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控措施

2017-11-21袁友清张友青张淑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花生危害现状

袁友清 张友青 张淑玲

摘要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花生产量、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一类重要危害因子,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背景及危害原因,重点介绍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防控措施,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危害;综合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58-01

花生是一类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产品,花生在生长、储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黄曲霉等霉菌的侵染而导致毒素污染的发生。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曲霉属真菌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急慢性毒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级致癌物,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黄曲霉毒素污染是世界性难题,是粮油等农产品安全消费和出口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因素,受到广泛关注。因此,采取正确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技术对促进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现状

花生是亚洲、欧洲和非洲等许多国家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多个省份都存在不同程度黄曲霉毒素污染难题,特别是两广及江西等省。张 宸等人检测了我国18个花生主产区的486份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结果显示,农产品中B1含量为0.02~54.20 μg/kg;花生油中B1含量为0.41~36.54 μg/kg。Liu等人检测了全国多个省份花生样,黄曲霉毒素污染检测率达24.2%,其中,云南和广西等省检测率最高,花生油和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B1检出率分别达到100%和24.3%。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连续2年对我国不同产区的花生样品进行了抽检,结果显示,花生中B1检出率达到21.7%,最大值达到743.41 μg/kg,平均含量为6.82 μg/kg;黄曲霉毒素总含量最大值为5 271.41 μg/kg,平均40.34 μg/kg,严重超出了国家限量标准(20 μg/kg)。我国花生种植生产及加工相关产业由于黄曲霉毒素污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污染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主要有2个途径,一是人们直接饮食含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产品或食品;二是通过畜禽等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产品转化产品。国内外大量的科学试验研究证明,黄曲霉毒素B1不但具有极强的致癌性、致畸性及致突变性,且急性毒性也非常高,半致死剂量仅为0.36 mg/kg体重。它对人体能造成极大的的危害,主要可引发肝炎、肝硬化、肝部坏死、肝癌等疾病。另外,黄曲霉毒素在人畜等体内具有一定的累积性,大部分毒素物质可通过乳汁、尿液和粪便排出。如果长时期摄入低剂量的黄曲霉毒素,能够大大增加肝癌、肺癌及直肠癌的患病几率。

3 防控措施

3.1 选育抗性品种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培育抗黄曲霉的花生新品种[1]。有研究证明,提高品种的抗旱性、抗虫性、抗病性能显著降低收获前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和水平。目前,我国的花生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种质资源分布差异很大,南方地区抗黄曲霉菌侵染的花生种质显著高于北方地区。美国相关部门对花生抗黄曲霉、抗旱性的品种培育项目进行研究试验,研究发现了与抗旱和抗虫相关基因,筛选鉴定出抗性花生品种。

3.2 加强栽培管理

花生生产、种植、储藏及运输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人为措施对花生荚果、种仁、根部、果针的损伤,花生开花、下针后尽量减少或不再中耕除草。花生进入开花及结荚期,为防止荚果因温差过大而破裂,尽量避免在中午前后土温较高的环境下排灌水。花生收获前的35~50 d遇旱应适当灌溉水,防止生育后期干旱高温[2]。

3.3 加强地块选择及病虫害防治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沙土或砂壤土种植花生。同时,连续种植花生后,每隔1年要与薯类等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3]。每年要对种植花生的地块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消灭土壤中的病虫害,降低不同生育时期花生内直接来自土壤的黄曲霉侵染机会。在花生的不同生长阶段,地下害虫对黄曲霉感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地下害虫[4]。

3.4 适时收获,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花生成熟后应在1 周内收获,同时,应该避开阴雨天,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发生。花生成熟后收获过晚,极易造成荚果破裂,加重黄曲霉菌侵染的机会。花生成熟期,黄曲霉毒素污染随着高温、干旱程度加重而提高,适时及早收获花生,能显著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5]。相反,在雨水充裕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小的花生种植区域,过早对花生进行收获会降低产量,造成农户收入减少。机械收获作业的区域,尽量采取适宜的作业方式,降低鲜嫩荚果的破损率和裂荚率。对于一些地区采用的花生田间挖掘—晾晒—干株摘果作业模式,收获后的带秧花生不能在田间放置时间过长。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田间或晒场进行充分晾晒[6]。

3.5 干燥至安全贮藏水准

在有烘干条件的情况下,对花生荚果进行集中烘干处理,严防烘干过程中温度过高、降水过快产生的裂荚、品质下降、种子活性降低等问题[7]。在无烘干设备和设施的情况下,刚采收的花生要快速晒干,使水分含量降低至安全贮藏标准(8%~9%),严禁堆放花生荚果,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发生。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采用气调(充二氧化碳、氮气)密闭储藏,同时要做好储粮害虫防治工作[8]。

4 参考文献

[1] 张建成,江晨,李双铃,等.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防控技术[J].作物杂志,2006(1):67-68.

[2] 李建辉.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影响因子及脱毒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3] 贺立红,宾金华.花生黄曲霉防治的研究进展[J].种子,2004(12):39-45.

[4] 胡东青,庞国兴,张治宇,等.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J].花生学报,2011,40(1):36-38.

[5] 王海鸥,陈守江,胡志超,等.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与控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70-273.

[6] 王后苗,廖伯寿.农作物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与控制措施[J].作物学报,2012,38(1):1-9.

[7] 杜献明,裴道国,姚知渊,等.临沂地区花生生长期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J].花生学报,2011,40(3):46-48.

[8] 周桂元,梁炫強,李少雄.花生黄曲霉综合控制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5(5):66-67.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生危害现状
多少堆花生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花生去哪儿了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