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语文:我们的灵魂没有一丝白发

2017-11-04王君剑男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王君青春文本

王君 剑男

王君,著名特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获评2014年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创新学习研究”(负责“青春语文”部分)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著有《王君讲语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王君专业求索笔记》《青春课堂:王君与语文教学情景创设艺术》《班主任:青春万岁——王君带班之道》《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下卷)《听王君讲作文》(上下卷)《听王君讲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做女人》《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与青春语文》等专著17部。

剑男:王君老师,你正式提出你的语文教学主张“青春之语文”是哪一年?是在什么场合?

王君:2005年。那一年,我第一次成为《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在人物长篇推介文章里,我第一次提出了我的“青春语文”的构想。

剑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追求呢?

王君:三个方面的原因吧。那一年我33岁。在我老家,一直有“女人三十三,好像破船过烂滩”的说法。确确实实,那几年,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专业发展上,我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可以说,我自己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发展瓶颈期。30岁以前,我靠着一级一级赛课的成功从农村走向了城市。30岁以后,如何在专业发展中继续向前,困惑还是很多的。

剑男:哈哈,俗话说“女人三十豆腐渣”,你是要以语文抵抗岁月的风霜刀剑吧?

王君:哈哈,有这么一个意思。我自己还好。从乡村走出来,总的姿态还是一直昂扬向上的。我的生命激情和教育激情让很多同行羡慕。随着全国讲学越来越多,我和老师们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发现:一线老师职业倦怠特别严重,而语文老师的倦怠更是超越其他学科的老师。每次讲学后,几乎总有老师抱着我默默流泪,甚至嚎啕大哭。他们掏心掏肺地向我倾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痛苦,他们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已经远远不是语文学科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心灵的问题,语文价值观的问题,生命价值观的问题。

那些年,我还算年轻,精力也很充沛,为了帮助老师们走出精神困境,我不知回过多少封具名或者不具名的求援信。我越来越感觉到,语文研究如果不是把老师们引向快乐和幸福,如果我们的老师们不藉由语文教师这个职业而成长得更喜悦更从容的话,那么这份职业,也就失去了她应有的价值。

老师们普遍的彷徨和痛苦促使我思考: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可不可以自带疗愈的功效;语文教学,有没有可能和心理学结合起来形成一门更独具特色的学科。最伟大的“导”和最伟大的“创”难道不应该是把人的心灵导向幸福,把人的生命“创”成超越他自己期待的传奇吗?

总之,我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绝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层面上的改革创新,而首先更应该表达出一种高昂进取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诗意蓬勃的生存状态,折射出一种单纯却丰富的生命抉择。

剑男:看来,从一开始你的青春语文就是把人的生命状态放在首位的。

王君:是这样。除了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外,语文学科本身的愈演愈烈的尴尬也是促使我思考语文必须找回“青春”的重要原因。说实在的,“青春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也来自于我在教改过程中的诸多困惑。

由于应试的愈演愈烈,语文教学的大环境也在不断异化和恶化。在校园中,语文的地位是相当尴尬。真正霸占了学生时间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甚至历史、地理这些学科。为什么?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速成”,而在“应试教育”的功利环境下,其它任何学科都有可能比语文更能“速夺”考分。

剑男:现实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近两年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就是“得语文者得天下”,一方面说明我们已经开始重视母语教学,但同时也说明母语教学已经被我们冷落得太久了。

王君:是的,社会的审美变异让我们语文老师前所未有的孤独。十年前更是如此。社会潮流趋向于急功近利后,大家很难“观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了,“通俗、直观、简单、便捷”成了大众标准选择。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学生对经典文化却隔膜日深……我们语文教师在这样的夹缝中教学是很艰难的。

剑男:学生是不是也很难教?

王君:现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他们对语文的胃口越来越高。这是自然。但这也就暴露了我们语文教学自身的确存在许多问题: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模式单调,检测形式单一,考试方式死板。教材虽然不断在改,但远远还不能够吸引学生。新课标颁布了,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的评价制度让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能“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应付“应试”,一条腿应付教改,更加苦不堪言。可以快速生效的“题海战术”依旧在顽固地销蚀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似有似无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对语文的热情渐行渐远……而这些,都让我的语文“教学情绪”时好时坏。

剑男:是不是那个时候特别希望能改变这个局面?

王君:是啊,位卑未敢忘忧语啊!我虽然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通过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进而影响社会语文学习的大气候。

剑男:凭我对“青春语文”的理解,你是想通过创造一种青春活泼、富有创意、激发学生同时也激发教师的生命力的语文学习形式,来对抗和取代沉闷呆滞刻板守旧的,师生都身心疲惫的语文课堂吧?

王君:对,青春语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呼之欲出的。

剑男:那王老师,你能具体谈一谈什么是青春语文吗?

王君:所谓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青春语文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和改變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让师生双方都永葆青春的激情。其具体行动的路径有三条: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endprint

“灵性阅读”是青春语文基于阅读教学打通“教法和活法”的探索。

“生命写作”是青春语文实践“写作是我们的道场”的现场。

“激情生活”是青春语文让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相融,让职业和日常生活共鸣的实践。

青春语文的底座是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中每个人的生命状态。只有当灵性阅读、生命写作和激情生活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时候,青春语文,才真正成为了一种语文追求。

剑男:我感觉到你的“青春语文”是一个女教师的语文直觉和语文呼唤,对吧?王君老师,你认为青春语文的追求和其他的语文追求比较起来,她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呢?

王君:青春语文的追求跟其他的语文追求最大的不同在于,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或者说我心目中的青春语文,它是一种借助语言文字去探索生命幸福之道的语文追求。青春语文的研究点着力点在于打通教法和活法。一个人你怎么活,你就怎么教;你怎么教,你就怎么活;你怎么活,你就怎么写;你怎么写,反过来会影响你怎么活。这些“行为”一定是相通的。

现在新课标研究语文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实,这些要素之上还有一个“核心之核心素养”,那就是“立人”。千教万教,千追万寻,藉由语文教学之路,藉由语言文字的研究,我们永葆激情,终生成长,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剑男:听起来真是激动人心。你的青春语文其实是涵盖了整个语文教学系统的生命状态,是吧?

王君:对,我说青春语文有三阶追求,分别指向语文教师,学生和语文学科本身。我是这样表述的:青春语文还是语文,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当然就是青春语文的一般目标。但是除此而外,我所追求的“青春语文”,还有自己的特殊目标,这个特殊目标由三个子系统指标组成。

青春语文的一级目标:通过激活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生命力等手段使語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

青春语文的二级目标:为教师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青春语文的三级目标:为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剑男:王君老师,你的青春语文实现自我追求的是“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个部分。你能先给我们聊一聊“灵性阅读”吗?

王君:好。“灵性阅读”是在“导读”和“导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黎见明先生的“导读”理论和文兰森先生的“导创”理论对我的灵性阅读启发很大。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因为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在语文学科内形成了“满堂灌”、“满堂练”的教学形式。针对这种落后的、封闭的、单向的、陈旧的语文教学模式,黎见明先生提出了“导读”新理念,力图使教师从“灌输型”转变为“引导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思维的主动吸收。

后来,文兰森先生潜心研究导读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躬行实践,在导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导创”的教学理论。导创教学的核心是强调“教育者必须是创造者”,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创造素质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总的来说,要立足于“导”、有利于“创”,关键在“活”、落实在“能”。这就是导创教学的基本精神。

作为一名起点很低的西部农村中学教师,导读和导创的理论对我的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从1998年开始,钱梦龙老师的“导读”理论也直接指导了我的课堂教学。我23岁就获得了重庆市优质课大赛的第一名。25岁就走上了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的讲台。30岁以前,我成了重庆市中语界的“得奖专业户”,几乎拿下了中语界所有比赛的一等奖。我的课堂教学,赢得了很多赞誉:比如青春灵动、激情洋溢、创意无穷等等。

早在1995年,前辈们评课时即兴提到的“王君的语文特别青春,是典型的‘青春语文”就让我开始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课堂特质,为10年后正式提出“青春语文”打下了基础。

从2001年开始,我又连续两轮参加了由重庆市著名特级教师龚春燕先生领衔主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立项课题试验“创新学习”并且担任主研。“创新学习”的课题实验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赋予了我教学科研的新的活力。“创新学习”和“导创教学”有许多共通之处,在它们的合力下,我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论支撑和更加有力的实践指导,我的教学科研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没有这些,都不会有我现在的“灵性阅读”。

剑男:那王君老师你现在的“灵性阅读”在研究些什么呢?

王君:青春语文的“灵性阅读”大概经历了六个阶段的创新。第一阶段: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第二阶段:在灵活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创新。第三阶段:在诚恳机智的学情应变中创新。第四阶段:在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和健全语文学习制度中创新。第五阶段:在研究文本特质和丰富课型中创新。第六阶段:在构建语文课程和创造语文生活中创新。这六个方面既呈螺旋上升的关系,又是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的。这里的每一个方面,在我的17本书中都可以读到。

总之:课型定位的灵清,组织形式的灵活,文本解读的灵透,语言学用的灵动,学情应变的灵敏、规律把握的灵便、情怀熏陶的灵重多方面的合力,就共同形成了青春语文阅读课堂创新教学的魅力。这是青年语文教师教学追求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也是青春语文不断超越不断建构的过程。

剑男:王君老师,你的阅读研究正在形成自己的体系,围绕着你的体系,在现阶段你的研究重点放在哪方面呢?

王君:文本特质和课型创新。或者说得更具体些,叫“基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的语言应用训练”。

剑男: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语文话题。

王君:是的。近两年,在语文界内部,“工具性和人文性”又一次摩擦起火。“语用”浪潮汹涌而来。在一线,各种“语用焦虑症”蔓延。endprint

剑男:好像是争论得挺厉害的。核心期刊上的论战持续了好几年。

王君:对。这个问题现在是一线教师的普遍纠结。我认为,语用语用,语言应用,這不是语文教学系统中的贵族概念,而是一个普通概念。语言应用训练,更不是什么高深的语文行为,而是每一个老师日常都在做的事儿,而且是做得最多的事儿。只不过,有的做得多,有的做得少,有的做得显性,有的做得隐形。事实上,根本不可能有超越了“语言训练”的“语文课”。只要是语文课,“语言训练”都是必然路径,都是命定阶梯。语文课和政治课、历史课的不同就在这儿。

剑男:具体应该如何办呢?

王君:我以为,青春语文的“文本特质研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工具。“语用”如何安放的问题,首先就得回到“文本特质”的原点去思考。

什么是文本特质?我把它定义为:一个文本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标志性属性。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简单文体分类外,基于“文本特质”的研究严重缺失。

长久以来,我们缺乏区分文本特质的意识,导致了在所有文本上都以大概相同的思路平均用力:文本解读使用大致相同的方法,教学设计遵循大致相同的思路,课堂教学呈现大致相同的模式。语文教师被求全心理支配,妄图课课全面出击篇篇精雕细刻,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样的现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浪费:教师精力的浪费、学生学习兴趣的消耗,学习时间的抛掷,更为重要的是对文本自身特质资源的浪费。文本特质研究的缺乏使语文教学负重前行,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剑男:如何解决这一的低效和无效呢?

王君:我以为:简化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简化”达到“净化”“纯化”“美化”的目标是一条新的探索路径。简化的前提原则是:就文本特质为文本细致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加简洁易操作的课型。只有有效地区分文本特质,才能在备课过程中迅速地给文本定位,然后准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减少备课和教学过程中的繁冗环节。

现阶段,依据我的研究,有六种文本类型是常见的: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拓展型文本。

剑男:每一种文本的解读思路和课堂设计思路都不一样,对吧?

王君:对。近两年“语用”引发的争论,很大一部分是主题型文本的上法和语用型文本的上法天然不同造成的。

主题型文本侧重于文学教育(这个词语不一定恰当,姑且暂用之),它的“语言训练”,是隐性的柔性的,课堂目标是直接指向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的。所以其课堂状态颇有些似政治课哲学课。

语用型文本侧重于汉语教育(这个词语也不一定恰当,姑且暂用之),它的“语言训练”,是显性的直接的,课堂目标直接指向文本的某一种语言特质的认识和学用。这样的课,也有思想启蒙和情感熏陶,但这一块恰恰是隐性的柔性的。这样的课,语文本位很清楚,一般不会引发争论。

这两种课,在一线,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必须的。也就是说,上一篇课文,是侧重于文学教育,还是侧重于汉语教育,对执教者而言,应该心中有数,因为心中有数,所以,课堂有清晰的定位。而作为听课者,如果心中也有数,对听的课,也可以有清晰的界定。而不是因为头脑中只有一种课型,所以,就对另一种课型不理解,甚至全盘否定。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课型意识。按照王尚文先生在《回归语文的必由之路》中调侃的,现在的很多语文课,“不语不文、若语若文、亦语亦文,结果汉语教育、文学教育的目的都没有达到,致使‘语‘文两空。换言之,我们一定要明确,语文课程必须要有适量的课时用于汉语教育,让学生学习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提升自己言语作品的语文品质。”

我的认识和王老先生是一样的。“主题型文本”的课,天然偏向“文学教育”,是“文学气质”,而“语用型文本”的课,天然偏向“汉语教育”,是“语用气质”。这两种课,只要关注平衡好“语言训练”和“思想启蒙”的关系,都能上出好课出来。

剑男:你的这些研究比较前沿。你的这篇论文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了吧?关于文本特质分类思想和语用训练的思想,我们一定会动员更多的老师好好向你学习。

王君:谢谢您。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式很多。主要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比如《安塞腰鼓》,整个课就只研究它的排比;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近两年来我着重研究实践的是“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或者“五看”均看,或者选择其中“几看”来看。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老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这在我关于阅读教学的多本书中都有所涉及。

剑男:王老师,你的思考和实践都让人佩服。经你这么一解释,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了。

王君:经由文本特质的研究,近两年,群文研究、整本书阅读等等也是青春语文实践的重点,这些方面以后再聊。

剑男:好。那你的“生命写作”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

王君:核心思想就是:写作是我们的道场。我的写作理念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3年前,我出版了《听王君讲作文》(上下两卷)。这部书是对我前二十年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示。在这部书中,我提出了“青春语文”写作教学的十大教学理念:1.变学生独写为师生共写;2.变应试写作为生命写作;3. 变技巧灌输为情智促技;4.变课文示范为经典引领;5.变校园视角为社会视角;;6.变读写一体为写作举纲;7.变学科技能为班建动力;8.变象牙写作为红尘写作;9.变统一要求为分层激发;10. 变纸质写作为网络点兵。

我呼吁一种明亮的习作状态:endprint

中学生作文的天地可以很广阔:青春话题、公民意识、荣誉和责任、悲悯和同情……人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应该是永恒的作文源泉。青年的写作应该展现青春气息而又思考大問题,应该能够体现胸襟抱负而又敢爱敢恨。我们在少年的写作中一定要听到了生命的歌唱,哪怕是不太成熟的歌谣,他们的价值也远远超过了无病呻吟和故弄玄虚。

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墨、胸中有识、目中有人、手上有艺。这才是中学生作文的一种境界——这是文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

剑男:这是写作方向性的问题。那第二个阶段呢?

王君:2016年年底,我整理了《青青园中葵——清华附中圆明书院史记》和《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一路修行教作文》是近四年来在我的作文课堂上发生的40个鲜活的故事。《青青园中葵》则是一项以年级为写作共同体的写作行为写作成果的记录。总之,这两本书,是对《听王君讲作文》中的青春语文写作理念中观和微观的再实践。其核心理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写作是我们的道场,通过写,让孩子们爱上他们自己。

剑男:“让孩子们通过写作爱上自己”,这个理念很有意思,你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王君:作为教师,我曾经很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写作起点在哪里?我将带领着孩子们走向哪里?

我先研究了自己:我这个学生时代考个最次的大专也需要经历“高四”的学习弱者,在后来的岁月里,是怎么经由“写作”而成为了一名在业内认同度比较高的所谓“名师”。在学生时代,我的写作“成绩”也绝算不上优秀,但是后来又是怎么样真正“爱上”写作的?我的写作动力来自哪里?我的写作情怀是怎么熏陶出来的?我的写作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叩问自己让答案渐渐明晰: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爱教语文,爱做班主任。校园啊,教室啊,是一个事故场,但更是一个故事场。我最初的写,是被这些故事吸引,然后情不自禁地记录。越记录越觉得有意思,越记录越沉醉不知归路。大学毕业后,大家都被社会驱赶,曾经很能写的许多同学被生活的浪潮冲打得东倒西歪,不再有时间写,不再有心情写。我呢,因为一份热爱的职业,因为一份沸腾的生活,反而越写越有劲,越写越会写。开头是“无用之写”;后来发表文章数量渐多,渐渐走向“有用之写”;再后来,不需要再发表文章了,重新回归“无用之写”。到现在,写作,已经成为了习惯,成为了爱好,成为了生活必需了。

因为爱生活爱孩子,开始写。因为被肯定,受到激励,勤奋写。因为内心的需要,心灵的呼唤,痴迷写。

写作动力,就是生活动力。写作情怀,就是职业情怀。写作人格,就是生命人格。

再自我剖析得深入一些,那就是:

我写,是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坚持写了下来,是因为我通过写作,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于是,我的“写作思想”就渐渐明晰了:

不要去“教写作”,而要去唤醒写作的激情。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能力,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可教,大部分,无法教。不教写作,但要“促进”写作。语文老师,不是写作训导师,而是活力激发师。你用什么样的手段,用什么样的技巧,用什么样的自己的写作状态,让“写”成为魅惑,成为责任,成为习惯,让孩子们欲罢不能,这些,乃是“教”的关键部分。

在我的写作理念中,“我”和“学生”其实是一个写作共同体。我不断启发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我们的写作成为了事业,成为了生命本身的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我坚持和学生一起写日记,坚持每天给学生写千字以上的播报评语……这一系列的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其实也更加改变了我自己的生命状态。

剑男:我明白了,王君老师,你的写作教学,从来就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好分数的作业,而是帮助他们获得好的生命状态的载体。我真是很感动。还能谈谈你对“激情生活”的理解吗?

王君:“激情生活”是青春语文让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相融,让职业和日常生活共鸣的实践。我自己,就是“左手当班主任”,“右手教语文”的。我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很有特点,在全国的认同度也很高:我是长跑爱好者,从农村开始,我就挥赶着学生跟我一起长跑。没有操场就跑川黔公路,有了操场也跑城市的大街小巷。不仅风雨无阻地跑,而且专挑风雨天跑。我陪跑陪练陪赛,“野蛮其体魄,丰盈其精神”。我的班级不仅有“体力长征”,还有“脑力长征”“文化长征”“公民长征”“‘爱情长征”……同事们说我不仅是钻研教材设计课堂的点子库,更是班级活动策划的CEO;学生说我有无穷无尽的灵感和永不枯竭的激情。在我的班级中,学习,从来都是生活的衍生。

我一直认为,语文,就该是写给生活的情书;语文,就该是流向生活的河流。

班主任工作仅仅是我承载生活的一个媒介,我借这个媒介,让语文有了实体有了呼吸。我的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我的课程,从来不仅仅是教材课程,而天然是生命课程。

我觉得自己从来不仅仅是在教语文,而是在教生活,教人如何活在更好的生活中,如何在更好的生活中发现自我,成长自我。

我的课堂,因此格局越来越大。

我的语文,因此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同行都说,我教语文,把自己越教越年轻;我做班主任,让自己越做越轻灵。那燃烧着生活激情的语文让我觉得心灵的天地无比阔大,我内心世界有一种美妙且崇高的东西在冉冉升起。对语文、对教育,我渐渐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感动。这种感动,最后就都凝聚成为了五个字,那就是——青春之语文。

剑男:真是难得!王君老师,这些年,你提倡语文教学要“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什么是“见众生”呢?

王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主要是自己跟自己玩儿,至多,跟学生一起玩儿,跟家长一起玩儿。我很活泼,但事实上我并不善于也不喜欢交际。我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建造的那个青春语文的世界中。endprint

我以为,我带这个班,我能影响这个班的孩子、这个班的家长就够了。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我不张狂,我有永远是一名乡村女教师的与生俱来的谦卑。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从我的课里,从我的讲座里,从我的文字里,从我的言谈里……冒出来,生长出来,像鲜花一样开放在我的周围。这些花儿,急切地告诉我:因为我,所以他们在成长。

他们写给我一封一封比情书还炽热的信——

他们告诉我:昭君姐姐,我参加比赛,从区里一直赛到全国,一路都是用的你的课例作参考。

他们告诉我:昭君姐姐,我追你的博客,从“写吧”追到“教育在线”再追到“新浪”,再追到微信公众号,十多年了,一篇未落下。你对我的影响,不仅是教学,更是在做人上。

他们告诉我:昭君姐姐,我的电脑中保存着你太多的文字,摘录剪切粘贴,真心想做的,是把你的精气神复制过来。

昭君,本来是学生对我的昵称,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大江南北那么多年轻教师共同的昭君姐姐。

那些沸腾的爱让我一度很惶恐。我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好,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力量。事实上,我一直只是在埋头耕耘自己的土地罢了。我的影响力从何而来?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消化这些爱,理解这些爱,接受这些爱。在这个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之间自己已经人到中年,灵魂没有白发,但头上,白发已经开始悄悄生长。

我漸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位中年教师,你必须承担起引领青春的责任了。就像当初我自己遇到钱梦龙老师,遇到余映潮老师,遇到程翔老师……我如梦初醒,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我也更加懂了:上天赐予你与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也就是赋予了你责任和义务,让你去帮助更多的年轻教师像你一样拥有青春的教育年华。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己活得多么好,还在于对周围人的影响和帮助。

我渐渐明白,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秀也是一种勇敢;努力把这优秀变成为帮助他人的能量,这是更大的修行,亦是更深的历练。

剑男:特别喜欢你的在语文中修行这个说法。你的“一路修行系列”是特别受老师们欢迎的书。

王君:我自己也最钟爱这套书。因为它们是我灵魂成长的见证。年龄越大,我越感觉要让自己的语文研究帮助更多的老师。我继续讲课,不再为获奖,不再为荣誉,而是为讲课本身的快乐和经由课堂传递给这个世界更多的正能量。我继续写作,不再为发表,不再为出版,因为我知道在自我叩问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也解决了不少兄弟姊妹的困惑。

我确确实实是在进步:我不再为某个省市单独为我举行教育教学研讨会而沾沾自喜,不再为成为“首届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中最年轻的一位而踌躇满志,我明晓自己的缺陷和长处,面对外在的质疑褒贬也渐能沉稳和笃定……

到今天,民间有了自发建立的研究青春语文的草根团队,越来越多的老师在青春语文思想的感召下走到一起。2014年,我的先生尹东在网络上建立了语文公众号“语文湿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有6万老师的大号。湿地从一个人的死磕硬扛变成一群人的孜孜不倦。我从一个人的自生长,走向了带领一群人走向共生长。

老师们说:我对青春的理解,影响了一大批人的青春。我一个人的行走,激发了一大群人的行动。

老师们说,王君老师的“青春语文”是救人的!我觉得,这是对我的最高评价了。我确实因由语文而懂得了鲁迅的话:无穷的人们,无尽的远方,都和我有关。我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个奇妙的过程:经语文而见天地,见自我,终至于见众生。

剑男:王老师,你的语文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的访谈就到这里,祝愿你在青春语文的路上越走越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君青春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芦芽又短
漂流记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