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2—2014年滕州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7-11-21夏云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滕州市降水量气象

夏云海

摘要 滕州市是农业生产基地,主产粮食和蔬菜。本文介绍了1952—2014年滕州市气候变化特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滕州市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滕州市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山东滕州;1952—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1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202-02

滕州市地处山东省南部的黄淮冲击平原,位于山东、江苏、河南和安徽4个省的交界处。滕州市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有着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滕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3.6 ℃,年均日照时为2 383 h,年均降水量为773 mm。一年中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为-1.8 ℃;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温度在27 ℃左右。

滕州市光照充足、降水丰沛,自古就有“鲁南粮仓”的美称,也是国家商品粮的主要产地和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滕州市气候开始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导致次生灾害发生的次数逐渐增多,威胁农业生产,同时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1 滕州市气候变化特点

本文以1952—2014年滕州市气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对滕州市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滕州市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水热不匹配,极端气候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1.1 气温

分析1952—2014年滕州市气象资料,发现滕州市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20世纪80—90年代气温上升最快,为近49年来气温平均增幅的2倍左右。滕州市气温上升幅度最明显的季节为冬季,夏季出现在气温增幅为一年四季中最小。

1.2 降水时间

根据近49年气象资料记载,滕州市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年降水量最小值出现在2012年,只有569 mm,滕州市年降水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滕州市每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资料表明,滕州市降水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减少导致的[1]。冬季降水量略呈上升趋势,但不足以影响全年降水量。

1.3 水、热匹配

滕州市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秋季,是农作物的生长期,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0%以上。而总结近49年来的气象资料,发现气温逐年升高,而降水却逐年下降,温度的升高加速了地表水的蒸发,水、热不匹配导致常常出现干旱现象,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

1.4 极端天气频现

滕州市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暴雨、冰雹、寒潮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 气候变化对滕州市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化包括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高、全球气温升高、降水区域及降水量的变化、紫外线强度的增加以及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升高等。气候的变化会引发生态系统相应的变化,农业的生产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

2.1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气候变暖最直接的作用是加快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缩短生长周期[2]。农作物快速增长致使呼吸速率相应的增加,而光合的速率却跟不上,农作物的品质受到一定影响,产量降低。气温的升高使负积温指数下降,冬小麦的耐旱能力减弱,所收获的品质不高。而降水量逐年下降和蒸发量逐年增高,加剧了干旱程度,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均受到严重影响。气候变化诱发的极端天气现象如暴雨、冰雹、寒潮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加重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3]。

2.2 灾害性天气增加

滕州市近年的气候变化致使境内出现了极旱和极涝的气象灾害。多年来,占滕州市耕地总面积近1/3的耕地遭受着旱涝灾害,有近20%的耕地饱受旱灾的影响。发生旱灾的季节通常为春、夏2季,正是农作物萌芽开花结实的季节,旱灾导致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涝灾一般发生在夏、秋2季,这是滕州市降水集中的季节,持续的降水和暴雨天气使农作物植株严重受损、果实干瘪、秋季收获的玉米霉变发芽,质量不能得到保证[4]。滕州市由于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逐年增长,农民收入不能得到保证。

2.3 农业成本和投资增加

气候变暖后,为了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成本和投入将进一步加大。一是由于气温逐年升高而降水逐年下降导致的干旱使农业用水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地表水蒸发速度加快,使滕州市的用水日益紧张。二是气候变暖使土壤内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分解加快,不利于农作物养分的供给,由此需要向土壤中添加更多的肥料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三是气温升高使原本应被冬天寒冷气候杀死的幼虫却存活下来,农田内杂草和幼虫快速生长,导致农民需要加大农药和除草剂的投入。四是极端天气频发,粮食生产受到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加大。

2.4 土壤质量下降

气候变暖损害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土壤退化,农业生态系统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削弱[5]。而蒸发的加剧使土壤表层干旱,尤其在干旱明显的春季,沙尘天气频现并趋于严重。同时,气候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内陆地区的土地被盐碱化,农业环境进一步破坏,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 结语

气候变化使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降低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减少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张美玲.滕州市近55年暴雨气候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235-236.

[2] 陳冰,梁伟杰,李志杰,等.化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增刊2):153-154.

[3] 潘根兴,高民,胡国华,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9):1698-1706.

[4] 徐钰,江丽华,张建军,等.气候变化对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增刊1):23-26.

[5] 吴婷婷,於林林.浅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5(5):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滕州市降水量气象
气象树
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知予堂
1987—2016年丰镇市降水演变特征分析
文章有象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滕州市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征求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