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南粳46水稻与苏油4号油菜轮作机插栽培技术规程

2017-11-21朱正斌曹敏旭周建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油菜

朱正斌 曹敏旭 周建明

摘要 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程度高,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适度规模和专一化生产加工南粳46优质大米和蘇油4号优质菜籽油,进行品牌化销售,获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益。为了使南粳46—苏油4号稻油轮作模式在苏州市推广,规范2个品种的播种育苗和大田栽培技术,制定了本规程。

关键词 水稻;油菜;南粳46;苏油4号;轮作;机插栽培;技术规程;江苏苏州

中图分类号 S511.048;S565.4.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37-02

苏州市经济发达,农村土地流转程度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农业发展的现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仍脱离不了农民家庭,家庭农场作为种养大户的升级版,不雇佣或临时性雇佣工人,主要劳动力为家庭成员,但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特点。部分经营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以生产、加工、销售优质大米和菜籽油为主要经营模式,走品牌化之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使该模式在苏州市推广,苏州市种子管理站通过多个水稻、油菜品种组合轮作试验,其中南粳46—苏油4号组合具有茬口适宜,适合机械化,大米和菜油品质优、市场认可度高等优势,为了规范南粳46—苏油4号轮作栽培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及南粳46、苏油4号的播种、育苗、机插栽培、收获、生产记录档案等,制定了南粳46—苏油4号稻油轮作技术规程。

1 品种特征特性

南粳46: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熟期稍晚,株型紧凑,穗型较大,直立型穗,后期熟相较好。抗条纹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南粳46的突出优点是稻米品质优,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适合优质米开发[1-2]。

苏油4号:系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属半冬性中熟类型,具有成熟期适中、株型紧凑、长势强、繁茂性好、开花集中、抗逆性强、结角数多而紧密、籽粒灌浆充实较快、丰产稳产等特点[3-5]。

2 产量及构成指标

南粳46:一般产量9 000 kg/hm2左右,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330万穗/hm2左右,每穗总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0%,千粒重25 g左右。

苏油4号:一般产量3 300 kg/hm2左右,产量结构为穴数12万穴/hm2,单穴有效角果数360个左右,每角果粒数19.5粒左右,千粒重4.0 g左右。

3 南粳46机插栽培技术

3.1 育秧技术

3.1.1 壮秧指标。秧龄15~18 d,株高15~18 cm,叶龄3.5~3.8叶,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根系盘结好,叶挺色绿,提起不散。

3.1.2 种子处理。一是晒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择晴天在水泥地上将种子摊晒1~2 d。二是浸种。浸种是防止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种传(土传)病害以及杀灭虫卵的重要措施。常用药剂有咪鲜胺、杀螟丹·乙蒜素(菌虫清)。浸种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根据植保部门的指导意见控制好配方、浓度和浸种量,注意搅拌均匀和药液淹没种子,浸种48 h。三是催芽。采用常温催芽或日浸夜露方法,无需加盖保温材料,可正常发芽。催芽标准以刚露白芽(芽长不超过1 mm)即可。

3.1.3 精细播种。一是基质和秧盘准备。选择经农技推广部门推广的含养分无需添加壮秧剂的水稻育秧专用基质。秧盘选择58 cm×28 cm×2.5 cm的塑料硬盘。二是播期和播量。以5月20—30日播种为宜。每盘播潮谷150~160 g,大田用种量37.5~45.0 kg/hm2,播秧盘约330张/hm2。三是播种和摆盘。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调试好播量,基质装盘厚度2.0 cm,盖籽土厚度0.5 cm,以盖籽均匀、不见种子为宜,浇透底水。选择水源方便平整的育秧场地,平整压实地面,去除石子等硬物,整齐横放2盘秧盘,形成秧畦,畦间留宽30 cm的行走道。秧畦覆盖无纺布防灰飞虱,边缘压实。

3.1.4 苗期管理。一是水分管理。播种时浇透底水,播后至1叶1心保持湿润,促进出苗,1叶1心后控补水交替进行,控水标准为不卷叶不补水,补水标准喷淋至秧盘湿润,移栽前2~3 d断水炼苗。补水时间宜在日出前或日落后,避开高温时段。二是病虫害防治。移栽前2~3 d,揭除无纺布,喷施起身药防治灰飞虱,药剂选用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蚜酮等。

3.2 大田栽培管理

3.2.1 耕翻整地。苏油4号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旋耕后上水耙田整地,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 cm,待泥浆沉实后插秧。

3.2.2 栽期与密度。移栽期以6月5—20日为宜。栽插密度30 cm×11 cm,栽植27.75万穴/hm2,每穴3~4株,基本苗82.5万~112.5万株/hm2。注意浅水栽插,栽插深度1.5~2.0 cm,要求秧苗不漂、不倒,连续缺苗3穴以上时应及时人工补苗。

3.2.3 肥料运筹。一是基蘖肥。移栽前2~3 d施复合肥(16-16-16)600 kg/hm2,耕整入土作基肥。分蘖肥分2次施用,一次是促蘖肥,一次是保蘖肥。第1次移栽后3~4 d施用;第2次隔7 d左右施用,分别施尿素(纯N≥46.4%)112.5 kg/hm2。二是拔节孕穗肥。趁晒田结束回水(7月22日前后)施复合肥(16-16-16)150 kg/hm2、氯化钾(K2O≥60%)150 kg/hm2作拔节长粗肥。穗肥仅施促花肥,不施保花肥,促花肥在叶龄余数3.5叶左右(8月5日前后)施尿素90 kg/hm2。

3.2.4 水浆管理。一是浅水插秧。机插秧稻田保留不超过半寸浅水,以促进秧苗根入土,不浮起。二是寸水活棵。移栽完第2天进寸水护秧,缩短缓苗起,一般移栽后3~4 d为缓苗期。三是浅水分蘖。田间保持半寸水层,促早分蘖,中间适当露田1次。四是晒田促根。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脱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保持穗苗数。根据苗情和天气状况可一次搁透(土壤发白、成鸡爪裂,叶色褪淡、叶片微卷)或分2~3次轻搁。五是层水打苞。8月上中旬,保持5 cm水层,促进水稻壮秆孕大穗。六是薄水养胎。8月中下旬至始穗,以薄水(3 cm)灌溉,促进幼穗发育。七是湿润长穗。抽穗始花至扬花结束,田间保持土壤潮湿以促进扬花授粉,提高结实率。八是干湿壮籽。灌浆阶段宜浅水灌溉与自然落干交替,增强根系呼吸生长,促进灌浆,增加千粒重。九是断水待收。苏州北部沿江砂壤土稻田可在收获前7 d断水,过早断水影响千粒重,苏州中、南部黏土地区为保证后茬作物机械耕整作业,建议在收获前15 d断水。endprint

3.2.5 病虫害防治。苗期做好灰飞虱防治;移栽后至抽穗做好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防治,破口期做好稻瘟病防治;后期做好褐飞虱防治。化学防治做到密切观察,抓好防治时期,选用低毒高效杀虫剂和杀菌剂,不同药剂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蚜酮(顶峰)、噻虫嗪、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特福力)等。防治螟虫选用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康宽)、乙多·甲氧虫(斯品诺)、阿维·氟虫双酰胺(稻腾)等。防治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满穗)、苯甲·丙环唑(爱苗)、戊唑醇(爱可)嘧菌酯等。防治稻瘟病选用稻瘟酰胺、稻瘟灵(富士一号)、三环唑(稻艳)等。防治穗颈瘟要喷准破口药,破口后1周再喷1次。

3.2.6 杂草防治。根据稻田杂草类型,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主要防治措施如下。“一封”:采用直播宁(丙·苄)封杀,在移栽前3~4 d进行,施药时保持田间土壤潮湿,24 h后灌溉浅水层,保水3~4 d。“二封”:采用苄·丁封杀,一般在移栽后3~4 d,结合第1次分蘖肥拌匀撒施,建立3 cm水层施药,保持水层5~7 d,自然落干。施用过程中注意水勿没顶稻苗,如稻苗较小、较弱,可待稻苗生长几天,采用毒土法,拌细土112.5~150.0 kg/hm2撒施,或结合第2次分蘖肥施用。“补杀”:对于鸭舌草等阔叶草的补杀,采用灭草松(排草丹)除草劑效果显著,一般在搁田前期排水第2天或第3天择晴好高温天气使用。对稗草较多的田块补杀选用五氟磺草胺除草剂,对千金子较多的田块补杀选用氰氟草酯(千金),对稗草和千金子皆有的田块补杀选用前两者的复配剂稻杰(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一般在搁田后期上水,待土壤将水分吸干处于潮湿或浅水(水层小于1 cm,杂草茎叶1/2~2/3露出水面)状态施药,24~72 h后灌溉3~5 cm水层,保水5~7 d。

3.3 适时收获

当95%以上籽粒黄熟时用收割机收获。

4 苏油4号机插栽培技术

4.1 育苗技术

4.1.1 壮苗指标。苗龄25~30 d,苗高8~12 cm,叶龄4叶左右,根茎粗0.6 cm左右,根系发达,无高脚苗,无病虫。

4.1.2 种子处理。一是晒种。种子质量应符合NY 414的规定。播前晒种1~2 d。二是拌种。用烯效唑、硫酸镁、氯化铁、硼酸、硫酸锌、硫酸锰混合液拌种,一般100 mL可以拌2.5~3.0 kg种子,注意拌种均匀。待种子晾干后备用。

4.1.3 精细播种。一是基质和秧盘。选用油菜专用基质。秧盘选择水稻育秧用58 cm×28 cm×2.5 cm的塑料硬盘。二是播期和播量。宜在10月5—20日播种。每张秧盘约播400穴,每穴播2~3粒种子。三是播种和摆盘。用油菜精量播种器在装好基质的秧盘上播种,调试好播量,基质装盘厚度达2.2 cm,盖籽土厚度达0.2~0.3 cm。播后进行暗化处理,将秧盘40盘一叠整齐堆放在室内,最上面放置1个空盘,用黑薄膜覆盖,防止水分过快散失。选择排灌水方便、阳光充足的露地制作1.3 m宽苗床,苗床间留宽30 cm开排水沟,沟宽20 cm、深20 cm,平整压实床面,待芽头露出1~2 mm便可以摆盘,在床面整齐横放2盘秧盘,形成秧畦,秧畦覆盖无纺布,边缘压实,保湿防烈日伤芽[6]。

4.1.4 苗期管理。一是水分管理。2 d后揭除无纺布。出苗阶段保持表土层湿润,浇水时用洒水壶轻洒,避免冲垮表面基质,如遇大雨要适当遮盖。出苗后适当控水,以不发生萎蔫为宜。二是追肥。出苗期每盘追施尿素(纯N≥46.4%)0.5 g,一叶一心期施尿素(纯N≥46.4%)1 g,之后看苗施肥。施用时将尿素溶于水中进行喷施。三是病虫害防治。在苗期常会发生菜青虫、蚜虫等危害,要及时用药防治。药剂选用苦参碱、烯啶虫胺、吡蚜酮等。

4.2 大田栽培管理

4.2.1 耕翻整地。南粳46收获后,先对田块深耕灭茬,碎土层≥8 cm,然后平田、开沟,使田面平整,畦面宽1.8 m左右,沟宽20 cm,沟深20 cm[7]。

4.2.2 栽期与密度。适宜移栽期为11月5—15日。合理密植,密度为12万穴/hm2,每穴2株苗,栽插深度2~3 cm。作业时采用宽窄行移栽,宽行距60 cm、窄行距30 cm,株距18 cm。菜苗活棵后及早查苗补缺,确保栽足预定苗数。

4.2.3 肥料运筹。一是施足基肥。翻耕前将肥料均匀撒施,避免移栽后与油菜根系直接接触灼伤根系,施复合肥(16-16-16)900 kg/hm2、硼肥7.5 kg/hm2。二是春肥腊施。于1月中旬施用,一般施复合肥(16-16-16)375 kg/hm2。三是施抽薹肥。于2月中旬(薹高5~10 cm),施尿素(纯N≥46.4%)150~180 kg/hm2。四是施淋花肥。对长势弱的田块在抽薹后15 d(薹高50 cm左右),施尿素(纯N≥46.4%)45~75 kg/hm2。

4.2.4 墒情管理。一是越冬期松土壅根。结合春肥腊施,进行松土雍根,防冻保暖,以泥灭草。二是蕾薹期清沟理墒。春后雨水较多,应及早清理沟系,防止淤泥堵塞,保持沟系排水畅通[8]。

4.2.5 杂草防治。禾本科杂草三至五叶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进行防治。阔叶杂草油菜移栽活棵后进行防治。

防除单子叶杂草选用高效盖草灵或稳杀得,防除阔叶杂草选用好实多。

4.2.6 病虫害防治。病害以防菌核病为主,初花期和盛花期分2次进行防治。虫害以防蚜虫、菜青虫为主。防治菌核病选用菌核净、多·酮等。防治蚜虫、菜青虫选用吡虫啉、氯氟氰菊酯等。

4.2.7 适时收获脱粒。当全株2/3角果呈黄绿色、主轴基部角果呈枇杷色时为适宜收获期。割倒后晒2~3 d,抢晴天脱粒,晒干扬净入库。

5 生产记录档案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内容包括生产技术措施、病虫草害防治及投入品使用情况等。生产记录档案保存2年。

6 参考文献

[1]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优质水稻新品种南粳46的选育与应用[J].中国稻米,2008(3):38-40.

[2]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等.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晚粳稻新品种南粳4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8(2):91-92.

[3] 许才康,孙华,陈培锋,等.苏油4号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J].上海农业学报,2010,26(3):44-47.

[4] 许才康,孙华,蒋鹤云.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4):45-47.

[5] 许才康,孙华,蒋鹤云.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8,7(7):2701-2702.

[6] 黄少华,吴华兵,刘恒斌,等.油菜毯苗机插技术优势及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38-39.

[7] 吴玉珍,张建明,谢巧泉,等.苏州市油菜毯状苗机械化生产技术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5(30):74-77.

[8] 杨光,朱庆洋,晋晨,等.油菜毯状苗机械移栽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C]//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油菜
油菜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油菜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多吃油菜可防高血脂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春油菜主要害虫防治及栽培技术措施
爷爷出门了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宁波进入油菜收割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