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末端治理技术研究

2017-11-22李康婷姚庆宋

绿色环保建材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浓度冷凝吸附剂

李康婷 姚庆宋 黄 慧

浙江东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末端治理技术研究

李康婷 姚庆宋 黄 慧

浙江东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从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处理VOCs的原理、主要方法和技术特点,论述了VOCs末端治理技术,并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结合VOCs的不同种类,建议在处理时作出相应的应用选择和注意事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末端处理;VOCs

1 引言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源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印刷、制药以及电子等100多个行业。VOCs会产生臭氧污染,还会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是我国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决定性前体物。重点行业的VOCs污染治理成为我国提升大气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污染控制通常可通过污染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等三个层次来实施。由于污染预防和过程控制等措施与行业特性关系密切,宜分行业研究,故本文仅研究末端治理技术。目前,VOCs末端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

2 回收技术处理VOCs

2.1 原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法,改变温度、压力,或采用选择性吸附剂和选择性渗透膜等方法来收集、分离有机气相污染物。

2.2 主要方法和技术特点:回收技术主要有主要有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吸收法等。①吸附法:VOCs气体通过一多孔固体物质(吸附剂),使之附着于其固体表面上,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最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适用于:中低浓度的VOCs的净化。优点:去除效率高,易于自动化控制;缺点:不适用于高浓度、高温的有机废气,且吸附材料需定期更换。②冷凝法:冷凝将废气降温至VOCs成份之露点以下,使之凝结为液态后加以回收之方法。多用于高浓度、单一组分有回收价值的VOCs的处理。处理成本较高,通常VOCs浓度≥5000ppm方才适用冷凝处理,效率介于50~85%之间;浓度≥1%以上时,则回收效率可达90%以上。③膜分离法:用人工合成的膜分离VOCs物质。适用于高浓度VOCs,回收效率高于97%。优点:回收组分,高效,可集成其余技术;缺点:成本较高,膜污染,膜的稳定性差,通量小。

3 销毁技术处理VOCs

3.1 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或生化反应,用热、光、催化剂和微生物将有机化合物转变成为无害物质。

3.2 主要方法和技术特点:销毁技术主要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催化燃烧、生物氧化和、光催化氧化和等离子体破坏等。焚烧法控制VOCs污染只能适应可燃的或者高温下分解的有害物质,可以除恶臭和回收热量,但不能回收有用的物质。具体见表1。

表1 :VOCs燃烧法工艺性能

最终产物投资情况运行费用二氧化碳、水较低低二氧化碳、水低高优缺点易爆炸、热能浪费,易产生二次污染处理风量大、浓度低的有机废气。缺点:设备易腐蚀,处理成本高,易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碳、水高较低起燃温度低,反应速率快,节省能源。适用范围广,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烃类有机废气及恶臭气体。缺点:催化剂易中毒,投入成本高。

燃烧法控制VOCs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如果燃烧不完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中间产物,如乙醚、二噁英、呋喃等。

4 不同处理技术在VOCs中的应用选择

目前,已经鉴定出的VOCs种类超过了300种,按其化学结构可以进一步分为烷类、芳烃类、脂类和其他类等。根据不同行业产生的VOCs,以及末端治理技术特点选择不同的处理技术。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4.1 根据行业选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建议优先采取回收技术处理。如在餐饮服务行业,则根据餐饮业规模、场地、气候等不同,采用高效油烟与VOCs净化装置净化后达标排放。

4.2 根据浓度选择:对于中低浓度VOCs,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可以采取吸附技术对有机溶剂回收后达标排放,无回收利用价值的,采用催化燃烧或热力燃烧技术净化后达标排放,余热可以回收利用。高浓度VOCs,应先采取冷凝回收、吸附回收进行回收利用,并辅之以其他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

4.3 注意事项:在处理VOCs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防止产生二次污染,对于催化燃烧或者热力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硫、氮、氯等无机废气,以及以吸收、吸附、生物等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机物废水,应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对于不能再生的过滤材料、吸附剂以及催化剂等净化材料,应按照国家固体废物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处理。

5 结语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每年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VOCs种类繁多,数量大,年均排放量超过了2000万吨。重点行业的VOCs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提升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2013年,国务院专门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就明确提出要“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尤其是要“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气控制”。VOCs治理注重源头治理和环节控制外,更要做好末端治理,努力实现VOCs的全过程治理。

[1]陈可.电子行业VOCs的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技术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14(8):47~50.

[2]刘海东,梁现锋,宫建华.软包装企业VOCs末端治理技术探讨[J].印刷技术,2015(6):16~19.

李康婷(1991.1-),女,本科,汉族,浙江杭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高浓度冷凝吸附剂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细粒级尾砂高浓度胶结充填试验研究与工业应用
用于空气CO2捕集的变湿再生吸附剂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烟煤烟气吸附剂脱汞技术的现状及展望
洗脱苯粗苯冷凝冷却器优化改造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竹制品废水
高浓度高气压在烧结用石灰气力输送中的应用
LNG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操作参数优化
脱硫罐排放汽无压冷凝净化装置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