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2017-11-23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天保天然林护林员

张志国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来来来来,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即使你从来没有去过新疆,也一定听过《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曲。

新疆很美!新疆的美不同于江南的美,她是一种大美。通透的蓝天下有着宝石一般的高原湖泊、绵延千里的雪山雄峰、苍莽久远的原始森林、辽阔碧绿的肥美草原、色彩绚烂的簇簇野花,还有肆意驰骋的牛、羊、马群,它们像珍珠一样撒落在蓝天白云之下,徜徉在繁花绿草之间,……所有这些绘制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山川秀美、绿洲常在的美景背后,有无数人的呕心沥血与无私奉献,这其中就包括一大批平凡的护林员。是他们的默默工作,无怨无悔,让新疆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人更美。

新疆在全国率先实施全面禁伐

“在天保工程实施以前,原来在山区,最破烂、最糟糕的房子就是林业人的,当年的护林员都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现在你再到新疆山区一看,最漂亮的房子都是我们护林人的。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天保工程。天保工程就是救命工程。”面对记者采访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李东升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产业发展办公室高工肖中琪还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顺口溜。“抬头是山头,低头是石头,满山是木头,就是没丫头。”肖中琪给记者解释,他说,天保工程之前,林业工人条件艰苦、收入很少,找老婆都是老大难,很多林业工人找不到老婆。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19年来,新疆聚精会神保生态、抓发展,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已得到有效提升,林业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

新疆国土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总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地处内陆、干旱缺水、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少林地区。新疆天然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三大山区及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流域等河谷和部分荒漠地区。根据2016年公布的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全区森林面积1.2亿亩,森林覆盖率4.87%,森林蓄积3.92亿立方米。

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分布和水资源状况,客观上决定了必须停止天然林采伐,加强天然林保护,构筑生态屏障。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在新疆的整个生态系统中,高山和森林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有效降水和山岳冰川,天保工程成为维系“山水林田湖”關系的重要纽带,为新疆的水资源安全和绿洲经济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新疆有107家国有林场,其中:国有天然林林场87家,人工林林场20家。天然林区林地面积1310万公顷,蓄积2.76亿立方米。天保工程在全疆13个地(州、市)实施,有44个单位。

据记者了解,新疆天保工程1998年启动、2000年正式实施。通过停止木材采伐、加强资源管护、建设社保体系、资源培育等措施,天保工程规模、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天然林资源质量、数量得到有效提高。天保工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影响力与日俱增。

天保二期管护资金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5元/亩,提高到2017年的10元/亩。中央财政专项补助年度资金也从2011年的27365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54126万元。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全疆累计到位天保资金26.99亿元。主要用于森林管护、社会保险、政社性支出、资源培育、森林抚育、一次性安置职工社保医疗补贴等。

新疆天保工程有效保护了天然林资源,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固碳释氧、保护物种多样性、木材储备、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是在稳定冰川、涵养水源、调节河水流量、净化水质等方面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书记林春亮说,“2017年,国家实施天然林全面保护政策,是人类观念的巨大转变,是尊重自然的直接体现,必将开启天保事业新的篇章。”

李东升向记者透露,新疆山区天然林呈现区域性、条块状、不均匀分布。天保工程实施前,林业主要以采伐天然林生产木材为主,为新疆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森林资源不断消耗,森林生境遭到损坏,付出了较大的生态代价。20世纪90年代初,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于制定、实施了木材生产由山区天然林向平原人工林转移的战略,开启了新疆天然林保护、发展之路。天保工程实施后,新疆按照工程要求,实行严格的天然林管理制度,果断减少天然林消耗,主动调减商品材产量。

1998年至2004年,将天保工程区木材产量由每年28万立方米快速调减到8万立方米,又从2005年起主动停止了每年8万立方米天然林采伐计划,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面禁伐。禁伐措施的实施,停止了长期以来对天然林生态的破坏式利用,把伐树工变成护林人,实现了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成为新疆大力实施天保工程、转变森林经营理念和方式的标志性举措。数据显示,天保工程区森林面积由209.47万公顷增加到228.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5.66%提高到28.94%,林木净增长2248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保护森林资源和巡边护边双管齐下

作为边疆地区,新疆的天保工程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林业部门的管护所、管护站都位于中国和中亚诸多国家的边境线附近,很多站点距离国界只有几十公里。天保工程区与边境地区高度重合,这也给新疆的林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军警民共建是新疆林业最特殊的地方。护林人员经常义务承担巡边员的角色,在看护森林的同时巡护边境。

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哈巴河林管分局贸依特木材检查站位于哈巴河林区贸依特沟系,和哈萨克斯坦只隔了一条河。在贸易特木材检查站,记者注意到,林业人员正在和当地武警进行联合执法,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endprint

据记者了解,贸依特木材检查站是进入林区主要道路卡口之一,贸依特木材检查站工作人员和铁列克乡边防派出所武警官兵共同肩负着进入林区、车辆、人员的登记(没有边防通行证一律不准放行),对林木产品的检疫,同时对下山的所有车辆进行检查是否携带野生动植物。

“我们林业人员没有执法权,过去如果发现有人在附近盗伐树木,或者盗挖冬虫夏草,我們只能劝阻。仅靠护林员,管护力量薄弱,劝阻时经常挨打。现在好了,我们和武警一起行动,能够有效保护附近的森林,制止各种违法行为。”该站站长常海峰对记者说。

哈巴河分局贸依特边防武警牛光伟今年34岁。2006年,他23岁的时候就来到了这里。他们和林业局的人一起长期配合,联合执勤。他清楚记得,2009年闹雪灾,大雪封山,他们在这里呆了大半年。冬天,他们就住在林区。2010年,他在执行任务中,还从马上摔下来,受了重伤。

白哈巴森林管护所,位于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白哈巴村境内,距县城118公里。管护所现有管护员10人,人均管护面积2000公顷。2017年新增生态管护员11人。

管护所所长马长全说,“‘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是保护林区森林资源的一种创新举措,效果很好。”据马长全介绍说,其实就是白哈巴管护所所长任白哈巴村副书记,村长任管护所副所长,这样有利于开展天保工程,顺应新形势下理顺村、管护所两者关系,并与当地政府、边防军队、边防武警同样肩负着管边控边。

据马长全介绍,2011年按照标准化所站建设在原址上进行了改造扩建,管护所庭院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其中所建筑面积140平方米。通过近五年的改造和新建,构建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标准化管护所站,基本做到了标准化建设。马长全说,现在管护所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暖,满足了管护所人员日常生活需要。而且还新建了食堂、澡堂、会议室。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管护设施、未成林造林地、围栏、苗木管护完好,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管护网络,确保森林资源100%管护。

哈巴河分局大萨孜森林管护所护林员阿德列提,今年53岁,塔塔尔族,他干森林管护已经36年。原来他是伐木工,现在是管护员。据阿德列提介绍,天保工程启动以前,他们的管护所只是几间简单的小木屋,由于离县城太远,无法通电,每天骑着马爬山涉水数十里巡视山林,带点馕,带点水。连热水澡也洗不上。天保工程实施后,管护所的条件逐步改善,于2013年搬入新建的二层砖瓦楼。“我们现在成功实现通水、通电、通暖,日常生活需要完全得到满足,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我每月的收入有3800多元,我还有两个娃娃需要照顾,希望我的收入能再高一些。”

哈萨克族小伙子恩特马克今年29岁,也是新疆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哈巴河分局大萨孜管护所聘任的生态护林员。

每天早晨6点,恩特马克骑着马,赶着自家以及帮别人代牧的80只羊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巡护,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来。

不仅放牧,他的主要工作是巡查林区里是否有违法盗猎、挖虫草、破坏林木的行为,观察有没有着火,树长得如何……

当地牧民向来好客。巡查中如果遇到牧民家,恩特马克就可以进到帐篷里喝奶茶、吃饭。每到这时,恩特马克不忘本职,积极向牧民们宣传保护森林的知识和政策;临走时,他总要留下自己的电话,让牧民发现什么破坏森林的情况可以及时通知他。

牧民们对大自然有一种朴素的尊重,责任心也很强。一位林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一次接到牧民报告,说某处树木因雷击起火,当他们匆忙赶去时却发现牧民已经合力把火扑灭了。“来不及找水,牧民们就直接把刚挤的羊奶泼在火上。”

恩特马克对这些事并不觉得奇怪。“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

恩特马克是哈巴河分局聘任的80名生态护林员之一。近年来,当地按照“政府聘、林业管、村里用”的原则,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申请,村委会推荐、公示,县扶贫办复核”的程序,选取其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担任生态护林员,并按照每年1万元的标准发放工资。

“比起放牧收入多了两三倍,巡护山林的同时还兼顾放牧,政策很好了。”恩特马克腼腆地笑了。

此外,这些生态护林员也被纳入管边、控边的队伍当中,他们每个人就是一座“流动生态管护站”。由于熟悉当地情况和牧民情况,往往一户就能影响10户,扩大了农牧民管边控边、生态保护的意识。

林业管护站也与牧民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管护站成立后,牧民非常认可。”大萨孜管护所所长郭万军介绍说,“不仅仅是驻守,我们每个人都要走家串户,第一时间掌握相关情况。同时积极服务当地群众,比如有些地方尚未通水电,我们就帮助农牧民协调;也帮忙解决孩子上学问题等。”

郭万军说,在大萨孜管护所,住宿都是两人标准间,哈巴河分局的每个管护站都一样,他们这里也全部实现了“10有”,就是有杆旗、有块牌、有幢房、有菜地、有畜禽、有水电、有通讯、有热水、有炉灶、有奖杯的标准。被牧民亲切成为“幸福驿站”的管护所,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除了增强职工自信心、荣誉感外,还成为宣传林业、天保工程的窗口。

喀纳斯风景区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中段,多年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而在优美景色的背后有一群天然林资源管护员常年守护着这片净土,他们常年工作在山林中,每个月只有3天的假期。在这里,管护员们从旅游区到达最远的管护站每次都要骑马行走4天,每月的补给需要经过船运、马驮、肩扛才送到站点。他们也被当地人称为“美丽喀纳斯的守护者”。

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阿克吐鲁滚管理站的护林员加尔肯和米热别克就是这批“美丽喀纳斯的守护者”其中的两员大将,两个人同是38岁,是一对好哥们。

在喀纳斯湖附近,有13个管护站点,每个站里,大约有6位护林员。站与站之间,近的相距6小时,远的需要走2-3天。endprint

加尔肯所在的管护站还不算远,但也需要骑整整一天马才能到达;米热别克的驻点更远些,需要在马上度过2天的时光。这意味着他回家一趟,仅在路上的时间就需要4天。

由于交通不便,许多管护站点并没有通电,平时照明就靠着柴油发电机,柴油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却得靠人骑马运进去。每10天,管委会用船将这些物资送到湖头的物资转运站,各管护点派人再从这里运走。

到了管护站,他们就会立即开始工作——从早晨8点到晚上10点,穿梭在群山之中,防火、防盗伐、报告是否有病虫害……林区里并没有路,很多路段甚至只有马能走,就这样,他们往往一巡山就是一天。

与外面的通讯并不方便,一般联络就靠对讲机。这几年管护站配了卫星电话,情况改善不少。但是较为昂贵的成本让它们只有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

觉得最难的是什么?“寂寞吧。”两个人都这样回答。“我們站里几个人一开始聊聊天,后来在一起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什么话说了。”

作为护林员,这样的生活加尔肯和米热别克已经过了4年。

记者问他们,会遇到危险吗?“就怕碰到黑熊,遇到就会没命了。”

由于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与树林相伴,很少与人交流,加尔肯和米热别克并不善言辞,面对一大批记者的询问,他们两人都有些紧张,嘴唇微微抖着。

为什么来做护林员?加尔肯抬起头,脸上绽开了笑容。“以前在家种地,一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现在每个月都有3800元的工资。”

“我之前放牧,也没有太多收入……”米热别克说道。

加尔肯和米热别克两个人都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后聘用的护林员。”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余戈壁解释说,“我们把很多牧民聘为管护员,给予其超过3000元的工资。这些管护员熟悉当地环境,也能骑马进入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对天保工程在当地的开展非常有利。”

“现在有什么困难希望解决吗?”旁边一位随行的工作人员问道,“没啥困难。国家让我们就业了,挺满足的。”加尔肯笑着说,“就是路不太好走。”他补充说。

助力稳边固疆和精准扶贫

近年来,天保工程使林区职工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培育采伐森林的单一职业,向森林管护、资源培育、旅游服务、种养加工等多个行业转化。抚育、造林、飞播、旅游等经营活动的开展,充分保障了职工就业,职工收入和社保水平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16年底,新疆天保工程区在册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达5.9万元,(2010年为3.2万元),在职职工社会保险全覆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保应保尽保,社会保障水平同步提高。

据记者了解,这几年,新疆在实施天保工程的过程中,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安置富余职工、增加经济收入、支撑工程实施的重要任务,立足林业资源和技术优势,认真做好后续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各实施单位立足天保工程区资源优势,开展森林旅游、林下养殖。2016年以来,筹措1亿元资金发展森林康养,在天西林管局、天东林管局建设4个康养基地,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李东升表示,新疆在天保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三大经验。一是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产业相结合。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夯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生态保障;通过发展以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不断增加就业,提高职工和林区群众的收入,充分调动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二是坚持天然林禁伐和人工修复相结合。把停止商品性采伐作为天保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管护和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通过自然修复和人工培育逐步增加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保障森林生态功能持续、稳定发挥。三是坚持深化改革,统筹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适应生产方式转变,深化职能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森林资源管护和培育为主,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同时把方便职工生产、提高职工收入作为同等重要目标,维护好职工切身利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保天然林护林员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天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关于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基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林保护问题与对策
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向日葵的故事(下)
炭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