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师范学院:增强三种意识,构建三大机制,推进三大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2017-11-14黄荣杰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学校

黄荣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思想理论“第一建设”,深化核心价值“第一引领”,提升课堂教学“第一影响”,突出哲学社会科学“第一高地”,抢占网络舆论“第一阵地”,着力增强三种意识,构建三大机制,推进三大建设,牢牢把握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增强三种意识,夯实政治责任

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关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强化政治责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始终发挥政治统领和主导作用,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引领办学治校、育人育才,努力使校、院领导班子成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有力组织者和坚强领导者,使广大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使全体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

构建三大机制,筑牢关键支撑

构建组织保障机制。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8个文件,与各二级单位签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20多个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院系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做强意识形态软实力,必须强化意识形态硬支撑。学校在保障思政课每年生均20元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用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同时按每年师生人均40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

构建思想引领机制。学校成立了理想信念报告团,15年来,共作报告近千场次,听众累计10万多人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创设了“南师微学汇”,采用“互联网+”学习模式,创建微信学习新平台,打造学校“理论学习中央厨房”,组织全体校领导和全校正处级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参与,通过定期主题推送与测评、有奖竞答等形式,深化学习效果,坚定“四个自信”。目前,“南师微学汇”已经成为学校理论学习教育的“核心圈”,党员干部即时沟通的“连心桥”。学校打造了特色志愿品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导游志愿服务队”受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亲切接见和充分肯定,“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被评选为2016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项目”,学校受邀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

构建动态研判机制。学校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协调联动联席机制,每季度召开协调联动联席会议,逐月分析研究、季度研判通报。每年组织开展师生意识形态现状及思想动态调查,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举措,切实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和外国留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为维吾尔族学生提供“一对一”学业帮扶,对外国留学生建立一人一档,做到事前预判、随时研判、动态把控、精准应对,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风险点的可管可控。

推进三大建设,强化教育引领

推进课堂建设。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53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17人。聘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为名誉院长、特聘教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全面深化教学改革,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形成了“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回答好“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切实提高了思政课的实效性。目前学校建有4门省级优秀课程和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名教师分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树立大思政理念,挖掘、强化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着力增强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使专业课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专业课教师当好“经师”“人师”,帮助大学生“系扣子”“指路子”。

推进阵地建设。学校完善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督导。修订了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管理办法,实行“一会一报”制审批把关。规范管理校报、校园网、校园电台、宣传橱窗和学术期刊等校园舆论阵地。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为现有的62个学生社团逐一确立挂靠单位、指导老师。建立了以新媒体工作室、网络舆情监控室为基础,以新媒体工作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为骨干,以微博矩阵、微信矩阵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格局。打造了一支由100名党员干部、200名青年骨干教师、1000名优秀学生组成的“三级联动”网络红军队伍,及时发布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适时亮剑发声,掌控网络话语权。学校官方微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十大政务微信平台。

推进文化建设。经常性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书记与师生面对面”等活动,强化主流思想供给,培育了“教授讲坛”“博士论坛”“道德讲堂”“文化讲堂”“臥龙文化艺术节”“书香校园”等一批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精心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了思圣广场、卧龙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景观,将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实现了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增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感染力、辐射力,学校也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意识形态工作与高校立德树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做虚功,见实效。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9年被评为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今后,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当作一项基本建设来对待,当作一项主要职责来承担,种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为深刻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