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对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2017-11-08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城区福州

林 晗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对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林 晗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本文以福州中心城区为典型调查区域,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福州中心城区的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和中心城区居民的休闲体育行为现状,研究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对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的可达性、便利性、可入性、服务质量和情感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休闲体育行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应加以考虑,使其更加合理和高效,促进全民健身的蓬勃开展。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空间结构;休闲体育行为;福州

“十三五”期间,国家对休闲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不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而且,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日益重视,在工作、生活之余积极参加运动锻炼的欲望更加强烈。城市居民广泛积极参与休闲体育,需要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健身场地设施的保驾护航。作为城市生活空间成分之一的公共体育空间,不仅是国家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重要途径,而且是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主要载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对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针对研究内容和目的,广泛收集、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夯实理论基础。

1.2.2 实地考察法 以福州市鼓楼区、仓山区、台江区、晋安区和马尾区5大中心城区为实地考察地,对中心城区的居民社区、公园广场以及体育场馆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1.2.3 问卷调查法 选取福建省体育中心、金山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台江区体育馆、晋安新城体育馆、天马山体育公园为调查地点,以参与运动锻炼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并通过效度、信度检验,问卷符合本次研究需要,发放、回收、统计有效问卷。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3.0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中心城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城市体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性是区别其他体育空间的显著特征,由城市政府,或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或第三方组织提供,具有公益性的供给主体和公益性的服务目的。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肩负着引导和激发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热情的重任,彰显着现代城市基本功能之一的体育功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是构成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方式,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渐变性特征。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是否公平、高效、便捷,其可达性、便利性、可入性、服务质量及情感激发程度,直接关系居民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

从城市公共体育场地数量、场地面积及场地建设投资3个角度,总结福州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现状,结果如表1所示。场地数量方面:位居第1位的是全民健身路径,如金鸡山栈道、金牛福福道等,这些公共体育空间多是依托公园、广场、沙滩等建立,占地较大,环境优美,吸引着众多居民前往,或是慢跑,或是散步,或是垂钓等各类休闲体育活动,进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其次是篮球场,由于自身的群众基础好,受众群体广泛,场地、器材和设备要求不高,从而在不同社区,大型体育场馆、广场等周围分布着大小程度不一的篮球场,方便不同层次的居民参与运动;乒乓球、棋牌房(室)、羽毛球场依次位于第3、第4、第5位,其中处于第四位的棋牌房(室),这与福州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闲暇空余时,朋友们、亲人们喜欢聚在一起,玩玩棋牌。场地面积方面:高尔夫运动由于自身项目的特殊要求,不论是练习场,还是比赛场,都需要大量场地面积,因此高尔夫球场面积居于第1位;第2位篮球场,这是因为篮球场数量多,典型的数量决定体积;第3、第4、第5位依次是小运动场、体育场和田径场,小运动场多是因地制宜,根据特殊情况而建立,如社区规划后遗留的一小片地,购置体育健身器材,用于满足社区居民的休闲体育运动。场地建设投资方面:由于政府政策、规划的倾向,高尔夫球场的投资建设位于首位;综合房建设投资处于第2位,综合房用途广泛,可以包含多项运动项目,避免运动的单调,提高体育空间的利用率;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的是体育馆、城市健身步道和游泳馆。

表2 福州中心城区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现状调查统计表 n=570

表3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与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

2.2 福州中心城区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现状

从居民每周参与休闲体育的次数和每次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长两个维度,分析福州中心城区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现状,结果见表2。福州中心城区居民每周参与休闲体育的次数,分散且集中,每周次数不一参与休闲体育的居民占调查者的87%,说明大部分居民都有锻炼运动的经历,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运动锻炼。在调查走访中,大部分居民认为运动锻炼对自身健康是有益的,对运动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会积极主动去参与休闲体育。其中每周参与1次和3次及以上的人数相对较多,各占39%和36%,具有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福州中心城区居民每次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长,大部分集中在1h之内,占调查人数71.2%,运动时间有一定的保障,运动量足够,可以娱乐身心,放松身体,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其中0.5h以内的占比43.7%,较多受到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的影响。2h以上的相对较少,占比8.3%,这部分居民对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持续1~2h运动时间的居民,占调查者的20.5%,主要从事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参加1次多是朋友、亲人在一起。

2.3 福州中心城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对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

由表3知,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的可达性和可入性与居民每周参与休闲体育次数呈高度相关,城市公共体育空间距离居民越近,居民在时间、空间和经济方面越容易抵达体育空间,费时越少,越经济,居民每周参与休闲体育的次数就越多。其次,便利性、情感激发和服务质量与居民每周参与休闲体育的次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入某地大多部分是驱车前往,因此,如果某个体育空间环境优美,服务周全,设施齐全,但人如潮流,停车不便,如此情况,不免会降低居民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居民周围体育运动锻炼的氛围越浓,体育空间参与人数越多,越能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越能激发居民的休闲体育参与。其中,服务质量,对居民每周参与休闲体育次数的影响相对较低,因为居民多是和亲人、朋友、同事等,参与自己熟悉、擅长的运动项目,目的是社会交往、文化娱乐或体育健身,追求不同,需求也不同,如相约打羽毛球,最重要的需求就是一块羽毛球场地,对其他服务要求较低。所以,服务质量的高低与居民每周参与休闲体育的次数相关性相对较低。

影响居民每次参与休闲体育时长的显著因素是可入性和情感激发。可入性反应居民进入体育空间的难易程度,有的体育空间对居民免费,开放时间灵活,吸引着大批居民前往锻炼,有的体育空间象征性收费,有的体育空间由于运营成本,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居民参加休闲体育运动,需要做出付出,他们就会充分利用锻炼机会,参加一次休闲体育的时长就相对较长,因此,可入性,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成本花费,显著影响居民每次参与休闲体育时长。居民在参加休闲体育的过程中,心情愉悦,身心放松,情感得以激发,就会延长自己的锻炼时间,延续这种美好的运动体验。可达性、服务质量、便利性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居民每次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长相关。其中可达性相关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居住距离的方便,从而形成“以参与次数换参与时长”,虽然单次锻炼时长相对较短,但累计锻炼效应明显。

G812.4

A

1674-151X(2017)15-00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03

投稿日期:2017-05-18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AS160112)。

林晗(1984—),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城区福州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广州市增城区松丁山遗址出土石器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浅析《被占的宅子》的空间结构
河北燕郊的空间结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