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质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017-11-21许德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小麦产量

许德美

摘要 采取大田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质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研究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生育特性、抗寒能力及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深翻再浅旋的耕作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出苗率、出苗均匀度、整齐度都有了显著提高,使得麦苗健壮,分蘖能力、抗逆能力增强,增产增效明显。

关键词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耕作方式;出苗质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017-01

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农艺性状的改善,秸秆全量还田已经成为广大种植户的一个习惯。秸秆全量还田,特别是稻秸秆全田还田的量比较大,虽然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等[1-3],但不利于小麦播种质量的提高。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条件下,播种质量的好坏对小麥能否夺得高产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可以说全量还田条件下小麦生产从以前的“三分种、七分管”变为“七分种、三分管”。江阴市目前耕作方式大多数农户习惯于选用简单方便的浅旋,但是播种质量较差。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出苗质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比较,从而选出适合江阴市推广的既能增产又能增效的耕作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江阴市徐霞客镇北渚村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试验区土壤为黄泥土,有机质含量23.18 g/kg、全氮含量1.7 g/kg、有效磷含量9.82 mg/kg、速效钾含量87.6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浅旋(秸秆全量还田,旋耕深度8~10 cm);处理B:先深耕再浅旋(秸秆全量还田,旋耕深度15~20 cm)。大田设计,不设重复。

1.3 试验实施

小麦前茬统一由洋马收割机收割,秸秆长度<15 cm,还田量10.5 t/hm2,供试品种为扬麦20,11月5日播种,播量120 kg/hm2,按照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肥水管理,严格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小麦出苗率、整齐度、均匀度的调查于出苗20 d后进行,遇冷空气5 d后进行冻害调查。每个处理定点5个点记载茎蘖动态,并调查小麦产量结构与实产及经济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小麦出苗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可用来评定试验对象的均匀性[4]。变异系数越小越均匀。由表1可知,处理B(先深耕再浅旋)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处理A(浅旋),说明先深耕再浅旋有利于小麦出苗均匀性的提高。

2.2 不同处理小麦出苗率及整齐度

由表2可知,处理B出苗率较处理A高11个百分点。小麦出苗20 d后,苗龄主要集中在二叶一心期和二叶期,处理B的二叶一心期和二叶期的比例明显高于处理A。由此可见,先深耕再浅旋不但有助于提高出苗率,还能显著提高出苗的整齐度。

2.3 不同处理小麦抗寒性

2016年1月24—26日,江阴市连续3 d出现极端低温,分别为-8.9、-7.1、-7.4 ℃,江阴市小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由表3可知,先深耕再浅旋的麦苗抗冻能力较浅旋的麦苗有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麦苗的健壮程度以及秸秆还田的质量有关。

2.4 不同处理茎蘖动态

由表4可知,处理B(先深耕再浅旋)基本苗较处理A(浅旋)增加31.5万株/hm2,增幅14.3%,冬前(12月20日)、越冬期(1月20日)、返青期(2月20日)、拔节孕穗期(3月20日)每期苗数处理B(先深耕再浅旋)均较处理A(浅旋)苗数多。由此可见,经过深翻之后再浅旋有利于提高麦苗的素质,促进分蘖的发生。

2.5 不同处理产量结构及产量

由表5可知,处理B的理论产量达7 428.13 kg/hm2,较处理A增产971.57 kg/hm2,增幅15.0%。进一步对产量结构的分析表明,先深耕再浅旋增穗、增重作用明显,有效穗数增加17.2%、千粒重增加4.5%。粒重的增加可能与其根系更发达有关。

2.6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处理B较处理A增加了一次深耕的成本450元/hm2,而处理B的实际产量较处理A增加795 kg/hm2,按收购价2.36元/kg计算,增加产值1 876.2元/hm2,扣除增加的成本450元/hm2,处理B较处理A增效1 426.2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稻茬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经过深翻后再浅旋,可以很好地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小麦的出苗率、出苗的均匀度和整齐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得麦苗健壮,苗体素质较好,分蘖多、抗寒能力强,最终能够实现足够的穗数,达到增产的目的[5-6]。

深翻再浅旋的耕作方式仅比只浅旋的耕作方式成本增加450元/hm2,但可以增加1 876.2元/hm2的产值,投入产出比达1.0∶4.2,江阴市有近1/2的耕地面积掌握在种植大户的手上,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采取这一措施增效还是可观的。江阴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大型农业机械也比较多,因此,在当地推广这一耕作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4 参考文献

[1] 詹其厚,张效朴,袁朝良.秸秆还田改良砂姜黑土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1):53-59.

[2] 庄恒扬,曹卫星,任正龙,等.土壤有机氮矿化与有机物氮素释放的动态模拟[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3(2):63-66.

[3] 李波,刘建,熊飞,等.稻秆还田量对盆栽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5):937-940.

[4] 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25.

[5] 刘骏,陈荣丽,陈桂月,等.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3):48-51.

[6] 殷文,赵财,于爱忠,等.秸秆还田后少耕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中种间竞争和互补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41(4):633-6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麦产量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