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探究

2017-11-25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意蕴古诗文高中语文

金 烨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探究

金 烨

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陈旧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会给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来创设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教师主观地灌输众多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在书桌前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不遗余力的知识讲解扼杀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从中听不到学生的答案,更不用说让学生在古代诗歌的自主探究中熏陶涵养,提高审美了。

(二)教学手段单一

当下的语文课堂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方式,忽略了其他的教学手段。事实上,过分使用多媒体,会使教学过程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而且多媒体课件过多强调形象、直观,学生在直观感觉的冲击下,会逐渐丧失鉴赏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无法深入体味、揣摩诗词的妙处,当然也就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观念保守

诗歌的语言凝练、高度概括,具有画面性、跳跃性和省略性,极富意蕴,有别于一般的语法规范。然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忽略了对其意蕴和思想感情的领悟。教师对教学功能运用的片面化,不仅使其在教学时把一首优美顺畅的诗歌演绎得支离破碎,无法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蕴美、韵律美和诗人内在的情感,也影响了诗歌教学整体效应的发挥,从而导致教学结果的低效与乏味。

(四)学生获知途径单一

当今社会高中生获取古代诗歌的途径比较单一,只是通过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去体味诗歌。对诗歌仅仅做到略知一二,没有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要表达的意蕴和意境。加之诗歌鉴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从而引发学生的惰性,学生不愿意去查阅书本以外的诗歌内容,大多数同学平时也没有积累诗词名言名句的习惯。古代诗歌学习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积累,才能充分挖掘古诗文中的人文因素。

(五)学生们学习兴趣不足

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快餐文化和外来文化转移了高中生的注意力,学生们不再对古代诗歌感兴趣,因此学习的主观意愿也就大大降低。其次,古代诗歌较之现代文晦涩难懂,学习起来也没有那么得心应手,学生自然就丧失了兴趣。

二、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通过知识性的拓展讲解,使学生达到拓展阅读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主动性。其次,诗歌教学要进行开放式的解读与赏析。最后,教师要注意运用归类、比较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各种角度对不同诗歌作品的共性或相异进行比较,这样反复比较鉴赏,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使课堂教学有深度、有宽度、有温度。

(二)改善教学手段

除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网上搜索和整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通俗易懂的诗歌,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性,并在班上或学生自发组建的诗社中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也可利用课间广播播放古诗文经典诗歌,让诗歌走进校园生活,为学生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同时,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将作品以朗诵会、才艺会、诗歌欣赏会等形式展现出来,努力为学生营造诗歌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并最终为学生诗情的飞扬提供舞台。

(三)改善教学观念

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对诗歌鉴赏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平时要多看一些诗歌理论专著,如中国古典诗论文论等,这会对从事文本解读有帮助。教师平时要多逛书店,多读中外诗作,多利用网络资源阅读网络诗歌。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搜集整合相关研究成果,细心揣摩诗歌的内在情感,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诗意的栖居”于课堂之上。

(四)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学生们仅通过课堂和课本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们还可走进图书馆,多浏览古诗方面的书籍,也可用手机或MP3下载诗歌朗诵作品反复播放,从而营造学习氛围。在课余时间,学生们还可自主创作,彼此之间朗诵对比,评选出最佳作品。

(五)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 适当差异的创造、观察或加工的刺激,可以产生兴趣和快乐。这就要求学生们对古代诗歌进行反复诵读,从中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古代诗歌具有音乐感,常被改编为流行歌曲,李白的《清平调》就曾被邓丽君和王菲演唱。学生们也可通过欣赏这些歌曲来体会诗歌的古典美。其次,学生们也可通过多媒体,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构建出情景交融的立体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齐齐哈尔大学 161000

猜你喜欢

意蕴古诗文高中语文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