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铁岭市汛期预报服务分析

2017-11-21王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强降雨气象暴雨

王丽

摘要 2016年5—8月铁岭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0%~60%,阶段性明显,区域性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明显多于往年,降水极值频繁出现,全市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汛减灾机制,平安度汛。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应对是成功防御强降雨的前提;气象局发挥“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准确预报、提前预警是成功防范强降雨的关键,明确各岗位职责、及时发布气象服务信息是成功防范强降雨的保障。

关键词 强降雨;预报;服务;辽宁铁岭;2016年;汛期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38-03

1 2016年汛期降水气候特征

1.1 降水总量偏多,阶段性明显

2016年5—8月铁岭市平均降水量为753.5 mm,较常年(483.2 mm)同期偏多50%~60%,其中5月偏多2.5倍,6月偏多20%~30%,7月偏多近90%。7月上中旬出现少雨时段,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4 mm;7月下旬连续出现5轮强降雨,平均降水量为323.8 mm,较常年同期偏多4~6倍。只有8月偏少20%。

1.2 暴雨出现早,暴雨日数多

5—9月共出现9个暴雨日,明显多于常年,5月2日出现区域性强风暴雨天气,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出现区域性暴雨,日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1.3 降水极值频繁出现

1.3.1 5月。一是5月2—3日日降水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2日夜间至3日铁岭市各地观测站降水量分别为铁岭75.6 mm、昌图81.2 mm、开原80.4 mm、西丰60.2 mm、调兵山81.6 mm。其中5个乡镇自动站降水量 >100 mm,最大降水量122.5 mm,各地24 h降水量突破5月日降水量极值。二是5月降水总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5月全市降水170~195 mm(常年51.4 mm),各地月降水量均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极值。

1.3.2 7月。一是7月上中旬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7月上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4 mm,为历史同期最少。二是7月下旬降水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7月下旬平均降水量为323.8 mm,突破2010年同期的238.8 mm。各站降水量分别为铁岭325.4 mm、开原390.4 mm、昌图250.8 mm、西丰328.7 mm。除铁岭县降水量仅次于2010年,其他县、市均是历史同期极值。

1.3.3 小时雨量突破历史极值。8月12日傍晚至前半夜铁岭县白旗寨镇出现大暴雨,小时降雨量达到101.3 mm,突破铁岭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大值。

2 受灾与预警情况

2.1 主要天气过程及受灾情况

5—8月造成铁岭市气象灾害的天气过程有5月2日强风暴雨,7月21—22日和25—26日、7月29日、8月31日暴雨,6月23日、7月31日、8月12日局地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有房屋倒塌、农作物被淹、公路桥梁堤防和小型水库损毁、水利设施毁坏,全市受灾人口1 664 211人,转移人口21 875人,直接经济损失2.966 9亿元。全市无人员伤亡。

2.2 预警信号发布情况

2016年预警发布数量为近年来最多,5—8月铁岭市气象台共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92个,其中暴雨预警信号67个,包括蓝色2个、黄色17个、橙色预警41个、红色预警5个,雷雨大风9个。通过手机短信共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逾80万条。预警信号发布总次数及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次数为近年来最多,首次在5月发布暴雨预警信号,首次发布了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3 预报服务分析

3.1 加强滚动会商,提高强降雨预报的准确率及精细化水平

准确预报是做好气象服务的前提,优质的决策气象服务更是建立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1-2]。2016年汛期气象台坚持区域性强降雨提前发布预报,局地的强对流天气通过临近预报、滚动订正预报和预警等保证了铁岭地区重大灾害性天气无一漏报。进入汛期每天安排首席和台长带班,每天收看中央台和省台天气会商,当预报有中雨以上降水时进行跟踪,掌握铁岭地区天气变化趋势及动态,提前48 h组织内部会商,形成初步预报意见,提前24 h根据上级指导预报意见制作降水的起止时间、过程总量、强降水时段、降雨强度、防御重点等精细化的预报结论。

3.2 加强实时监测,提高预警信号准确率及时效性

铁岭区域自动站共有113个,暴雨天气雨情监测上报任务重。为确保数据准确、上报及时,每次暴雨过程,市、县气象台都要求有2~3人在岗负责此项工作,2016年汛期又引进了雨情监测自动报警软件,实现了2套软件同时监测报警及雨量自动统计功能。一名值班预报员与县级监测岗位联合,对可疑数据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上报预警中心;另一名值班员负责对雨情实时分析,在首席预报员的指导下制作本地暴雨蓝色或黄色预警信号,对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暴雨橙色和紅色预警信号进行本地化拆分,并通过传真发送至市委、市政府、市防汛办及相关部门,通过微信、微博、大喇叭、电视滚动字幕向公众发布。汛期暴雨过程中,短历时降水上报反馈及时,所有预警信号无漏发。

3.3 改变传统服务方式,提高服务的及时性、敏感性

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决策气象服务取得成功的关键,决策服务本身要求气象部门在提供服务时务必讲求快速及时,不仅要提供准确超前预报,同时要求快速提供准确的天气实况、受灾情况、可能造成的损失等实时信息[3-5]。在防汛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中,准确的预报能够提供未来可能的降雨情况,及时准确的实时降雨信息能够显示当前汛情,只有将前后情况结合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铁岭市气象局本着这一原则,始终将汛期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放在气象服务的首要位置,要求汛期决策服务产品要紧紧围绕两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关注细节,确保各类汛期气象信息与决策产品准确、及时,并不断提升针对性、前瞻性。决策服务由气象台具体负责,局长亲自把关签发。针对强降水天气为政府及防汛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坚持结合雨前、雨中、雨后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期间以手机短信、电话报告服务方式贯穿始终,关键节点通过传真发送或纸质材料报送。endprint

2016年汛期气象服务中,凡区域性强降雨,单位主要领导提前48~72 h将强降水预报趋势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及防汛办负责人发送。提前24 h向市委、市政府、政府应急办、防汛办及相关部门报送精细化的决策气象信息,同时利用一键式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向各部门负责人发送手机短信。局地强对流天气由于强降水时段及落区预报难度大,通常提前12 h发布强对流天气预报信息,并结合降水实况及预报信息通过传真或短信方式发布滚动预报,降水期间与防指实时保持联络,通报雨情。降雨过后预报预警人员立即统计分析全市雨情,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及未来天气趋势以短信和服务信息报送至各级政府及领导。服务人员深入灾害发生地了解灾害发生的受灾情况。

4 协调组织情况分析

加强内部协调、明确各岗位职责是强降雨预报服务成功的保障。2016年铁岭汛期降水异常偏多,暴雨天气接连出现,由于组织有力、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汛期强降雨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成效,多次被地方党政领导提名表扬。

4.1 局长总揽预报预警服务全局,确保责任到位、服务到位

从6月开始,将全市气象工作重心转移到主汛期预报服务的主战场,将各级领导有关防汛工作的重要讲话及批示要求落实到位。严格执行重大气象信息电话叫应制度,主汛期出现的区域和局地6次暴雨天气过程,均提前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向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和其他相关领导汇报。7月25日根据铁岭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发布暴雨一级预警,启动全市暴雨一级应急响应。7月29日、8月7日、12日发布暴雨紅色预警信息后,立即通过电话向市委书记、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报告,并通过手机短信向书记、市长滚动发布预报和降雨实况信息,保证各领导时刻掌握天气演变状态。7月21日、25日、29日,8月7日均坐镇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直至过程结束,随时向指挥部领导汇报雨情雨势,为指挥部科学防汛提供及时可靠气象决策意见。关键时段亲临气象台对暴雨预报、预警、服务工作进行指挥监管,坚守一线,靠前指挥。通过微信群监督短历时降水监测报告、预警信号制发、数据传输保障及决策服务等工作。由于局长对防汛工作部署科学、安排周密,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保证了每次暴雨过程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气象服务优质高效。

4.2 分管预报预警业务的副局长亲临一线,坚守岗位

分管预报预警业务副局长厘清市、县两级及市局业务管理科室及直属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铁岭市气象局暴雨气象业务工作方案实施细则》。强化市、县两级气象台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要求,强化雨情监测上报及预警信号的制发的工作。依据铁岭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标准适时组织启动应急响应或组织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启动应急响应后及时召开由应急响应成员单位参加的工作部署会议,明确办公室、业务科、气象台、生态中心、信息与装备保障中心、影视中心等部门的职责,要求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暴雨期间坚守工作岗位,实时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指导及监管,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发现的问题并责令立行立改。由于每次暴雨过程都亲自监管,圆满完成了历次暴雨过程的预报预警服务保障工作,没有出现任何责任事故。

4.3 业务科加强组织、监管到位

每次暴雨天气来临前,业务科组织保障中心及各县气象局对管辖区域的自动站进行巡检、预警大喇叭进行维护维修,并对区域自动站、预警大喇叭运行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确保区域自动站传输率、预警大喇叭上线率。及时对市、县两级气象台落实《铁岭市气象局暴雨气象业务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情况进行督查。组织市、县气象台监控本地区区域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并进行区域气象观测站短历时强降水电话报告,在省、市微信群中进行监管;利用微信群组织市、县气象台及时拆分暴雨预警信号,并对拆分的正确性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确保预警信息正确及时播发;微信群中指导各单位按照规定反馈疑误数据,并要求各县通过委托乡(镇)信息员或水利局的人员对疑误数据现场核查,进一步确保了警信号的准确性。暴雨过程结束后,及时组织市、县开展灾情调查,第一时间上报灾情信息。

4.4 气象台组织有序,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服务精细到位

4.4.1 气象台长精心组织,预警信号无错发、漏发、漏转现象。入汛后,组织预报员集中学习了《辽宁省气象局暴雨气象业务工作实施方案》《铁岭市气象局暴雨气象业务工作实施细则》,让每名预报员熟知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优化本地雨情监测上报、暴雨预警制作发布、疑误数据订正反馈等相关流程,并规范了暴雨预报决策服务产品、预警信号制作模板,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作出提示。

4.4.2 严肃工作纪律,及时修订了汛期值班制度,坚持24 h值班制。常态下实行预报预警双人双岗运行,首席和台长带班制。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值班岗位,认真履行值班职责,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汛情发展。有暴雨天气时临时增加值班力量,将值班人员分成4个岗位:雨情监测报告、预警信号制发、暴雨预报滚动订正、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坚持重大灾害天气电话叫应制度,每次预报有暴雨和即将发布暴雨预警时,气象台长第一时间向局长和分管副局长报告。

4.4.3 加强对预报员预警信号制发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对预报员预警信号制发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实现暴雨期间所有蓝色、黄色预警信号无错发现象,预警中心发布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在规定时间内正确拆分并及时反馈到防汛微信群。所有预警信号都能及时通过传真发送到市防指及相关部门,并通过微信、微博、大喇叭、电视字幕滚动等方式向公众发布。

4.4.4 首席预报员加强指导和把关,保证强降雨预报准确性。按照首席预报员岗位职责,认真组织会商及决策服务。在“7·20”特大暴雨、“7·25”暴雨天气过程中,认真分析各种资料产品,组织全市天气会商,订正上级指导预报。在省局启动应急响应命令后,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分析降水实况和未来降水趋势,制作3 h间隔降水实况和未来天气滚动预报。暴雨期间,通过对降雨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及时与预警中心会商,保证了本地暴雨蓝色及黄色预警信号的提前发布和准确率。endprint

5 预报服务成功经验

(1)局领导靠前指挥,周密安排部署,分工明确细化到人,各部门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各个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都是气象服务成功的保障。

(2)增加值班力量,保证双人双岗运行。汛期将预报员分成预报、预警2组,实行双人双岗24 h值班制度,精力充沛、计算机操作熟练的预报员主要负责短时强降水的监测上报、预警信号的制发、服务信息的发布工作,年长的预报员经验丰富、准确率高,负责城镇预报及暴雨滚动订正工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预报的准确率。

(3)提前发布预报、及时滚动订正是成功防范强降雨的关键。针对可能出现的暴雨过程,气象台长或首席预报员通常提前48 h向局长报告,局长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提示市防指做好应对准备,提前24 h发布暴雨预报服务材料,再根据系统演变趋势适时制作滚动的订正预报,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依据,同时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向公众发布预报和提示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4)市、县两级加强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建立市、县天气预报交流微信群,实现雨情、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实时共享,方便交流;业务科通过此群传达文件对业务实時监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5)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基本技能。对预报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要求全体预报预警人员立足于天气预报技能的提升,重点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邀请国家首席预报员对全市业务人员进行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培训,提高预报员对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分析能力,开展预警信号制发能力测试,提高预警制发的熟练程度。

(6)加强部门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与水文、水利、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建立QQ群、微信群,实现雨情、汛情、水情、灾情、地质灾害等相关信息的共享,为共同做好全市防汛工作奠定了基础。

6 参考文献

[1] 黄宾宾.漯河地区强对流天气特点及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优化[J].南方农业,2017(11):1.

[2] 许永姿.2014年汛期两次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服务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8):290.

[3] 许永姿,张永芹,刘胜,等.灵璧县2013年汛期预报服务工作回顾及体会[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7):197-198.

[4] 尹洁,刘献耀.江西省主汛期连续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2(2):8-10.

[5] 白美兰,郝润全,托亚,等.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气象预报服务系统[J].内蒙古水利,2002(1):3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强降雨气象暴雨
气象树
暴雨突袭
文章有象
暴雨袭击
暴雨过后房屋渗漏,接水“神器”们责无旁贷
猛兽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