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媒体时代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

2017-11-25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杜旭

办公室业务 2017年17期
关键词:工作

文/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杜旭

浅议新媒体时代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

文/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杜旭

新媒体时代为我党向人们传播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网络环境下唯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西方错误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也应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政党文化自信。

新媒体;党组织;意识形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思潮多样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思维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多样的信息来源,意识形态领域中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有所渗透蔓延,不利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各种发声,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一些人立场模糊、精神空虚、随心所欲、政治辨别力弱化和从众心理,甚至有些党员出现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仰的动摇,进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在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中,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来解决这些问题,对党员干部如何能在信息浪潮中不迷失自己,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成为当今党务工作者的意识形态首要任务。

一、新媒体时代为我党向人们传播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交流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人们对知识获取、信息的传播有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在逐渐呈现多元化、大众化和复杂化等特征。

当今我们已经迎来了媒体、新媒体时代,网站、QQ、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宣传手段、方式必须跟上,具有公开、透明、快捷、广泛、匿名等特点,如何加强管理使其规范化,适应并很好地把握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是摆在我党面前的挑战。我们传统意义的意识形态工作注重是实体化,强调面对面宣教、交流,如何加强党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我们必须坚持政府治理与促进社会自律相结合、法律治理与道德建设相结合、新媒体技术应用与教育思路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建立线上线下多方面党建工作,通过单位网站、内网第一时间将党建动态以及党的政策传达。有效地打破了常规学习的时空限制,在一线,甚至山区野外的党员也能够实现学习上的良性互动和覆盖面。需要有特色、有文化、有政治观点,既要老辣、针砭时弊,又要给人以正能量,做到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以浙江物探为例,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及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党员群发布试题,定期向党员、职工推送题目,测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学习教育顺利进行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明晰了广大党员干部纪律底线,树起了道德高线,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了遵守党章党规的思想自觉。

二、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并统领网络法律意识

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关乎一个政党和阶级的存亡,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稳与稳定,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反映。把“管网”转变为“治网”,把网络建设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对于消极、攻击、污蔑党和政府的言论要带头发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反击。

明确党员对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必须让人们深知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网下不能做的事网上同样不能做。要用法律的尺子来衡量自己在网上的言行,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筑牢网络安全的法治屏障。党员要有文明的网络素养,就是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坚决抵制和清除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欺诈、低俗等污泥浊水,打造风清气正、繁荣和谐的网络空间。网络从共享到共治,需要以全社会的共识与合力筑起“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我党科学认识意识形态的战略,突出党对意识形态的战略领导,正由于我党始终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网络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网络中西方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以及网络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网络舆论对职工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虚拟的网络世界已经形成。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不同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在这一碰撞过程中,一些不同于我国民族传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随之流入我国,并构成了强大的渗透力,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和复杂。因此,网络安全,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坚守新媒体意识形态阵地,坚持政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届六中公报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缺乏阵地意识、斗争意识不行,含糊摇摆也不行,陷入“本领恐慌”更不行。如果意识形态工作这一手不抓、不硬、不强,如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最后必然会出大问题,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新媒体时代党也需要坚守新媒体阵地,以此体现政党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而不断发展的。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

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扩展了意识形态的生存空间。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点,使得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比传统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斗争方式更加隐蔽、更加强调技术的权威、争夺的对象更加年轻化。这些变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新要求,要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安全机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须要增强互联网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互联网监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先进的互联网技术。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洞察把握党员的思想变化,提高新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开拓创新,媒体在加强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一定能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1]余源培.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建设[J].河北学刊,2013(1).

[2]黄世虎,莫佳思.新媒体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策略[J].长白学刊,2017(1).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