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7-11-21樊喜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遇挑战

樊喜荣

摘要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农业竞争力、保证农业质量效益等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粮食安全、循环利用、产业融合、布局设置为重点,构建多功能性现代农业结构。本文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意义着眼,分析了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积极大力推进农业改革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机遇;挑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68-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结合我国农业大国国情,重视农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以大力推进农业发展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多功能开发型现代化农业结构。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第二、三产业兴起,消费者需求日趋变化、地区差异较大等问题导致农业发展逐渐困难。为了破解“三农”发展难题,2004—2017年,中央连续14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释放出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2017年一号文件再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了今后农业农村经济的工作主线。

“十三五”规划中现代农业被列为发展重点,并指出农业是推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当前,城乡消费结构发展较快,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通过土地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农业主体,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实现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通过改革粮食价格、补贴制度等树立全新观念。近几年,中央提出“三期叠加”和新常态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三农”问题采取的重要手段,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必经之路,是夯实现代工业基础的关键举措。

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

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时期的发展主线,明确目标导向是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的必要要求,对解决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其在不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又能完善生产关系,激发农业内在原动力,营造良好国内、国际环境。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受“两块板”“两道箍”的束缚,要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需要以市场、生产和经营体系为主整体调节农业结构。通过综合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供给和需求管理,从制度、结构、要素、市场、产业等不同层面推进改革。综合我国农业历史和现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对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和必要解决途径[1-2]。

2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农业优势、解决农业发展难题的必要途径。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以人民需求为核心进行生产,增加农业供给产量和提高效率,使消费者有更多品种、更好质量的选择与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的重要变革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学界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为改革提供了理论准备。

新型工业化提供了现代物质技术,推动运作模式与技术进步向纵深发展;城镇化进一步促进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市场机制的优化;信息化可以便捷地打通生产的各个环节,快速实现生产、销售、服务等过程的统一管理;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创造农业发展新方向、新理念。党的十六大提出遵从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提出市场资源配置利用,明确表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2.2 挑战

我国农业历经30多年的转型期,随着农业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觉醒,深层矛盾与问题不断积累且日益显现。自“十二五”规划以后,农村粮食产量连续取得新高,增产的同时因低价收购和临时存储导致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与国际相比,我国农业缺乏国际竞争力问题逐渐凸显。农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结构不相匹配,农产品成本迅速提高,多重因素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农业资源和要素流动受到阻碍,农业经济机制与优化配制需要良好有效的配合。

3 建议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诸多重大考验,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降低改革成本,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维护农村稳定。

针对一号文件的内容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3-5]。

3.1 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

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积极发展适度的经营规模,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环境以及农业发展的地理优势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2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一部分,需调整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有效利用和對生态的保护与恢复;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6]。

3.3 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农村电商;深化互联网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加快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产业,提高加工深度、加工精度、加工广度。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体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的重要任务。有效融合各产业协同合作,真正激发农业潜力,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符合市场经营的结构机制,契合人民需求,保障农产品供给,逐渐解决我国农业供给侧难题,紧密联系与政府、市场、农民、供给需要、质量效果等的关系,向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完美转型。

5 参考文献

[1] 魏国强.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6(4):5-8.

[2] 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104-115.

[3] 蒋和平,王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13-18.

[4] 杨建利,邢娇阳.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4):613-620.

[5] 陈文胜.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以区域地标品牌为战略调整农业结构[J].农村经济,2016(11):3-7.

[6] 沈贵银.关于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问题[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8):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机遇挑战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