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2017-11-22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娜

今日民族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理论课思政课

□ 文 /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娜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 文 /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娜

“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云南考察期间对云南未来发展建设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在云南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我们应当用心领会、用情珍惜、用力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总书记为云南勾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在这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把习总书记考察云南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教学科研的新思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在“三个定位”中被摆在了最靠前的位置,也是云南最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加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领域落实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政课应当成为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分解为若干具体策略,本文探讨最为主要的三项策略。

第一,加快推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将云南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政课教材体系中本身就包含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教学内容,但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遵循“因地制宜”这一重要原则,也就是说,教学体系既要有国际视野,也要有本土情怀,既要“入主流”,还要“讲特色”。云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亮点”和“特色”在于,其不仅要帮助各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引导各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这就必然要求云南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突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一主题。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中,特别要讲清楚云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历史作用,讲清楚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故事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讲清楚当代云南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和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惟其如此,才能使教学内容真正达到“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要求,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要充分运用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多样化的媒体形式来支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完整过程,只有把理论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离不开讲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案例和生动故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充分运用优秀的文化产品来吸引人、感染人、引导人,通过网络、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视频等多样化的媒体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推广和传播。譬如,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云南省委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一家人,过日子——云南故事》就通过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形式反映了云南各民族团结发展,展现了云南民族工作做法、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量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引进和推广。

第三,整合社会力量、共享教育资源,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长效机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个由表及里,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体现持续发展的过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绝不能流于政绩工程、短暂举措,而应当使之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不断改善。从目前省内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暂时性、突击性、随意性,真正纳入科学统筹规划的不多,未能形成保障制度和长效机制。要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长效机制,仅从某所高校、某个学院内部推进教学改革是难以奏效的,必须整合社会力量、共享教育资源。在总体规划层面,应加强民族宗教委、教育厅、各高校、出版社等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以云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建设的整体性工作为依托,把教材资源、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具体操作层面,可采用“项链模式”,即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开发为教材资源、课程资源,通过视频公开课、讲座等多样化形式嵌入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政课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造成为云南高校思政课的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这样既能够彰显云南高校思政课的亮点与特色、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又能降低教育成本,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实现云南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概言之,加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新形势下为落实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所提出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构想,是力图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项工程,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项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为其系统性和长期性做好充分的预期和准备。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理论课思政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