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通育26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2017-11-21初秀成邱献锟赵剑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初秀成 邱献锟 赵剑峰

摘要 通育268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的水稻品种,2017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阐述了通育268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通育268;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45-01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建国到现在,经过育种家长期不懈的努力,水稻育种从矮化育种到三系配套取得了巨大进步[1-3]。但近10年来,水稻育种成效不大,突破的品种较少,根本原因是水稻可挖掘的优良基因很少,利用远缘杂交把外源植物的优良基因导入水稻中是实现品种突破的有效途径。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野生植物马唐的优良基因实现了品种突破,育成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通育268,该品种在产量、米质等方面表现突出,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稻20170016。通育268为中晚熟水稻品种,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灌浆速度快,活秆成熟,抗早衰。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249.2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增产7.2%。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543.9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增产8.6%。米质依据农业部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宜吉林省四平、通化、松原、吉林、长春、辽源等中晚熟稻区种植。

1 选育过程

2004年夏以通育316为母本,以吉01-125为父本进行单交,2005年用自选材料9405(是通育313与野生植物马唐利用复态导入法授粉远缘杂交第8代材料)为母本进行复交。F1~F5(2006—2010年)杂交后代出现分离,系谱法和田间鉴定选择;F6~F7(2011—2012年)选育出优良稳定株系,进行米质分析、产比、田间抗性鉴定、病圃鉴定试验。2012年品系代号为通育12-9124。2017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株型适中,株高116.3 cm,分蘖力强,茎叶绿色,剑叶上举,有效穗数357万穗/hm2。该品种灌浆速度快,稻谷皮色好,活秆成熟,抗早衰。偏半弯曲穗型,穗长18.6 cm,结实率90.2%,平均穗粒数128.1粒。颖及颖尖黄色,无芒,谷粒椭圆,千粒重25.6 g。

2.2 生育期

在吉林省内旱育稀植等方式栽培条件下,生育期141 d,需≥10 ℃积温2 850 ℃左右。

2.3 米质

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4-5]。整精米率71.2%、糙米率83.9%、粒长5.1 mm、精米率75.8%、长宽比1.9、垩白率15%、垩白度3.0%、胶稠度70 mm、直链淀粉含量16.3%、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

2.4 抗病性

2013—2016年鉴定结果表明,对穗瘟表现中感(MS),叶瘟表现感(S),苗瘟表现中感(MS)。2013—2016年在26個抗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最高病级3级,表现中抗(MR)。

3 产量表现

2016年生产试验、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9 249.2、9 563.9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分别增产7.2%、9.7%;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523.8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增产7.6%;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543.85 kg/hm2,较对照品种通35增产8.6%。

4 栽培技术

4月上中旬稀播育壮秧[6-8],播种量150 g/m2。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 cm×15~20 cm,每穴播3~4株苗[9-10]。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

采取配方施肥,施纯N 150 kg/hm2(按底肥∶蘖肥∶补肥∶穗肥=4∶3∶2∶1的比例分期施用)、P2O5 100 kg/hm2(全部作底肥)、K2O 130 kg/hm2(60%作底肥、40%作穗肥)[11]。

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

5 参考文献

[1] 初秀成,赵剑峰,赵基洪,等.水稻新品种通育266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49.

[2] 王雪刚,端木银熙,季向东,等.优质水稻新组合常优312的选育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39-40.

[3] 王永新,张启星,张薇,等.早熟抗病高产水稻垦育60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8-59.

[4] 赵剑峰,赵基洪,孙桂杰,等.水稻新品种通育255选育报告[J].北方水稻,2013(3):60-61.

[5] 赵基洪,孙桂杰,赵剑峰,等.水稻新品种通育256选育报告[J].北方水稻,2013(4):54-55.

[6] 赵磊,王成瑷,侯文平,等.水稻新品种通系925选育报告[J].北方水稻,2013(4):56-61.

[7] 李彦利,贾玉敏,孟令君,等.水稻新品种通禾66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6(6):54-55.

[8] 刘贺梅,王书玉,孙建权,等.国审水稻品种新稻25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5(5):61-62.

[9] 彭军,罗小翔,肖文兵,等.南方水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80-81.

[10] 闫子勇.浅析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12):76-77.

[11] 高淑芬.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12):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