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服务信息互动网络构建思路与实践

2017-11-21荣云鹏李宜轩刘红卫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构建思路气象服务必要性

荣云鹏 李宜轩 刘红卫

摘要 本文提出了基于新媒体(手机微信、QQ等)的气象服务信息互动网络构建思路:气象系统内部信息共享网络,以基层气象台站为核心建立气象服务互动网络,以内部网络为技术支撑,以气象服务网络为信息传递网络,共同构成气象服务信息互动型的网络,为预报预警等信息快速高效传递搭建平台,为社会各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人性化的信息互动网络支撑。

关键词 气象服务;信息互动网络;构建思路;新媒体;必要性;山东桓台

中图分类号 P4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20-02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果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则会被时代所淘汰[1]。在基层台站的各类气象服务中,预警预报、为农服务和灾情收集等是基础公益气象服务的核心构成部分。目前,乡镇天气预报准确率逐年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2]。

为了有效统筹气象部门技术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反应快捷、信息传递高效的气象预警防灾信息体系,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气象服务信息互动网络的构思。

1 气象信息互动网络构建的必要性

主要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是农业受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线农业生产中最为关注的问题[3]。开展所有气象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为社会、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命财产提供气象防灾减灾的保障。利用各种媒体提高气象服务信息覆盖密度、增加信息的互动性、实现气象信息快速有效传递,是气象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以往的工作中,气象工作者利用各种媒体努力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特别是突发性灾害天气,气象预报预警和實况信息的快速传递显得更为重要。

1.1 灾害天气过程

以2016年9月11日(周末)山东省部分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灾害天气过程为例:迅猛发展的对流天气过程,不仅带着大风,还带着罕见的大范围冰雹,9月11日14:00—19:00,自北向南席卷了滨州、淄博、日照、济南、潍坊、莱芜、临沂等8个地市,据山东省民政厅截至12日15:00的有关数据显示,全省受灾人口28.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1亿元。据报道,滨州市、淄博市、潍坊市受灾最严重(《齐鲁晚报》 9月13日A10版)。出现冰雹灾害的范围广、受灾程度重,气象台站有冰雹记载或本地域内有冰雹灾害的,从山东北部的阳信县、沾化县、无棣县直到中南部的临朐县都出现了冰雹。其中临朐县出现冰雹时间为14:00左右,滨州市阳信县气象台站的冰雹时间为16:21—16:23;灾情调查时当地百姓反映降雹时间为16:10—16:40。淄博市高青县冰雹时间为18:20左右,桓台县、滨州市博兴县气象台大监站均未出现冰雹,但高青、博兴、桓台3个县的交界地带的几个乡镇受灾十分严重。经调查,桓台县境内冰雹出现时间为18:30—19:00,共降雹2次。

1.2 灾害天气响应

9月11日下午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准确预测到将有对流天气过程,很多台站的业务值班人员、人影人员通过雷达图监视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尽管省气象系统内部已经拥有先进的天气监测设备、快速的通讯工具,相对于如此迅猛发展的突发性天气系统,信息传递仍滞后,让人措手不及。部分拥有先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和设备的台站,均未来得及有效应对。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这次出现冰雹的上游和下游地区有一定的时间差,各自的行政区域内降雹也有一定的时间差。以桓台县为例,总降雹时间大约为30 min,这样的时间差内,如果信息畅通,将为预警发布、人工干预天气、防灾减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1.3 灾后调查

灾后对阳信县、乐陵县、高青县、博兴县、桓台县、临朐县等台站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天气过程和天气预警预报、灾情上报、收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情况。从各台站情况来看,值班员、人影人员均未脱岗,有的台站非值班人员也赶到气象台参加突发性天气防灾减灾工作。综合分析后发现,主要问题是信息网络缺乏互动、信息不够畅通、防灾减灾信息体系反应滞后。

2 目前国内基层气象信息传递的手段及特点

气象信息的快速传播、高时空覆盖率是气象服务信息工作者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我国气象信息的传播手段分为气象系统内部和外部。气象系统内部主要传递手段有电话、内部网络、网站、邮件、可视化会商系统、对讲机(用于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对外发布气象服务信息包括手机短信、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站、大喇叭、电子显示屏、“12121”等。

媒体在以往的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最大的缺点是互动性差。可视化会商系统和对讲机有一定的互动性,主要局限在系统内部,局限于值班员值班时间。总之,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时空覆盖率不够理想。为此,气象工作人员努力寻求更方便的方式,以加速信息的传递。

3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新媒体特点

3.1 智能手机功能丰富

现在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从社会上新闻快速传播来看,经常有“刷爆”朋友圈的事情。我国是手机使用量大国,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逐渐突破了最初的通信功能,特别随着手机无线网络的发展,手机逐步发展为一台“移动的小型计算机”。

3.2 新媒体种类多样

以手机为载体的微信、微博、QQ、微信公众平台、各类APP端口等不仅是人们获取新闻、游戏、娱乐的工具,也是政府部门有效开展宣传工作的平台,是“互联网+”的一部分。目前,气象信息服务对以手机为载体的各类媒体网络的综合利用有待开发和利用。

3.3 APP软件普及率高

手机微信(或QQ)是一种大众化的APP软件[4],普及率高,其不仅是一种聊天手段,还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文字等多种聊天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手机微信与电脑的互通,实现图片、文本、PPT等文件的传输。以手机微信或QQ作为服务平台,其服务对象无需另行安装APP软件。endprint

另外,微信群则可以实现多人聊天交流,例如长途视频電话、手机与电脑文件互通、实现500人的信息(语音、图片、链接)共享、支持9人同时视频聊天、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LBS功能)等(QQ群也能实现基本相似的功能)。

4 基于新媒体的高时空覆盖率气象信息互动网络构建思路

即使设备再先进、技术再发达,都需要人来掌控,防灾减灾的任务都需要人来实施。如何捕捉和传递突发性灾害天气的信息并快速作出反应、有效运行防灾减灾体系,才是问题的根结,也是人们如何应对面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难题。人不是设备,人有自觉能动行为、灵活性强、有感情。基础气象台站是整个气象系统最接地气、最接近服务对象的单元,是上级气象部门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的“眼”和“腿”,是气象现代化最基础的推广者和实践者,是大量的信息传递承担者。基础台站的工作人员,是实现与气象工作有关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之间的联系,覆盖气象工作各个环节互联互通的核心,也是气象现代化、智慧气象的承担者和推行者。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创建气象信息专用“群”,可以编织两大信息互动网络来提高气象信息的时空高覆盖率,即气象系统内部互动网络、对外服务信息互动网络。气象部门内部互动网络可以实现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农服务共享和信息快速有效传递,为服务网络提供气象技术支撑。对外服务信息互动网络构建以基础台站为核心,以“人”为纽带,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农口部门等为直接受体的网络。力求实现信息迅速传递、高效服务、信息及时反馈以及更接地气的人性化互动。

5 气象服务信息互动网络在桓台县气象服务中的实践

2016年5月桓台县气象局开启气象服务新模式的探索,通过调研农业部门资料、走访农户、开展气象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筛选出对气象信息需求度高、互动积极性高的服务对象,优化气象服务信息网络。113人填报了“桓台县气象预警预报为农服务信息网会员登记表”,120人加入“桓台气象服务(微信)群”参加信息互动,使桓台县气象信息服务网络由信息单向化向直通式、精准化、双向互动的模式转变。随着该模式的推进,逐步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智慧互动式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成为多种气象服务工作的嫁接母体。

通过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微信群内的服务对象每天都可以收到天气预报、预警、雨情报等;2016年9月11日受冰雹影响的一家“会员”主动提出要为马桥镇的人影工作开展提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桓台县发现小麦条锈病后,与通过该平台发布防治措施和发病情况;为麦收后期的浇灌和预防干热风提供及时的预报服务;针对暴雨等灾害天气开展全程服务;“桓台北”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搬迁至一种粮大户的大田中,为其科学种田提供实时信息;在新城山药农业合作社借助气象自动区域站、气象电子显示屏、大型气象科普展牌等,完善“桓台县气象为农服务示范点”建设;为运行良好的农业合作社订阅了《中国气象报》《气象知识》等刊物,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服务(图1、2)。

6 桓台县气象服务互动网络的社会效益

桓台县气象服务互动网络社会效益初步显现:气象服务信息传递及时,服务对象信息反馈便捷;利用微信群开展气象小知识科普讲座;服务对象在日常遇到的农气问题,随时互动提问和解答;遇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及时便捷(图3),服务利用效率高;局部受灾实时资料图片、文字信息传递更及时,灾情收集更准确、更及时、更便捷(图4);服务对象之间也可利用平台自助式发布为农服务知识链接;为下一步推进醒桓台县的气象“三农”项目、建设标准化气象服务站、气象示范园区等为农服务项目的高效落地奠定基础;在与农户的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论文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参考性。

7 结语

基于微信、QQ等大众化的新媒体,构建气象信息时空高覆盖率互动网络,实现信息传递手段由单向型向互动型转变,使气象服务信息传递效率更高、智能化程度更高、人性化更强。

8 参考文献

[1] 郑国光.以信息化推进气象现代化[J].气象软科学,2015(2):1-7.

[2] 于静.对县级气象为农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6):299-300.

[3] 邹俊丽,张艳,王太生.岱岳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调研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9):18.

[4] 邓小良,廖慧娟,郭永婷,等.微信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及发展[J].广东气象,2015,37(6):6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构建思路气象服务必要性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探讨
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原则、构建思路和实现方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探讨
浅析气象服务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必要性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校教研文化构建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