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王朔、韩寒看当代文人的炒作

2017-11-25陈美卉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噱头知名度王朔

陈美卉

从王朔、韩寒看当代文人的炒作

陈美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也有了许多变化。互联网时代,人们面对各种炒作已经习以为常了。文人写书为了将作品更好地销售出去,也会利用炒作手段引起较高的关注度,从而使得图书大卖,获得丰厚的回报。本文主要以王朔与韩寒为研究对象,对于二人的一些炒作进行分析,折射出当代文人的炒作现象。

引言

当前是互联网的时代,个人要获得更多的关注度,都会以某件事为噱头而进行炒作。例如,某位明星有新的影视剧要推出,会选择某件事情作为噱头进行炒作,以此为即将推出的影视剧铺路,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及收视率。不仅仅是名人会利用炒作手段提升影响力。一些普通人,也会以各种噱头进行炒作,以此出名。例如,“虹桥一姐”的出名,不得不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还有凤姐、芙蓉姐姐等早期的炒作红人。总而言之,任何人为了获得更多公众的关注都可以利用事件噱头来制造炒作,进而达到最终目的。

文人作为一种较高素质的人群,也不免俗。为了使得作品得到更多的读者,也会进行炒作,进而提升个人的影响力以及作品的市场占有率。王朔是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的“痞子文学”作家,其成功难以摆脱炒作一说。王朔的炒作归功于“撕逼”大战,也就是他喜欢用激烈的言辞来指出别人他认为的错误,以此获得更多的关注。而韩寒是一代青春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成功也多半有炒作的事件,迅速获得大量阅读者。从二者的成功之路中,均可以窥见利用炒作方式,获得经济利益达到最终目的。但是文人炒作究竟是不是好的,对于文化圈是否会有不利影响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一、当代文人的炒作现状

炒作是一种不断推陈出新的商业手段,其基本的目标是聚集人气,也就是获得更多人的关注,而最根本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以及个人名气。

炒作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炒作也是一种新型的事物,其发生正是因为适应以金钱至上作导向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非常规性的新颖传播方式,正如以前集市上出现的高音喇叭广播一般。只不过现在的炒作是借用互联网,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快捷,使得文人的个人宣传得到迅速扩张,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气,也就形成一定的经济价值。当前网络时代,炒作已经不再新鲜,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炒作获得了名利。比如凤姐、芙蓉姐姐,以及近期的“虹桥一姐”等,都是以夸张的言行作为噱头来炒作,吸引大众的目光。文化圈也出现了文人利用噱头对自我进行炒作,如王朔、韩寒、郭敬明等。其中郭敬明成了文化圈最有钱的作者,其途径是通过炒作博得关注以及知名度。文学界对于利用炒作而出名的作家有着不同看法,但是更多的偏向于反对,认为文人还是应当以作品为主,而不是靠各种无良的炒作来经营自己的文字作品,能经得起历史沉淀的作品才能被称为著作。

二、王朔、韩寒的炒作方式及影响

(一)惊人语录

王朔与韩寒一样,都是当代作家。王朔早期有一段非常红的时期,靠的是他“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惊人语录,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炒作,以出乎常人思考范围的语录来引得公众的关注度。而韩寒与王朔有着相似的炒作手段,也是以一些特别“出位”的语言来获得公众的注意,同时也让许多人的“嗤之以鼻”。超出常规思维的语言的确能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于个人经济价值的炒作也是有所收益的。但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惊人语录,只能维持一时的热度,难以抵挡时间的考验。越来越多的当代文人都开始向金钱看齐,利用各种出位的语录博得关注,提升自我的知名度。然而惊人语录的道理逻辑性还是应当有的,否则会被公众所诟病,形成一种不良的市场影响。

(二)私生活绯闻

王朔是一位作家,但同时也有着颇多绯闻。诸如与徐静蕾、王子文等,被媒体大肆宣扬炒作,将其推上舆论的头条,瞬间备受瞩目。而韩寒也有着惊人的类似炒作手段,也是与徐静蕾传出绯闻。王朔与韩寒不单单是作者,同时也从事着其他行业,如今也似娱乐圈中人物一般,时不时需要爆个料,寻找一丝存在感。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名人拥有自己的展示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成为个人的信息发布平台。王朔利用微博进行图书发行前的炒作,发表一些出位的“痞子言论”,刷存在感,当图书发行上市之后,便不再运行微博。因此微博只是其炒作的一种工具。

而韩寒会时常在个人微博中爆料自己的生活状况,炒作团队也会利用韩寒的个人微博内容制造话题,进而形成一种市场炒作。韩寒的私生活的绯闻信息较多,多数网友都可以在其微博中寻找到蛛丝马迹。但是纵观他们近几年的文学作品,却寥寥无几。他们的知名度通过炒作的方式有所提升,但是没有优秀的作品,对于一个文人而言,实在是一种悲哀。希望当代文人在进行炒作的同时,下大力气去研究讨论自己的文学作品。用优秀的文学作品立足于世,才是文人首要的任务。炒作只能作为一种营销手段,提升知名度。炒作成功,并不代表文人的成功!

(三)谩骂侮辱前辈作家

王朔的出名应该归功于他的那张利嘴,任何一个前辈作家,他都敢于拿来抨击指责一番,时常会在公众情况下爆粗口。如“80后这帮孙子只知道港台。”时常在个人微博中对各种事件“出言不逊”,尤其是当新书发行之时,会以大胆的言论博眼球,进行炒作。更是撰文辱骂钱钟书,称其为“知道分子”,还有金庸、鲁迅、张艺谋、余秋雨、赵忠祥、韩寒等。使用语言评论他人,而且言语非常犀利且恶俗。

韩寒对于一些名人粗话连篇,与文人气质十分不搭调。他早年间与白烨对骂,更是甩出:“装X”一词。对于老舍、矛盾等著名文学大师,也是语言炮轰,称他们的文笔很差,自己不屑于阅读这些文学大师的作品。文人的谦卑与谨慎,从这些谩骂中便荡然无存。也许这些方式,只是为了自我炒作,但是如此无下限的炒作实在是有辱“文人”二字。

当代文人处在新时代中,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各种事件都可以被运行为炒作。炒作也是一种新型的推广手段,合理地利用它,有助于文人提升个人知名度及影响力。但是总使用一些低俗的内容进行炒作,会起反作用,在社会中形成不良的反响。当代文人还是应当以作品为核心,唯有优秀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公众的推敲、受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算是一个文人的成功。像王朔、韩寒一般的文人,只是利用各种恶俗的噱头炒作,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方式进行炒作,无疑会使得公众对其有诸多的反对意见。

三、结语

真正的文人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诸如钱钟书、矛盾、老舍先生,具有广博的知识,阅读量非常惊人,且他们的作品经得起推敲以及时间的考验。而王朔与韩寒并不具备广博的知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虽然他们的文章在某个时期内获得良好的反响,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就是真正的文人,他们文章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成不了名家名作。且他们不具备文人该有的思想及情操,真正的文人必定阅览无数书籍,不会对于某一批作家作品进行如此低俗的评论,或者是完全否定。任何一部作品中都具有一些可以学习的东西,更何况是被称为名人的名作,怎能会是“文笔很烂”。这种打压他人抬高自己的做法,实是“自以为是”。

当代文人向时代看齐,利用炒作手段提升知名度的同时需要有一定底线,优秀的作品获得公众认可,才能名利双收,否则便是自砸招牌,担不起“文人”二字。

东营市胜利油田第一中学 257077

猜你喜欢

噱头知名度王朔
眼内镜的噱头
小众产品企业利用微博打造知名度的模式探析
桐梓方竹笋人文因素浅析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Monnalisa
本报更正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