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岁的“雄安”成长得怎样了

2017-11-23张翼

绿色中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白洋淀新区规划

张翼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正式发布。到10月1日,雄安新区半岁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设立将构建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更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目前,有一幅对联在雄安广泛流传:上联是“雄安容天下”,下联是“京津冀未来”,横批是:“千年大计”。雄安到底有多厉害?半岁的雄安“成长”得怎么样了?未来的雄安将呈现怎样的美好图景?

时下,雄安最忙乎的事是什么

金秋时节的白洋淀,浩渺辽阔,芦荡飞絮。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更好的生态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当地的旅游出现了四大变化,呈现井喷之势。

但与雄安火爆的旅游形成对比的是,这个如今全世界都闻名的地方,并没有大家想象中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恰恰相反,目前那里没有一座塔吊,没有正在进行中的建筑,更没有工程车辆穿梭来往,也没有建筑材料在这个地区销售,在白洋淀的水村和安新、容城、雄县三地都可以看到一些建设中的房子和楼盘停下来了,一切都安安静静的。半年时间过去了,雄安的人们都干什么了?在雄安采访的时候,经常听到人们说“不增加一砖一瓦,不增加一草一木”又是啥意思呢?

“刚听到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时,大家都特别兴奋。现在还是很高兴,但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大家都盼着新区的规划出台,在规划没出台前,我们所有的房屋建筑等工程一律都停下来了。”雄安新区大王镇北六村村民李虎群告诉记者,“大家心里都很踏实,无论将来按规划是搬是留,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南海出发,驱车100多公里,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在大王镇小王营村,总书记走进一片开阔地,极目远眺。这里就是规划中的雄安新区起步区的核心地块。

“我们大王镇人口29314人,有5万多亩耕地,2万多亩水面。以农业种植为主,还有服装加工和家具制造业。”大王镇党支部书记李爱军说,现在镇里正忙着进行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区未来的“征、迁、占”做好准备。

按照中央要求,雄安新区立足于打击投机得利、保障群众利益、实施严格管控,经受住了炒房、炒地、舆论、落户、炒车和租赁房价格等多重考验。通过各级政府科学有力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建设、土地、户籍、房产交易等五项有效管控。

时下,雄安最忙乎的事是什么呢?

规划——“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 千年大计,一定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进行规划,必须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进行规划设计,不留历史遗憾。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许勤亲自挂帅,邀请30多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区域经济等领域的顶尖专家,46个规划编制团队、10个工作营、近300位专家和技术人员集中办公,先后召开各类规划编制工作会议数百次。目前,正在抓紧修改完善规划内容,加强专题规划和重点课题的深化研究,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当前,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有300多名全球一流专家参与,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介绍,9月21日,新区开展了启动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从顶尖的百余多家规划团队中,优选了12家参与设计。目前,雄安新区对这12家团队提出的城市设计方案反复比选出优秀方案,并充分吸收其他方案各方面靓点进一步提升完善。

住在森林公园里,你想不想去

“只有你想象不到, 没有新区做不到。总之一句话,雄安的明天会更美好。” 说起未来的雄安,雄安新区大王镇北六村村民李虎群笑得合不拢嘴。

从一张白纸,到拔地而起的一座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城,雄安的巨变一定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雄安新区西依太行、北靠燕山,形成天然生态屏障,东望渤海,南邻白洋淀,森林、河流、湿地、湖泊、平原等地貌特征齐全。生态良好,宛若北方江南,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古有“九河下梢”之称。

“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就是按照平原建城的要求,尽可能体现原有特色风貌。” 刘宝玲介绍,建设新区绝不能搞标新立异,更不是生搬硬造,不能人为的搞点什么出来。有河的地方就有河,高的地方就高,低的地方就低,顺应自然,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宜居新城区。

“生态是安新的命脉,更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命脉,因此,坚持生态优先非常重要。”安新县县委书记杨宝昌说。

雄安新区规划将体现蓝绿交织,蓝色主要是指“华北明珠”白洋淀,绿色则是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城市规划还划出了一条硬杠杠: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这意味着,新城的绿色生态面积非常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占地则不能超过30%。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有“华北之肾”的称号,水域面积相当于56个西湖,有143个淀泊,39个纯水村、24个半水村,生活着约20万人。

雄安新区既要利用白洋淀自然生态优势,又要坚决做好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不能“因城废淀”。

据刘宝玲介绍,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区规划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已开展坑塘、河道垃圾整治等“十個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9000多家,检测治理纳污坑塘600多个,清理垃圾76万多立方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430多个,拘留环境污染涉案人员131名。

“新区确定了白洋淀生态修复的三大目标,一些治理项目已经开工实施。同时,新区还将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建设平原近自然森林,从人工林逐渐演替为天然林,构建绿色生态新格局。”刘宝玲表示,目前新区已经开始在175亩的造林实验,从规划设计、苗木选择、技术支撑、施工管理,招投标、后期监管、行政指挥等环节进行全链条落地实验,积累经验,编制《造林手册》,开展培训。今年秋冬还将启动面积为一万亩的片区造林。到2030年,新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endprint

创新,如何打造未来的千年之城

雄安新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新区的价值在于创新!

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条原则已经公布:雄安新区绝对不搞土地财政,一定要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绝对不搞形象工程。

按照规划,雄安将构建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未来新区四通八达,是名副其实的轨道上的城市。无论你是在雄安工作还是在北京工作,距离绝对不是问题。这样的新城,放眼全国甚至全球,也称得上“稀缺”品种。

记者从新区管委会了解到,目前新区正抓紧研究,将先行启动一批符合新区定位和规划方向、现实急需且条件成熟的重点项目,争取在交通基础设施、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文化保护等领域率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着眼“体制的高地”“改革的先行区”,雄安新区正进一步加大金融、土地、财政、投资、住房、人才、户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策研究。

在人们印象中,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几乎成了大城市“标配”。但雄安新区建设,提出了“三个不建”的决心:不建高楼大厦,不建水泥森林,不建玻璃幕墙。

“我有三个孙子分别上大学、高中和初中。新区发展了,孙子们会更愿意回来发展。”安新县端村镇大淀子村70岁的老人朱国溱告诉记者,听到新区设立的消息,他高兴得一夜没有睡好觉。

“新区成立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未来的生活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区的未来,现在大家都没闲着,都在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李虎群说。

据介绍,雄安已启动大范围就业培训,实施万人培训、万人就业“双万工程”,培训群众2100多人次,组织京津冀49家职业技工院校在新区联合招生,已招生629人。

雄安新区规划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古为冀州之域,曾为燕赵之邦。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元、明、清时期,雄安地区成为拱卫京师的畿辅地区,受到京都文化的辐射和滋养,文化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独特的位置,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物资源,目前文物调查正在开展。

9月9日上午,容城县马庄村村委会门口架起了高高的显示屏,屏前放着一张桌子。雄安新区第一份临时占地补偿协议在这里签署;下午2点,在不远处另外一块土地上,新区建设“第一桩”深深扎入土壤中,容城县国土局负责人介绍,打桩是为了进行土地勘测,雄安新区全面建设就此拉开帷幕。

9月28日,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称,已有48家企业首批获批入驻河北雄安新區。按照严控入区产业的原则,经过审核,首批获批的国家电网、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金融、360奇虎、国开投、中国电信、中国人保等在新区设立48家企业。

据了解,首批获批落户雄安的48家企业全部为高端、高新企业。其中,前沿信息技术类企业14家,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15家,高端技术研究院7家,绿色生态企业5家,其他高端服务企业7家。

从企业性质上看,这48家企业中,中央企业有19家,民营企业有21家。区域分布上,来自北京的企业有24家,来自深圳的企业有13家。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明确了七大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责编:张志国)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洋淀新区规划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