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11-14赵苏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赵苏艳

摘要: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尤其是要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素材来服务物理教学.这样,能够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关键词:生活素材 激发 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素材,尤其是学生身边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素材可以是身边的物品、身边的各种活动、身边的各种现象等.利用身边素材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开发教学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新课引入、课堂探究突破重难点等教学环节;二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促进知识内化.

一、利用生活素材开发实验,导入新课

一节好的课堂,必须要有好的导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常见物品开发实验,导入新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物品开发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实验“书本拔河”导入新课.该实验取材方便——只要用学生身边的书本即可,而且非常有趣——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一般以为,将书本一页一页交叉对插后,很容易分开,而实验的结果是书本好像被什么粘住了一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分开.利用这样的看似简单,却非常有趣、新奇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威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后续学习过程中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增强体验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积累感性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增加感性经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感性经验升华到理性认知作好铺垫,还能促使学生在情感上愿意学习物理.高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学习物理课程,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习得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而这些方法和思想是在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迁移过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觉得物理有趣,从而主动学习物理.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引入两个学生比较熟悉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尤其是感受到产生摩擦力时相对滑动的方向以及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学生清楚了相对滑动和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才能对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有深刻理解.活动1:在桌面上铺一个鼠标垫,让学生用手斜向下搓,垫子很难被搓动,让学生感受静摩擦力的存在,以及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这为后面定义静摩擦力、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奠定基础.活动2:让学生模拟换座位时推桌子,让学生感受到桌子与地面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了一个阻碍桌子相对滑动的力.这为后续教学中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等作好铺垫.这两个活动,生活中比较常见,将其引入课堂,能够增强学生对摩擦力的体验,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利用學生熟悉的例子,破除思维定式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思维定式.这些思维定式,有些是来源于过去解决问题的旧经验,有些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现象的错误理解.思维定式对学生学习物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造成了障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破除学生的思维定式.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发现错误.也就是说,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作为学生已有错误认知的反例来证明其错误.

例如,在讲“摩擦力”,学生对生活现象的错误认知,会产生不少思维定式.如,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产生这些错误认知的根源在于,学生混淆了相对滑动与运动、混淆了相对滑动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乘坐高铁的例子创建物理情景,帮助学生破除思维定式.王小华要乘坐高铁去上海.他的座位在车厢的前部,上车后推着箱子往前走,此时列车启动了,方向向东,某时刻列车的速度是60km/h,王小华推箱子的速度是2km/h,此时箱子的速度是多少?箱子的运动方向向哪里?箱子相对列车滑动方向向哪里?如果他的座位在车厢的尾部,上车后他推箱子往列车尾部走,车速和推箱子的速度没有变,箱子的速度是多大?箱子的运动方向向哪里?箱子相对车厢滑动的方向如何?这样,能使学生明白运动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并不相同,有时两者相同,有时两者相反.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