残酷剥削下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的过程。小说描述云普叔一家在灾后饥馑的年月里,如何忍饥挨饿,无昼无夜地抗旱防洪,拼命劳动,终于迎来了丰收年,但却换来了“辛辛苦苦种下来的谷子,都一担一担给人家挑走”④的悲惨故事。作品以摄人心服的画面显现了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鲜明地揭示了农民自发的觉醒是走出贫困的首要条件。在地主阶级毫无人性的盘剥和掠夺下寻找生存之路的强烈愿望,是激发民众走向反抗道路的根本原因。云普叔一家在丰收的年月也免不了破产的悲惨遭遇,是旧中国千千万万贫苦农民痛苦生活的缩影。

《火》是《丰收》的续篇,描写了获得丰收的曹庄农民,在云普叔的教训面前,认清了阶级敌人的凶狠面目,逐渐觉醒过来,在立秋、癞大哥等人的领导下,联合起来抗租抗税,进而解除了地主的反动武装,捣毁了地主的庄园,没收了地主的财产,最后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尽管作品没有正面描写党在农村的活动,立秋、癞大哥反抗斗争的政治背景也不明显,但却使人处处回想起当年“农民会”的革命情景,启发人们只有按照党所引导的方向走,才能彻底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

叶紫写的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富有时代的精神。他不仅写了农民的苦难生活,更重要的是表现他们的反抗斗争。而且这种反抗斗争已经逐渐摆脱自发的形态,走上了自觉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不仅有年轻的一代,还有脱离因袭重担的老一代农民。因此,鲁迅赞扬作者“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⑤

《电网外》(一题《王伯伯》)以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农村土地革命为背景,写了农民王国六的命运及其精神变化。小说中的主人公王伯伯,是与云普叔有着同样品质的农民,他忠厚勤谨。当国民党军队在自己屋前安装电网以袭击红军的时候,他天真的和孩子一样,以为国民党士兵会尊重他,结果他的庄稼被毁,房子被强行捣毁,亲眼目睹儿媳和孙子被杀,他都不肯随儿子投奔红军。但王伯伯最终和云普叔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畏缩和懦怯,于危难之中感受到红军是穷人的救星和希望,他跳下准备上吊的凳子,“背起一个小小的包袱,离开他的小茅棚子,放开着大步,朝着有太阳的那边走去了。”⑥

《丰收》《火》《电网外》构成了描写农村阶级斗争的三部曲,表现了农民运动发展的三个阶段:农民由于受地主、官僚的剥削而走向反抗;由串联组织起来而走向抗租、抗捐的经济斗争;由经济斗争而走向武装斗争。这三篇作品如同一个整体,以酷烈的农村阶级斗争为描写对象,揭示了农村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从而表现出更高的历史真实。

《乡导》讲述了一位革命母亲为三个惨遭杀害的儿子复仇的故事。小说中五十多岁的刘翁妈,失去至亲后,老迈破碎的心中,藏着许多说不出的酸楚。对于她而言,一大把年纪,没什么好怕的,为了给三个孩子和黄金洞的弟兄们报仇,她怎样做都是心甘情愿的。为敌人做向导是她计划已久的事情,她不惜伤害自己的腿子,忍住痛,用苦肉计获得敌人的信任,把敌人引进红军的包围圈里,并同归于尽。刘翁妈是无数革命母亲中的一个,她原本对敌人抱有美好的幻想,但当亲人一个个被杀后,她觉醒了,看清了敌人的凶残,怀着刻骨的仇恨,毅然选择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斗争,真实表现悲壮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是叶紫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山村一夜》是叶紫的另一篇重要作品。小说把农民传统的人生观念和态度放在三十年代血淋淋的阶级斗争中来表现,揭示了浑浑噩噩的人生观念和态度所带来的恶果。小说以讲故事的方式逐步推进。故事是由一个孤独的老人刘月桂公公讲述的。文汉生是桂公公的学生,又是干儿子。在桂公公的眼里,汉生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有着干革命事业的热情,但桂公公处处为他担忧,因为汉生的爹是一个奴性十足的长工。小说的结局是怕死要命的汉生爹亲手把儿子送上了断头台。作品借这个悲剧故事昭告人们:坚持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斗争的路上免不了悲壮的牺牲。

叶紫是深受鲁迅的影响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山村一夜》鲜明地继承了鲁迅传统。鲁迅一直在研究国民性的缺点,表现他所看到的“中国的人生”,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在《灯下漫笔》中说过,“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提出,“要创作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⑦叶紫也写农民,虽然不如鲁迅的《阿Q正传》深刻,但他对农民作了多视角的观照,这篇小说,可以说是革命小说与启蒙小说的结合,他以冷峻的批判性,使农民斗争主题与思想启蒙主题相契合。

《刀手费》是一篇不及千字的作品,小说是作者为纪念逝世三周年的姨母所作,其中渗着对亲人的血泪和难抑的仇恨。叶紫曾写过一篇《“手续费”与“刀手费”》的杂文,揭示了所谓“刀手费”是故乡湖南团防局的“新发明”,即规定每杀一名“造反”的刁民,犯人家属要送局长二十至三十元大洋作为“刀手费”,意思是谢谢局长的恩典,为家除莠,为民除害,如果不送,轻则不准收尸,重则监禁家属。《刀手费》是一篇毛骨悚然的血泪史小说,记录了深受国民党打压的贫苦农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无情揭露了国民党人性泯灭的一面。

《懒捐》则是一篇分四节的万言小说,故事的背景仍是作者所熟悉的滨湖农村,写丰收的幻灭和农民的觉醒。丁娘“望着这可爱的孩子,她的眼前便开展着一幅欢愉的图画”⑧,她守寡四十年,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她企盼着和儿子一起过上幸福的日子,可幸福与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谷价跌落了。捐税又像剃头刀似的,将她所收下的谷子统统刮个精光”。她相信好人有好报,只要辛苦耕耘,收获的日子终究会来临。她日盼夜盼,盼来的却是疯狂的劫掠。田里没有种一粒庄稼,而团丁却要收取来年的田赋,儿子用银器换回的种谷钱被顶做田赋而抢去。种谷钱没有了,儿子也被团丁抓走了。丁娘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地里不种庄稼,团防局强求村民广种鸦片,鸦片种子还没见到,又要收每亩田四十三元的“杂粮捐”和“烟苗费”。村民们忍无可忍,管他什么“鬼捐鬼税”,一气之下将烟苗统统拔个精光,断了统治阶级的财路,不料想县里又派人来征“懒捐”,“拔掉了烟苗的都是懒鬼,都得抽懒捐”。种种压迫和盘剥,把村民逼得无路可走,纷纷走上了红军游击队占据的罗罗山。宝宗也在团丁的追捕下,辞别了卧病在床的母亲,“向着罗罗山那方奔逃着”。

“文学是战斗的”是鲁迅对叶紫作品思想倾向最精湛的概括,他始终以如火的热情创作挟风携雷的作品,以实现先烈的遗愿,以完成阶级的嘱托,以答复压迫者的摧残,以报答前驱者的期许。

注释:

①转引自周葱秀《叶紫评传》,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80页。

②刘思谦《丁玲与左翼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③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30页。

④《丰收》,见《叶紫文集》(上卷),胡从经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92页。

⑤《叶紫作〈丰收〉序》,见《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20页。

⑥《电网外》,见《叶紫文集》(上卷),胡从经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45页。

⑦《灯下漫笔》,见《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213页。

⑧《懒捐》,见《叶紫文集》(上卷),胡从经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90页。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750021

猜你喜欢

左翼斗争农民
论上海左翼文化团体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农民
郭松棻哲学追问与文学创作中的左翼坚守
忘忧草不是黄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