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虾种养模式示范表现及技术要点

2017-11-21郭艳朱训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技术

郭艳 朱训泳

摘要 稻田养虾,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提高稻田的产出效益,是目前沿江稻区的养殖主流。本文介绍了稻虾立体种养模式示范情况,简述稻田养虾前期准备、稻虾共生、稻虾连作等技术要点,以期为大面积示范提供指导。

关键词 稻田养虾;示范模式;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96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50-01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是广大市民普遍喜爱的美食之一。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锐减,而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小龙虾的人工养殖得到大面积推广,其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在江苏地区,小龙虾养殖方式包括池塘主养、河蟹混养、与成鱼混养、藕塘套养和稻田养殖等,其中稻田养虾已成为江苏省沿江稻区的养殖主流。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一方面改变了水稻种植区传统耕作模式,在不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上,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又提高了稻田的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是利用虾捕食稻田昆虫,保持了稻田生态环境,实现了“稻田养虾,虾养稻”的良性循环。六合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南京市农业主导示范区,滁河穿境而过,水资源十分丰富,小龙虾养殖也是当地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但养殖方式以池塘主养、与成鱼混养为主,效益不高、产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寻求新型养殖模式,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2016年2月,南京六合区农业部门组织养殖户外出规模学习,并尝试在程桥、马鞍街道引进示范稻虾立体种养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水稻、小龙虾立体种养情况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稻虾种养示范表现

1.1 基本情况

稻虾种养时间从2016年开始,示范地点在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竹程社区和马鞍街道大营村,示范面积5 hm2,其中竹程社区3.3 hm2、大营1.7 hm2。项目实施区为连片种养殖,示范经营主体以种植业为主的家庭农场。

1.2 养殖模式

示范区养殖模式包括稻虾连作(小龙虾和中稻连作)、稻虾共生模式。稻虾连作模式,种苗放养时间为8—10月,虾苗规格为20~30尾/kg,♂∶♀=1.0∶1.5~2.0,放养量为187.5~225.0 kg/hm2;翌年4月捕捞成虾,6月前捕捞结束。稻虾共作模式,幼虾放养时间为4—5月,幼虾规格200~400尾/kg,放养量为4.5万~7.5万尾/hm2;6月底或7月初开始捕捞;一般养虾产量为1 200~1 800 kg/hm2 [1]。

1.3 主要表现

稻田养虾是一种典型的优质、高效、富民的种养模式,投资小、见效快、效益稳定,可以及时解决市场需求,值得大面积推广。一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增产增收。根据示范户测算,实施稻虾种养的田块,纯收入达9万元/hm2以上,而当地常规种植稻麦的田块纯收入仅1.5万元/hm2左右;实施稻虾种养的田块,纯收入是稻麦田块的6倍以上。二是达到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收。一方面,小龙虾能将杂草及水稻的无效分裂茎叶当作饵料吃掉,减少人工清理田地的成本;其粪便和残饵可为稻田增肥,提高稻米产量;另一方面,稻田水环境适宜小龙虾生长,利于获得较高的虾产量[2]。三是实施生态种养,确保产品优质无公害。用于养殖小龙虾的稻田生态环境好,为了确保小龙虾生长安全,水稻在整个生产季节不需要进行农药防治病虫害,从而确保生产出来的稻米优质无公害。此外,稻田为龙虾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和充足饵料,成为小龙虾的天然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品质优、销路好。

2 稻虾种养技术要点

2.1 前期准备

稻田选择以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为好,土质以黏土和砂壤土为宜。稻田养虾前期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水草移栽、清杂消毒、培育水质等。①田间工程。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面积较大的稻田,还应开挖“田”字形的田间沟。其中围沟上宽5~6 m、底宽3~4 m、沟深0.8~1.0 m;中间沟上宽2~4 m、底宽1~2 m、沟深0.7~0.8 m;堤埂高1.0~1.2 m,坡比 1.0∶2.5左右为宜。沟渠总开口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20%。另外,应在稻田进排水口及田埂上设防逃网,以防逃虾和敌害生物随水进入。②水草移栽。水草品种在2个以上,包括水花生、伊乐藻、轮叶黑藻、眼子菜、苦草等;在四周围沟可以种植水花生、尹乐藻、轮叶黑藻等,田中移栽轮叶黑藻,中间沟不能种植水花生[3]。沟中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60%之间。③清杂消毒。在放养前15 d左右要对虾沟进行清理,用生石灰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或者加水1 m,使用漂白粉药物清塘,用量150~225 kg/hm2,溶解后全池泼洒,杀灭蛙卵、黄鳝及其他水生敌害和寄生虫等。④培育水质。为了保证小龙虾有充足的活饵,应在放养前7 d左右,结合整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以干鸡粪为好),并及时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确保养虾水体保持肥活度。

2.2 稻虾共生

此种模式是虾与中稻混作模式,即虾与稻一起种、养殖。①放养。幼虾放养时间一般为4—5月;放养幼虾规格为 200~400尾/kg,放养量为4.5万~7.5万尾/hm2,投放在稻田四周围沟中。该模式一般不用投喂饲料或只在小龙虾旺长时期投喂少量饲料,小龙虾产量可达1 200~1 800 kg/hm2。②捕捞。从7月开始捕捞小龙虾,至水稻烤田时,捕出所有的虾,结束养殖。③稻田管理。一是在水稻移栽前,在田块四周筑小埂,防小龙虾插秧后进入田块。二是在6月上旬,水稻插秧10 d后(秧苗已返青),拆除稻田四周围挡,让小龙虾进入田间觅食。三是对水稻进行追肥时,可先将稻田水排浅,尽量让小龙虾进入虾沟,追肥后再加深层水。为了保证小龙虾生长安全,稻田不得施用农药、碳铵等[4]。

2.3 稻虾连作

此种模式只种一季中稻,种苗放养时间在8—10月,翌年4月捕捞成虾,稻田空闲到5月才开始种植水稻,小龙虾产量3 000 kg/hm2左右。生产管理上,主要抓好苗种投放、适当投喂和水位控制。①苗种投放。通常在水稻烤田后放养,一般投放成熟亲虾187.5~225.0 kg/hm2,♂∶♀=1.0∶(1.5~2.0)。②适当投喂。放养后适当投喂优质饲料,当发现幼虾后,增加投喂次数,并随着水温提高增加投喂量,水温低于12 ℃时不投喂。主要投喂鱼糜、螺蚌肉、麸皮、米糠等,或用小龙虾配合料。③水位控制。在水稻搁田期,保持围沟中有60 cm以上的水位;水稻收割后至11月,保持田面水深30 cm;入冬气温下降要提高水位,到次年3月,可适当降低水位使水温上升。④捕获成虾。4月中旬,开始用大眼地笼网捕捞商品虾,捕获的小虾不能回塘;在稻田插秧前全部捕完。

3 病敌害防控

小龙虾常见的病害为白斑综合征病毒病,常见的敌害有小杂鱼、鸟等。在预防措施方面,针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病,提早投喂精饲料,提高虾的抗病力;调控好养殖水质,定期泼洒氯制剂或微生物制剂。针对小杂鱼控制,主要措施为清塘消毒,殺灭小杂鱼;用密网过虑进水,防止鱼苗鱼卵进入。针对鱼鸟驱赶,用声音驱赶、光亮驱赶,以及设置防鸟网线等。

4 参考文献

[1] 朱训泳.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6(6):9-10.

[2] 周平,张华,王玉群.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J].科学养鱼,2017(4):89.

[3] 沈蓓杰.稻虾(小龙虾)轮作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7(3):96-97.

[4] 黄富强,米长生,王晓鹏,等.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J].北方水稻,2016,46(2):43-45.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