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措施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和体会

2017-11-14崔海云洪小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体会舒适护理

崔海云++洪小丽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和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将近年来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两组在疼痛指数、镇痛剂使用率、舒适指数、并发症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距显著(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能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镇痛剂使用率和并发症率,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下肢骨折手术;舒适护理;术后疼痛;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3..02

随着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外伤等因素导致的下肢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较多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是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术后疼痛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加快等症状,易出现各种手术并发症;患者常出现不良心理反应,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因炎性致痛物质的释放,导致骨折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术后康复[1]。因此,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合理舒适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顺利康复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了舒适护理服务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和心得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病,智力障碍和精神性疾病等不能配合该研究者。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21~75岁,平均48.7±5.6岁;急性病程3小时~11天,平均3.6±1.8天。髋关节骨折11例,股骨骨折16例,髌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26例,踝关节骨折34例,足部骨折15例。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数,采用数字表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

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骨科的护理常规。②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护理体检,了解其一般情况、病情特点、疼痛忍受力等,制订护理计划,给予个体化的、以环境舒适、心理舒适、体位舒适、生理舒适和生活专科等为主要内容的舒适护理措施。

1.2.1 环境舒适

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休养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嘈杂烦乱的环境诱发和加重患者的疼痛;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和消毒,保持各种生活和治疗物品齐全和摆放有序,使患者有一种温馨如家的感觉。组织性格开朗和恢复良好的病友进行交流,分享手术的感受和应对疼痛的经验;病房内可播放患者喜欢的娱乐电视节目,或者节奏舒缓的轻音乐,缓解患者紧张害怕和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调整至最为舒适的状态。

1.2.2 心理舒适

护理人员要充分掌握患者的不同额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加强护患沟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向患者讲述骨折和手术相关的治疗护理知识,包括手术的注意事项、疼痛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护理要点等,告知现代医疗技术的先进性,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降低其恐惧害怕的心理,勇敢面对疼痛和主动应对疼痛。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尽量满足其合理诉求;了解其心中的疑虑,请患者家属和亲友多关心和帮助患者,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2.3 体位舒适

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和病情需要,及时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或平卧位,尽量保持适当的功能位,满足患者给予舒适合理的体位。采用软枕、牵引床等将患肢适当制动和抬高,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指导陪伴人员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和变换肢体的位置,多行下肢肌肉和受压部位的按摩,多做远近端关节的被动和主动活动。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促进患者患肢功能和肠功能等恢复,减少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4 生理舒适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患者肿胀疼痛情况,加强椎管留置或者静脉留置镇痛泵的护理,严防导管折弯、松动、渗漏或脱落,注意询问患者的舒适性,评估疼痛指数,对不舒适的部位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患者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3]。对患肢、切口周围和受压部位等处进行按摩和理疗,注意手法轻盈、力度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严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与患者交流,播放听故事、电视节目和轻音乐等多种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痛阈,减轻疼痛程度。为患者指导科学合理的膳食标准,适当增加营养的供应,多食富含纤维素类食物,促进肠胃蠕动;保持身心愉悦和有效睡眠时间,提高机体抵抗力,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

1.2.5 专科舒适

密切观察和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必要时给予合理的镇痛干预措施。对于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切口疼痛等疼痛原因和性质明确的患者,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或提前预防性使用镇痛药,无需等患者疼痛剧烈难忍时再给药[4]。因为预防性给药的效果比剧烈疼痛时的镇痛效果更佳,而且给药的剂量要小得多,可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采用阶梯疗法镇痛剂,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在无明显禁忌症的情况下,早期及时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患者的功能锻炼,可有效纯净患者肿胀和疼痛的缓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做到循序渐进,以免造成副损伤。

1.3 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时,观察和统计两组的镇痛剂使用率、舒适指数(SSD)和手术并发症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来评价疼痛指数;发放自制的病员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代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指数、镇痛剂使用率和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指数和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距显著(P<0.05)。见表1。

3 讨 论

下肢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属于人体的一种主观不适感受,受疾病、社会环境、文化素质、心理状态和个体忍受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一般的镇痛的效果不佳,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身心康复进程。因此,对于下骨折的手术患者,在其围手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至关重要。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患者的围手术期给予整体化、创造性、个体化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等方面的舒适度,促进疾病早期康复[5]。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心理生理特点,从环境舒适、心理舒适、体位舒适、生理舒适和生活专科等方面入手,给予个体化的舒缩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度,促进患者疼痛的缓解,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术后身心的康复;同时,也改善了护患关系,增进了医患和谐,提高了骨科的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婉儿,黄舜佩.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16-17.

[2] 黄 群.舒适护理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3,32(1):74-76.

[3] 蔡 蔚,管丽芬,林菊仙,等.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心理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101-103.

[4] 童水莲,陈 姝.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2-23.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术后疼痛护理体会舒适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满意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浅谈眼科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干预在采血晕针体检者中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