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创作分析—以舒伯特创作为例

2017-11-25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黄自舒伯特调性

杜 康

艺术歌曲创作分析—以舒伯特创作为例

杜 康

一、不同的调性和时代特点

(一)舒伯特歌曲创作中的调性特点

由于舒伯特未能受到严格的艺术教育,所以他的古典音乐创作技巧非常贫乏。在他的作品中,古典音乐中的对位法使用的非常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歌曲创作时,只能凭借自身的感受、天真自由的曲调与和声,但他仍旧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曲调的变换是极为丰富的。他用大小调以及各种三度调性的对比,来表现和刻画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大小调的相互转换。时常由小调转入大调,有时也会由大调转为小调,从而丰富歌曲的旋律。在他的声乐歌曲伴奏中,伴奏是在主音上,但是歌声的旋律却不是结束在主音上,而是结束在小调的六级音上。

(二)黄自歌曲创作中的调性特点

在黄自的歌曲创作中,他注重运用五声调式来体现中国音乐的特色。这属于中国音乐中一种独特、唯一的风味。黄自的许多作品中,经常出现D商调式以及D羽调式,和弦经常采用三度重叠并且在内声部中十二个半音音级出现。黄自受过严格的音乐教育,在他的作曲中调性的运用是非常严谨的,音乐通常结束在主和弦的主音上。从以上这些方面来讲,黄自与舒伯特在创作艺术歌曲中所运用的调性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舒伯特歌曲创作的时代特点

舒伯特的作品,大部分描写男女之间的恋爱之情。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很多浪漫主义诗人。舒伯特在创作歌曲中,所用的词都是由这些诗人的诗集所改编,舒伯特经常在看诗集的时候,创作灵感幻化成音乐,从他的笔尖流出。舒伯特有的作品是由德国的民间神话故事为背景改编,例如《魔王》就是以神话、叙事诗改编的。舒伯特结交了很多作曲家、歌唱家,他经常到欧洲各国旅游,感受不同的音乐文化,所以在他的歌曲中,形式是多样融合的,时代性很强。

(四)黄自歌曲创作的时代特点

黄自是近现代中国的作曲家。从19世纪到20世纪,艺术歌曲发生了很多变化。黄自留学于美国,尽管他有些创作手法与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手法比较相似,但是在艺术歌曲上,黄自倾向于把中西方的音乐进行融合,并具有较强的中国民族特色。在黄自的选词中多倾向于中国的古诗词,表现形式也很多,思念、柔美的音乐比比皆是,革命歌曲也很多。黄自歌曲风格偏重典雅精致、细腻的抒发情怀,较少强调时代的主流气息,所以时代气息并没有舒伯特强。

二、不同的音乐语言创作灵感来源以及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一)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作品,多重视故事人物的情感

舒伯特的作品赋有情感,以不同的诗集作为创作基本。例如:《美丽的磨坊少女》中的歌词:“流浪是磨坊小工的乐趣,流浪啊!是我听见小溪潺潺而流,涌自岩石间的清泉,从山上流向山谷,多么清爽、清澈。”从这些词句不难看出,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词篇幅很大,并且都是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把一个故事配上词曲演唱。舒伯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中,运用大量的反复歌与通奏歌的形式,来作为艺术歌曲中情感的表达方式。

(二)黄自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多运用短小精悍的古代诗词现代通体诗

黄自的艺术歌曲中词是短小、精悍的,他引用中国古代诗词及现代通体诗,在黄自《花非花》、《卜算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歌曲的音乐语言短小而精悍,用古代的诗词来表现细致的音乐。如果说,舒伯特的音乐语言像一部强大的史诗,黄自就是一本精悍的小说。他们的音乐语言,为艺术歌曲的不同形式作出了卓越贡献,对文学的传扬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伴奏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具有极其独特的地位。在很多情况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伴奏与歌唱是同等重要的。舒伯特对于自己的伴奏,做了创造性的改变与发展。运用16分音符和三连音,轻快的节拍,使歌词、旋律、伴奏相辅相成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注重钢琴伴奏的音型、织体、和声、音色、力度等等。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作品中,钢琴伴奏必须要与音乐旋律合二为一。在他的艺术歌曲中,伴奏并不是服务于声乐作品,伴奏与歌唱不分主次并和谐交织在一起,从而完美地表现歌曲。

(四)黄自艺术歌曲中的伴奏

黄自的艺术歌曲中,伴奏主要以琶音音型为主,歌曲核心都较先出现,并出现在最前面的伴奏中,右手的主旋律根据情感的不同进行强弱的变化。黄自在音乐中的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重点表现音乐的内容、形象。钢琴的伴奏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并不是与歌唱占用一半对一半的同等地位,必要的时候,钢琴伴奏只起渲染和铺垫的作用,音乐呼应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出现比较多。在黄自的艺术歌曲中,钢琴的伴奏使他的作品呈现小品化。由此可以看出,欧洲艺术歌曲的伴奏形式与中国艺术歌曲伴奏形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伴奏的形式不同,存在差异,但艺术歌曲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是相同的。

渭南师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714000

猜你喜欢

黄自舒伯特调性
调性的结构力场、意义表征与听觉感性先验问题——以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为例
谈“调性”
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黄自作品《玫瑰三愿》赏析
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与思考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调性的描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