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11-25赵娜娜赵忠山郑博续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作文思维同学

赵娜娜 赵忠山 郑博续

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赵娜娜 赵忠山 郑博续

教育学家叶圣陶说:“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正因为写作对于生活以及自身培养有重大的作用,作文教学便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如何导演好这场重头戏,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强化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新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智能的最佳培养时期,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科学有效地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主要是适应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同时,能够创置一个创新思维的心理和外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创新写作,快乐作文,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

那么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拓展思维空间,培育创新思维的土壤

初中作文教学处在高考这根大指挥棒下,学生作文仍是应试为主,学生不考试不写作文,不考试老师不评讲作文,所以,初中作文教学,教师首先要改变作文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教师要摒弃控制学生思维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写作各个要素中都要发挥主体作用,如在批改作文这一环节,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批改手段,老师可以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把主体性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作文活动中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敢于写出自己的风格,不要把作文限定在固定的结构和句式中,让学生敢于想,敢于写,敢于抒发真情感。同时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尽可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抛开文体、选材、结构、立意甚至字数等诸多条件的限定,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如半命题作文题目:“给自己一个____”、“我找到了____”、“从来没有这样____”、“走,让我们一起____”……让学生的思维在可控的前提下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话题作文题目如“等待”、“相遇”、“味道”、“好想,好想”……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类似的作文题目,选材范围十分宽泛,命题人旨在解放学生思想,而且文题多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内心世界,思维得到激活,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特长,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行文,率性写作,有感而发,这样,学生的思维不受阻碍,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学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真作文,学生才能够畅快淋漓写“心中所有”、“心中所想”、“心中所愿”。久之,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新思维就形成了,一篇篇新颖生动的好作文也就扑面而来。

二、赏识鼓励,灌溉创新思维的花朵

在学生行文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作文结构套用化、材料通用化、语言模仿化等常见的模式化套路,应鼓励学生从生活的多方面选材立意,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新鲜想法,教师应鼓励百花齐放的创新思维的出现。如初三学年的一篇材料作文题目题干是: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要求让同学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材料内涵,:“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吃苦耐劳和执著的精神。那么教师应该热情鼓励学生做多角度立意的尝试,有的学生认为作文立意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也有的学生着眼于说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老师看到学生们有如此多样化的立意,应该感到欣喜,更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思维行文,基于这些,有助于产生创新思维。

另外,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热情鼓励也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作文批改过程中,传统教师多着眼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如文章结构混乱、句子不通顺、层次不够清晰、错别字等,老师批改的全是红圈和一排排红杠。这个过程无异于老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次束缚或者碾压,一味打压、整齐划一式批改,学生作文面目全非,作文也不再是学生的作文,而是体现教师意志的规范化产品。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为迎合教师主观意志,创新思维自然受抑制,写作文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极大减弱。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赏识鼓励,多看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以乐意接受的方式得到更好的提升。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说放任无视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教师应注意表达方式,表扬为主,提出行文缺点要委婉一些,如有的教师直接在学生作文的批改栏写道,“你这个作文写得逻辑混乱,语言语病过多,简直就是一篇流水账。”这样定性的直接的语言无疑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也挫伤了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说“某某同学,本文写得已有很大进步,如果能在语言上精雕细琢,条理更清晰些是不是会更棒呢?”教师这样商量的温和的鼓励性语言就像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会更乐于接受,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精雕细琢”这个词语,这是不是一举两得呢?

在评讲作文过程中,对于写得好的同学教师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宣读,多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多鼓励其他同学努力写出好文章。当然如果有套用甚至抄袭作文辅导书籍或他人作文的学生,教师要委婉批评,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东西,作文要勇于创新。有的老师说“孩子们,我们说,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那么也写自己的作品,所以,老师希望有些同学不要吃别人碗里的剩饭,满头大汗也食之无味,倒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老师一席幽默的话,让抄袭的同学自觉低下了头,教师也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只有创新,作文才能越写越有劲头。这样,教师用审美的角度去欣赏,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提高,就会爱上写作文,努力钻研,才会生长出创新思维的花朵。

三、学会观察,培养创新思维的新芽

初中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个可以自由观察的空间和环境,只有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与自然,思维才能广阔,作文也才能言之有物。

(1)从生活的细节入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的细节往往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留心观察,才能有所触发。莫泊桑是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关门弟子,老师在教导莫泊桑习作时,常教导他观察要细致,才能抓住特点,写出别人写不出的东西,莫泊桑也另辟新径,不断创新,成为世界文坛上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大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关注生活的细节,创新思维这株新芽才能茁壮成长。

教师要激励学生练就一双敏锐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激发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一篇《画杨桃》的课文,文中作者因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画出了一个五角星的杨桃遭到同学嘲笑,后来老师告诉大家其实每个人从自己所在的角度看杨桃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如下训练:对某一事物也做以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或对某一处景观做以仰视、俯视、正视等多视角的观察;也可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从听觉、味觉、嗅觉、感觉等深入体验某一事物的特征特点,或者从不同的时间(早中晚或者四季变化)来观察某一事物的自然变化。这种观察生活细节的功夫练好,学生们就在自己的数据库中自然地存储了大量写作素材,这样更容易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从随笔练习中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安排布置随笔作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并通过观察视角进行随笔练习。比如每天上学路上、课堂上、课间,父母间、同学间、师生间等多角度不限范围选材,有的同学写“公交车上感人一幕”,有的写“早晨餐桌上妈妈的唠叨”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容易忽略其实可能具有价值的选材,随时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个场面描写,也可能成为激发创新思维的源泉。艺术源于生活,创造性写作也源于生活,随时进行随笔练习,这些都有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

四、积极引导,培育创新思维的成果

初中教学过程中,一提到作文,很多同学抓耳挠腮。听到最多的就是“老师,没什么可写的东西。”“老师,我没去过,我没有事情可以写。”“无事可写”成为学生写作的头号难题。出现此问题也倒也无可厚非,学生多是被束缚在校园和课堂里,来往接触的也只是校园那片小世界,这便造成了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学生一方面缺乏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同时文化知识视野相对狭窄,写作文内容也较为空洞。因此,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同时深入生活,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参观访问等校外活动,如举办一场秋游活动,或者去当地博物馆让同学感受生长的城市的文化底蕴,这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记录下当时的见闻和心情,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体验,充实写作素材。同时在班级内开展作文比赛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乐趣,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丰富,学生内心就会充实,可选取的写作素材就会丰富起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发展,由此结出创新思维的果实。

我们以湖南某地同学所写的团体活动游记为例,来分析作文中的创新之处:“一下车,就听到鸟儿欢快的鸣叫声,鲜花芬香扑鼻,高高的大花门上写了几个大字:长沙生态动物园。我惊喜地说:“哇!真美啊!”虽然我们挤进了门,但因我们没拿到观光票,只得焦急地四处张望。过了一会儿,老师举着门票向我们跑来,我们高兴地对着老师大喊。我们坐上了动物园为我们准备的大巴,坐着车观看动物,汽车向前驶去……”在这一段描写中,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运用了“挤”、“望”、“举、”“跑”、“喊”等动作,调动了听觉、嗅觉、视觉多种感官体验,场面描写,就有声有色,将老师和同学到达观光地点的兴奋劲儿详细刻画了出来,不仅生动,而且具有个性化的自我体验,读来津津有味。

只有具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细腻感染人的作品。

2017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资助项目:《中学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705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161006

猜你喜欢

作文思维同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