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蓬勃发展 文献特色鲜明
——读《山西师范大学年鉴(2013、2014)》点评

2017-11-23

黑龙江史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年鉴师范大学山西

陆 奇

事业蓬勃发展 文献特色鲜明
——读《山西师范大学年鉴(2013、2014)》点评

陆 奇

本文论述大学年鉴编纂的重要性;赏析《山西师范大学年鉴(2013、2014)》的鲜明特点,基本符合年鉴编纂标准;提出提高文化自觉,打造年鉴品牌,达到出版标准,逐步形成精品年鉴的建议。

大学年鉴;鲜明特点;出版标准

四月芳菲春盎然,百花绽放草木芳。山西师范大学是我在1973-1976年学习的母校,至今已经过去40年了,但仍然乡愁缱绻不已。我这20年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科联从事地方志、年鉴文化的编纂、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曾担任北京社科院副院长兼院史志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地方志学会两届副会长,《北京社会科学志》《北京人物志》执行主编,大型学术著作《中国现代方志学》执行主编,北京市社科联原巡视员、原副主席,目前担任《北京社会科学年鉴》(被誉为具有“准中国社科年鉴价值”)编委。现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

据《上海地方志》2016年第1期报道:《中国地方志》(中文核心期刊)1994年 1月至2014年12月这20年中,发表学术论文4篇及4篇以上第一作者统计情况表,全国共有123人。其中,北京市有4位专家榜上有名(按排列序号):(18) 段炳仁 11篇,(42) 王铁鹏 8篇,(72)陆奇 5篇,(83)赵庚奇 5篇。

由于我定于5月中旬要到母校参观,日前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北京社会科学年鉴》《中国现代方志学》各两本,尽莘莘学子的绵薄之力。同时,自然就对师大年鉴情有独钟,应我的热切要求,学校校友总会董俊荣主任寄来《山西师范学院年鉴(2013、2014)》两本,热读之后,不禁有感而论。

大学年鉴 重要史料

年鉴的一个重要源头是古代的历书。现代年鉴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它随着欧美各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中国大陆是从翻译外国年鉴入手,1909年由奉天图书馆印刷发行的《新译世界统计年鉴》,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年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视发展繁荣地方志和年鉴文化事业。1979年9月,邓小平在接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时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198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率先出版《中国百科年鉴》。这30多年来,中国年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从类型和数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已成为世界年鉴书籍的生产大国。尤其是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地方综合志书和综合年鉴编纂的意义、机构、经费、责任、出版、理论研究、资料收集及开发利用等问题。2012年11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布《地方综合年鉴质量编辑出版规定》(简称《规定》)等文件,极大地促进了年鉴书籍质量的提高。

大学年鉴作为年鉴文化,从类型来说属于专业性年鉴中的单位性年鉴,它运用规范文字、活动照片、统计图表全面系统记述一所高校一年来在政治思想、人才教育、科学研究、行政后勤、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工作、事业发展概况,是一部权威翔实的综合性学术工具书、年度资料性文献。

大学年鉴作为年鉴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始于20世纪20年代。较早的大学年鉴是曾昭六等于1924年创刊的《复旦大学年鉴》,以后又陆续编纂出版了几本。但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编撰年鉴的高校寥寥无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年鉴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大学年鉴特有的文化载体与方志年鉴“存史、资政、育人”社会功能凸显,年鉴的编纂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相继加入年鉴队伍。1990年,上海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较早编纂出版《上海医科大学年鉴(1990)》《东南大学年鉴(1990)》。1997年,《上海交通大学年鉴》率先在上海高校以栏目、条目体例正式出版。

据《上海地方志》2016年第3期提供的统计,共搜集203所高校年鉴。其中,“985”高校38所、“211”高校(不含 985)64所、普通本科93所、专科学校8所。并从地区分布来看,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有编纂大学年鉴的数据,其中,山西有 3所高校编纂年鉴,这里自然包含山西师范大学。

师大年鉴 体现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山西师大校领导自1999年就重视编撰《山西师范大学年鉴》(简称《年鉴》),全面记述每年师大各方面工作资料形成一本本(每本数十万字)史料文献、学术工具书,至今已经近20年是很有见地、很有远见的。这是一大笔文化财富,有工作过程,有工作经验,认识规律和特点,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很有意义。

《年鉴》(2014)框架做到《规定》所要求的:“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它设置栏目11个,依次是:大事记,重要文件与文献,学校机构设置,人才培养工作,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教职工队伍,办学条件,对外交流与合作,党群工作,表彰奖励,媒体师大;栏目下属设置类目45个;全书各类统计报表72个;书前彩色照片24张;还有机构设置图等。

《年鉴》(2014)基本做到《规定》中编纂方面所要求的:“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记述准确,编写规范”。主要表现为其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其二,宗旨明确,即“旨在逐年真实地记录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和展现我校办学历史概貌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是校内外人员查阅了解我校信息的重要工具书。”其三,资料详实,即“所用数据由于统计的来源、口径、方法、时间不同而有差异的,均以学校年度报表为准”;其四,体例规范,即大事记、条目、照片、图表诸体例的设置、撰写、编制基本规范。

《年鉴》突出记述党和国家关心教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校党委书记倪生唐指出:“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始终关心教师的健康,始终发挥教师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校党委和校行政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教师的力量办学。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和实施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一系列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的政策和奖励措施,高度关注不断改善教职员工的待遇,注重给教师增加一些看得见的利益,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浓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年鉴》在记述学校办学特色方面还体现在,书的开头鲜明写出山西师范大学校校训:团结创新求实奋进。

科学发展 蓬勃繁荣

《年鉴》对于学校近年来的优异工作给以全面展示,读后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例如:校党委书记倪生唐在山西师范大学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向2014年度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者、山西省模范教师获得者、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者,以及受到学校表彰的59名“三育人”先进个人、9名从教35周年教师,2014年度国家基金项目获得者、山西省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山西省教学名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校长武海顺在题为《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厉心治学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在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指出:山西大学是一所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第一,在学校层次上,山西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即国家“小211”工程重点高等高校,是山西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和八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第二,在学校排名上,学校的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校200强,在山西高校稳居前4名,部分学科进入国内前列。在2020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学科排名中,学校的戏剧与影视学在全国排名第九位,前面是北京大学,后面是南京师范大学;学校的化学学科整体水平得分与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相同,一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的前1%。第三,在教学改革上,学校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的“国培计划”中得到推广,并入选教育部《教育改革典型案例》,最近又获得了2014年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四,在学位上,学校有1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0个二级硕士学位,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二级博士学位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构建起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五,在办学规模上,学校设有22个学院,5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博士生研究生3100余人;1000名专任教师中,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杰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现有山西省“百人5计划”、“三晋学者”等各类优秀人才70余人。

山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关注青年教师发展,并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切实支持的大学。一是在教学上,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课月制度,每年4月、11月全体领导走进课堂听课,现场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为青年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还建立了每周教研制度,按照一门基础课一个课程组开展教研活动,支持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一起听课、评课、研课,提高教学能力。二是在科研上,三是在外事工作上,四是在激励政策上,五是在实践教学上,学校都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切实可行。

学校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政治思想人事,教学科研交流,行政后勤建设。其主要部分应是教学科研一线,《年鉴》重点记述了,其一、院系设置,包括文学院等22个学院简况;其二、专业设置和优势,包括博士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精品课程;其三,学科建设和学科研究,包括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定期出版的专业刊物;其四、普通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为84.9%;其五、主要校办产业,主要包括《语文报》社有限公司等;其六、学校历史沿革:山西师范大学的前身为晋南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山西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独立建制)和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师范大学。

文化自觉 打造品牌

目前看《年鉴》只是内部材料,整体是粗糙的,还没有达到出版的正式成果著作标准,这与学校在山西高校前四名的位置很不相称。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编纂年鉴的经费、人员的投入力度。坚持编纂原则,确保年鉴质量。提高文化自觉,打造年鉴品牌。第二,制定《年鉴》出版发行计划。按照国家相关出版规定,在建立健全规范文稿审查、语言文字、编制索引、差错率、封面设计、开本、印刷、装帧、制作出版电子版年鉴等方面达到规范标准。第三,编制英文目录和主题索引。在资料书、工具书、专业书中,主题索引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是查阅资料书、工具书、专业书不可或缺的工具。编制好英文目录和主题索引是年鉴现代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第四,对于年鉴的定义概念似应阐述规范。在“编辑说明”第二行称《年鉴》是“一部综合性参考文献”,而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称年鉴是“年度资料性文献”。第五,适当增加丰富年鉴内容,例如对各类年度模范先进人物的简介、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突出表现简介等。第六,加强高校年鉴同行考察、交流。也可请山西省和临汾市的地方志办公室的年鉴专家指导编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逐步形成精品年鉴,形成山西师范大学的一个学术品牌。

以上意见不一定妥当,仅供参考。

篇末,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年鉴》的学习、研究、撰写,对母校的现代化建设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可视为参观了母校,不由赋诗词如下:

水调歌头·喜看母校盛世颜

诞生六十载,学府沐春阳,百年培秀木,桃李数十万洋。青年有幸受益,毕生标志起点,乡愁缱绻往。师长恩泽在,摇篮抚育芳。

校园美,现代化,楼宇彰,桃源世外,祖国盛世母校强。人文学真善美,科技学高大尚。新校址起航,信息国际化,前程愈辉煌。

1.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材料汇编本

2.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综合年鉴质量编辑出版规定》材料汇编本

3.《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徐家康著线装书局2006年9月出版

4.《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年鉴编纂述论》周小燕著载自《上海地方志》2016年第3期

5.《构建中国特色年鉴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结构体系》陆奇著载自《全国年鉴论文汇编》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辑方志出版社2012年11月

猜你喜欢

年鉴师范大学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农业
山西农业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彩版作品(1)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