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2017-11-25当增桑毛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藏语藏区藏族

当增桑毛

浅谈藏汉翻译中的若干问题

当增桑毛

汉藏翻译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直接关系到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丰富传统翻译思想也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本文首先阐述汉藏翻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汉藏翻译的若干要点,主要有尊重惯译、异译法、借用法等。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和文化上的发展都焕然一新,这也为汉藏翻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条件。首先是翻译工作者拥有了翻译各种著作的自由,其次是建立起了更加规范专业的翻译机构,为翻译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最后是国家政府对翻译事业的发展尤为关注,在全国各大高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培养出了更多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建立起了一支优秀的翻译队伍。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翻译工作者更应该踏实做好汉藏翻译工作,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汉藏翻译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灿烂的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增进各民族间的感情,促进地区之间的和平稳定。汉藏翻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消除由于文字差异造成的误解和沟通方面的问题。不同民族在自然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上都不同,在沟通上难免存在一些阻碍。要想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就一定要去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汉藏翻译就是以最直接的形式—语言翻译,来实现藏民族与汉民族的沟通,发扬各自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促进自身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

另一方面是促进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藏族人民聚居地在西北地区,受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藏区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质量都相对滞后。之所以开展汉藏翻译工作,是因为这不仅能让藏族人民接触汉族先进的文化,积极发展自身经济,还能将浓厚的藏族特色和风土人情传播给汉族人民,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二、汉藏翻译的发展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开创了独具民族特色、光辉灿烂的藏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的创造者和捍卫者之一,也为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做出了巨大贡献。藏语是我国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具有完备的表达功能和严密的语法结构,是我国藏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也是我国藏族文化和信息的主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藏汉翻译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具有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空间和渠道,首先,我们具有公文、会议等等的藏汉翻译工作,其次,我们还积极运用了信息网络和广播电视,让藏汉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可靠。翻译工作者一定要推陈出新,创新自己的翻译工作思路,认真学习各地翻译工作者的可取之处,从而让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藏区建设的步伐更加迅速。

在说说藏语影视翻译中,有青海安多藏语频道、西藏藏语频道、康巴卫视藏语频道、甘南藏语频道等为藏语广播影视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各种影视和新闻媒体发展迅速,相关的名词术语也越来越多,翻译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工作规模变得更加庞大。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藏区群众集地都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各台藏语节目以其鲜明的时代性,独特的文化性面向全国广大听众,因此藏语广播翻译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了,工作也更为艰巨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汉藏翻译的认识不断加深,新名词和术语翻译分歧化现象更加严重,这给翻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在当今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我们翻译工作者时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和科教片、宣传片等等。尤其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新名词与日俱增,对于这些新名词术语,各省各地区都有区域性的翻译方式,因此,就会造成一个名词具有多个翻译方法和结果,造成了一词多译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精准、快速的藏语影视翻译工作,我们必须要规范专业术语的翻译,让翻译更加标准化和统一化,除此之外,翻译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

在我国目前的新闻传播媒介中,最为主要的是三种:广播、电视和报纸。广播要靠声音来传递信息,因此语言必须要通俗易懂,不能出现歧义,必须要用准确和简洁的语言让广大藏区农牧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农牧民群众及时倾听理解节目的内容就需要翻译工作者使用通俗的语言来进行准确的表达。

我们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言简意赅、通顺流畅。当翻译中出现政治方面的术语和关于企事业的新名词时,一定要经过科学论证,进行科学合理的翻译,让新名词术语变得更加规范化。

一定要对待翻译人员高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具备过硬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极高的翻译水平,而且要具备合格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优秀的翻译工作者才能够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保证新闻广播的原汁原味。翻译工作者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藏汉文知识和理解原文的能力,并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翻译工作者不断学习钻研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特点,同时兼顾藏区群众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让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时俱进。

三、汉藏翻译的若干要点

(一)尊重惯译

汉语中存在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汉藏翻译也是如此,只要表述符合逻辑,不同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把这些表达都积累起来,以便在翻译的过程中随时使用。而且因为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可能有些表达并不一定严格按照语法的规定,就约定俗成了。这其实也体现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如果将原文的语言逻辑强加于语法之上,反而失去了翻译的生命力,表达的内容也会显得生硬。比如中文里面的“缺斤少两”,有时候应该翻译为,又可以翻译为还能译为。还有如果将“组织力量”这个词译为,是不符合藏族人的语言习惯的,并且没有充分表达原文的意思,正确的应该译为或。除此之外,还有“价格下降”,在汉藏翻译的过程中有些会将其译为但如果在了解其真实意思的基础上,应该译为因此,掌握同一个词在特定情况下的用法和当地习惯用法也是翻译工作者必备的技能。

(二)异译法

顾名思义,异译法就采取异化策略进行汉藏语言之间的转换。比如“军民共建”这个词,我们可以翻译为,但是如果翻译为就不行了。再比如“解读”应译为,“企业文化”应译为“市场经济”可译为

总之,翻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对于民族地区的农牧民群众来讲,能够消除语言上的障碍,新闻翻译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这也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谐平等。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深入研究翻译的特点和精髓,并把这些技巧应用于实践之中,把高质量的翻译作品呈现到藏区群众的眼前,帮助藏区实现更好的发展,让藏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在不断地加强,汉藏翻译也是汉藏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存在,才有了翻译事业的产生,而翻译事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跟随着社会前进发展的步伐前进,并服务于当下的社会环境。所以促进汉藏翻译事业的发展就是在推动汉藏文化的不断进步。

甘南州影视译制中心 747000

猜你喜欢

藏语藏区藏族
浅析在藏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浅谈藏语中的礼仪语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The Light Inside
《演变》《藏族少女》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爱在黄河第一湾:“上海女婿”的藏区传奇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藏语电影的生产背景与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