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汕头市濠江区优质甘薯栽培技术体系探析

2017-11-21梅丽如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甘薯发展前景

梅丽如

摘要 介绍了汕头市濠江区优质甘薯栽培技术体系的构建原因、具体育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技术体系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该区甘薯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栽培技术体系;发展前景;广东汕头;濠江区

中图分类号 S53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67-02

甘薯是濠江区的主要传统粮食作物之一,居旱粮作物之首位。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联产承包以来,千家万户实行以片面追求产量满足温饱的粗放生产方式,该区的甘薯生产一直沿用老品种,种苗来源简单、直接,多为老化苗或弱势苗,品种的优良性状逐年下降,单产不高、不稳,产值欠佳,渐渐挫伤了农民种植甘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不断累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人们更加崇尚和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市场对优质甘薯的需求愈来愈大。

因此,对濠江区甘薯品种进行改良、引进优质品种,构建和完善优质甘薯栽培技术体系已是当务之急,逐步推进甘薯生产系统的品种多元化、品质优质化、栽培管理科学化、经济收入高效化。这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乃至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优质甘薯的发展前景

优质甘薯是指风味突出、甜润可口纤维少、食味评分80分以上、干物率在27%以上、薯块外形美观、耐贮性好、市场适销对路的品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食品消费观念的改变,甘薯以其突出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备受青睐。目前,优质甘薯已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保健食物,被誉为“21世纪人类理想食物”。近年来,优质甘薯鲜食和加工比例逐年增加,市场行情较好,已成为重要的高效作物。在未来的粮食构成中,优质甘薯将是最具竞争力的作物之一。

2 优质甘薯栽培技术体系

2.1 引进、提纯优质甘薯品种

项目实施期间引进的优质甘薯品种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花心王、穿山紫,福建的榕薯756,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广薯75、广紫1号、广紫2号等,周边市的揭薯16、普薯23号、普薯24号、普薯28号、普薯30号、新普紫等,还有潮薯18、潮薯95/13、夏威夷紫薯、日本紫罗兰、台薯8号等共32个。另外,通过对当地个别优质品种进行提纯改良。

通过5年精心组织、开展试验、表证示范,鉴定筛选出台薯8号、普薯28、广紫1号以及当地改良品种四季红4个优质品种作为重点推广品种。

2.2 提纯扩繁,提供优质种苗

为提高种苗质量,保证优质种苗的有效供应,加速新品种的应用推广,采取了“循环选择法”——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2年二圃制的提纯扩繁技术措施。

2.2.1 單株选择。在甘薯繁殖田中植株分枝至封垄前,根据原品种地上部的特征,在田间目测比较,进行初选并做好标记。初选单株数量200~300株,收获时再根据原品种结薯的特征特性选留单株,分株编号贮藏,入选株率50%左右。

2.2.2 分系比较。将上年入选的单株薯块于育苗前复选,将带病、贮藏不良的单株剔除,再将各单株的薯块分开育苗。建立采苗圃,采取适当密植、幼苗打顶等措施,以促进分枝,培育足够的蔓头苗(先端苗)。在起垄的株行圃单行插植,每行种植30株苗。株行圃植株在封垄前进行地上部特征、植株长势和整齐度鉴定,收获时再着重对结薯性和地下部特征进行鉴定。凡发现有病株、杂株、生长不整齐尤其是不具备原品种特征特性的株行立即淘汰,对留下的株行材料进行产量调查,凡鲜薯产量不低于对照的株行入选混收、贮藏,下年进入原种圃。

2.2.3 混系繁殖。将上年入选的种薯混合育苗,并设采苗圃繁殖种苗。在夏、秋季种植原种,并对原种圃分别在封垄前和收获期进行选择,根据原品种地上、地下部的特征特性,去杂去劣,拔除病株,在育苗、栽插、收获、贮藏过程中,严格防杂保纯,保证繁育原种的质量。

2.2.4 种苗扩繁。选用不带病虫害、鼠害的薯块,提供沙床育苗,苗地的田块必须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力较好,按预定设计方案起畦、埋薯、覆土,以后做好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直至采苗。从苗床上初级采苗假植于采苗圃(寄植地),寄植地的选择参照苗地的要求,并按1.2 m(包沟)宽度起畦,修整后栽种假植苗,栽苗后进行正常的肥水管理。从采苗圃适时剪取适期壮苗供给大田生产。一般掌握育苗床、采苗圃、生产田三者的面积比例为1∶10∶100。

2.3 制订高产保质栽培技术措施

根据台薯8号等品种在试验示范中所表现的共性,及时总结制订高产保质栽培技术措施,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2.3.1 修筑畦垄。采取“横垄、双靠岸、留中心沟”的方式,以0.9~1.0 m(包沟)起垄,筑成上窄、下宽的垄体[1]。

2.3.2 插植。薯苗要从二级苗床剪取,采用斜式或卧式栽苗,通常栽植56 250株/hm2。

2.3.3 肥分管理。栽苗前,结合修筑薯垄,施足基肥;栽植后一般追肥3次:植后15 d左右,追施第1次肥,促进幼根形成层活动分化为小薯;植后45 d,开垄并追施第2次肥,促进茎叶生长、薯块膨大;植后90 d施第3次肥,以利于薯块膨大,增加产量[2]。

2.3.4 水分管理。植苗之初,可灌半沟水,并淋湿薯苗附近土壤,以促根成活;薯块膨大期若遇持续干旱,应灌“跑马水”,改善薯垄墒情;在薯块膨大的中后期雨天要注意排涝防渍;收获前1个月应停止灌水,以利于提高薯块耐贮性[3]。

2.3.5 除草与护蔓。薯蔓封垄之前,要中耕除草2~3次,但以轻锄为主;封垄后,一般要全田牵提茎蔓1~2次,目的是防止着生无效薯,分散植株养分。操作上,要求“轻牵轻放”防止伤薯损叶,保持合理的叶面积指数[4]。

2.3.6 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小象鼻虫、天蛾、斜纹夜蛾等害虫;控制疮痂病、蔓割病、甘薯瘟等病害的发展,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endprint

2.3.7 适时收获。根据不同造别,确定合理的收获期,以利于提高薯块的商品质量,确保丰产丰收,提高经济效益[5]。

通过试验、表证、示范和品种提纯扩繁、良种良法配套等技术措施的落实,使优良品种从筛选到应用过程级级有平台,层层有依托,大大加速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程。

3 品种的适应性及优越性

通过多次试验从30多个优质品种中确定了台薯8号、广紫1号等4个品种适宜在濠江区种植,可作为重点推广品种。这4个品种在濠江高产性能较好,经专家测产验收,台薯8号种植密度为6.3万株/hm2,单株产鲜薯1.09 kg,鲜薯产量为68 670 kg/hm2;广紫1号种植68 670株/hm2,单株产鲜薯0.983 kg,鲜薯产量为61 920 kg/hm2;普薯28种植6.3万株/hm2,单株产鲜薯1.312 kg,鲜薯产量为76 755 kg/hm2;四季红种植58 500株/hm2,单株产鲜薯1.251 kg,鲜薯产量为73 185 kg/hm2。这4个优质薯品种平均产鲜薯70 134 kg/hm2。

台薯28号等4个优质甘薯品种丰产性好,加上其口感独特、色香味诱人、纤维少、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市场行情十分畅销。大大激发了当地农户的种植热情,配上高产保质栽培技术措施,使其产量稳步提高、质量得到保证,有效地增加农户的收入。

4 技术体系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

通过甘薯优质品种技术体系的实施,实现了濠江区甘薯生产“质”的变化。一是应用薯块提纯育苗以及规范程序后提供的适龄、壮身、不感染危险性病害的优质薯苗后,结束了濠江区甘薯生产饱受危险性、毁灭性病害的威胁;二是新的优质甘薯品种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三是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县)的甘薯生产,为汕头甘薯生产的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据市场调查,近年來甘薯价格年年走高,前几年田头批发价:普通甘薯约1.0元/kg,优质薯1.6元/kg;这几年普通甘薯1.2元/kg,优质薯2.5元/kg。普通薯平均约1.1元/kg,优质薯约2.05元/kg,普通薯产量67 500 kg/hm2,优质薯产量以46 755 kg/hm2计,则普通薯产值74 250元/hm2,优质薯产值95 847.75元/hm2。

5 参考文献

[1] 王宏明.优质甘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5):94-97.

[2] 马绍双.优质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179.

[3] 吴文明.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岩薯5号优化栽培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4):438-443.

[4] 吴东根,雷会鑫.优质甘薯品种的引进推广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7(3):24-25.

[5] 赵艳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1(6):2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甘薯发展前景
甘薯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紫甘薯浓缩澄清汁生产技术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