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教育园地上盛开的一朵鲜花
——读《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

2017-11-25周明茹

长江丛刊 2017年26期
关键词:芬兰信任老师

周明茹

世界教育园地上盛开的一朵鲜花
——读《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

周明茹

本文从《芬兰道路》这本书的剖析和解读,旨在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首先对芬兰教育“第四条道路”进行解读,然后基于对芬兰梦想、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教育提系的阐述,并结合实例揭示我国教育的现状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基础和高等教育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芬兰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教育体系

提到芬兰,相信大多数人想起的是摔不坏的“诺基亚”手机,而只有部分人知道在这广阔的世界教育园地里有一朵盛开的格外鲜艳夺目的教育之花——“芬兰教育”。

首先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帕思.萨尔伯格先生,成长于教育世家的他对芬兰教育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情感,不管身处何职,始终关注和领导着芬兰的教育改革,是芬兰教育界为人熟知且有声望的人物。而这本由他撰写的《芬兰道路》读完之后就像某些读者所说:“有如在夏日中吸饮甘霖,顿觉十分止渴。且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受”。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芬兰这个国家的国情,进一步思考外部因素对芬兰教育的影响。芬兰这个国家可以说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都是在北极圈内,无论面积和人口都不算大,那么很多人会疑惑这个“弹丸之地”的北欧国家为什么会在教育界上享有如此之高的国际声誉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就一直吸引众多的欧美国家访问团和教育学者络绎不绝的前来学习,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在思考如何从“芬兰道路”中获取有价值的教育实践经验。

最后,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分享芬兰的教育硕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我感触最深的方面进行阐述,谈谈我个人观点:

一、芬兰教育——“第四条道路”解读

(一)芬兰的教育梦想

芬兰的教育梦想:“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良好的教育,包括早期孩童教育一路到最高级的学位教育”。可以说芬兰人在追求这个美好教育梦想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不倦。它的追逐梦想之路历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芬兰教改的历史背景:二战后,芬兰国内百废待兴,教育领域中“九年制综合学校”的建立标志着芬兰普世教育的诞生即不论家庭背景、出生环境、学生个人资质,所有孩子都可以享受公平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像书中所说:“芬兰教育发展之路是一种独创性地展示芬兰人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向别的国家“租赁这个梦想”,意味着芬兰人不仅具有“见贤思齐”的优良品质,更有理性明智的良好民族素养。

(二)芬兰的教育体系

芬兰教育体系中最杰出的典范就是“公立学校”即如书中所言“让其成为社会最平等也是善良生活的核心基础”。芬兰教育委员会通过大力开设公立学校来激发政府和全社会致力于发展教育的激情,同时承担发展教育的责任。该教育体系的施行不仅让很多孩童从小学到大学接受免费教育,避免因为学费而辍学的学生,而且让不同环境、不同地区的孩子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其中让我感动的是公立学校不仅给孩子们提供免费温热、营养的午餐,健康照护,而且每个学童都有权利在早期学习阶段获得专业的个人协助,直至大点的孩子能获得关于个人发展的咨询服务。同时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救助,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这些细节方面给社会带来的是温暖以及可见整个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关注。即使是在只有几十个人的乡村公立学校,你依然能够看到学生们坐着与其他大城市学校相同的校车、相同的教学设备、相同的图书馆等等。这种教育体系“不仅体现公平,缩小学生之间学习条件的差距,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整体学习效果,这是芬兰教育弹性特质的体现。

(三)芬兰的师资力量

芬兰优质的教育水平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是对教师的严格筛选,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完全信任,只有优秀的教师、严格的选拔才会有全社会的信任。

首先,对芬兰教师入职有着学位上的较高要求,就算是一名小学老师也必须拥有至少一个硕士学位。后期是对教师进行的学术培训、进修等方面服务,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鼓励教学自主,在没有课的情况下就无需到校。芬兰老师可以自由独立安排教育规划、教学任务、处理课程大纲、完成学生的评估(教师自己设计测验)、进行教学反思、致力于改善教育环境并且参与社群运作。另一个值得我们称赞的是:芬兰的教育体系没有严苛的教师考评制度,不会依据学生考试排名来决定教师的薪资,这在很多国家会出现,包括我国,这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师的不信任,同时也会导致教师之间恶性竞争,不再把专注力放在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和健康成长上面,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获得更高薪资,使得教育变质,变得过于功利化。事实上这种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扼杀学生和老师内在积极性。

我相信芬兰教师之所以能胜任教育这个神圣的职业,不是来自外界的崇敬、尊重和社会地位。最根本的还是源于教师内心对教育的执着热爱和对美好教育理想的追求,就像曾经与一位老师交流时,她语重心长的和我说:“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理想,不要觉得这是大话空话,这种理想会支撑你甘心献身教育事业,并乐在其中。

(四)芬兰的特殊教育

我们一直在宣传教育平等。可事实上这种歧视无形中就已经形成。在芬兰却完全不同,他们觉得平等就是所有学生享受相同的教育环境。首先他们会尽早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社会行为问题,而后期作为芬兰老师他们会给这些学生进行额外学习和心理上的辅导,帮助他们,安排他们的学习规划。或许很多人会疑惑:“这样老师不是太累了吗?”事实上芬兰毫不吝啬为教育投入,一个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会至少配有两个老师。

在老师眼中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可爱的。芬兰校园公共场合随处可见为这些特殊学生提供的服务,他们是与正常学生融为一体的,和正常学生一样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交朋友。

二、对我国教育启示

第一,“孩子要出国才能学到知识”,难道国外教育就那么先进,我国教育培养不出人才了吗?对于这点我们要辩证的去看,不可否认,国外的教育中尤其芬兰他们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学生思想不受束缚。其实我国和芬兰一样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自身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就是教育失去它的本质,在我国教育长期以来是作为阶级斗争、经济发展的工具。我国社会似乎有这样的共识:“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我国全社会也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不是外在促成的,而是个人自我成长,失去这些内在人格品质的培养,任何外在目的都无法实现”。

第二,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那么三者之间的信任、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我国在基础教育中出现很多家长放录音笔在孩子书包里、教室安装摄像头、甚至有的学校为了家长放心在校内网站上公开教学视频等等现象,这其实就是一种不信任,而且自从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施虐后,此类现象就愈演愈烈,家长每天似乎就在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这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环境吗?我觉得这种不信任首先从老师自身角度考虑,在对教师进行选拔时教育部门就应该慎重,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职业理想。优质的教师队伍是成就良好教育的基础,从芬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其次,从整个社会来说,我国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不管是教育领域,还是社会各行各业之间都缺乏良好的信任。最后,对老师进行严格的考核其实也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教师失去了自由、自主权利,即使是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也会被各种考评和外在评定指标扼杀在摇篮里。究其原因还是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对教育的过多干预,使得学校失去教学自主权。

第三,除了社会共识和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稳定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公共部门之间的相互支持,社会整体必须协调运作。在我国,应该促使一些企业与公共部门之间经常举行公开对话。政策发展必须考虑整合性,而不倾向于任何排他性的子政策;策略架构的发展与变迁必须建立在长期远见之上;人力资源是维持良好教育体系不可获取的元素。最后,不断缩小校与校之间差距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如果学校之间差距减小,那么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父母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考虑“择校问题”,为了孩子上到所谓的名校不惜辞掉工作、省吃俭用买“学区房”了。那么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如何具体去做呢?我觉得一是学校评比标准转变,二是教师、教学资源分配。

扬州大学)

周明茹(199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学。

猜你喜欢

芬兰信任老师
芬兰年轻女总理的“开挂”人生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信任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